絳縣
山西省運城市轄縣
絳縣史稱故絳,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地處太行之末、中條之首,位於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北部,東部與翼城縣毗連,西部和聞喜縣接壤,南跨中條山與垣曲縣相鄰,北部自東向西由翼城、曲沃兩縣和侯馬市環繞,總面積996平方千米。
絳縣歷史悠久,周家莊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最大的人類聚集地。絳縣是堯的故鄉,“堯的傳說”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境內有晉獻公墓、晉文公墓、晉靈公墓、車廂城等眾多遺跡。《左傳》中關於長壽“絳縣老人”的記載,是先秦歷史典籍中首次出現“縣”這一名稱,因此絳縣有“天下第一縣”之稱。
絳縣成為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縣,是全國七大山楂生產基地第一縣、山西省中藥材富集縣、山西省藥物培植基地,華北地區最大的大櫻桃種植基地、梅花鹿養殖基地、山西省藥物培植基地、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
2019年,絳縣下轄8個鎮、2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2017年,絳縣常住人口為29.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8.391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09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9.445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8.7369億元,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7.5%、33.3%和49.2%。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29日,入選到“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中。
2021年,絳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絳縣人口為226871人。
周簡王元年(前585年),晉景公遷晉都於新田(今侯馬市一帶),命新田為絳。
周安王二十五年(前377年),韓、趙、魏滅晉,三分其地,晉亡。絳屬魏曲陽地。
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絳縣,屬河東郡。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年),縣境東北為翼城縣,西南為聞喜縣。屬河東郡。
東漢建武十一年(35年),改絳縣為絳邑縣,屬河東郡。
魏正始八年(247年),屬平陽郡。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復置絳縣(今翼城縣),屬正平郡。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置南絳縣(今澮河以南),北絳縣(今澮河以北),南絳縣治所車廂城。仍屬正平郡。北魏建議元年(528年),置南絳郡,治所澮交川(今大郡村),屬正平郡。轄南絳、小鄉二縣。西魏大統五年(539年),僑置建州於郡。二十年(554年),去南宇,為絳郡絳縣。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絳郡絳縣為絳縣,屬正平郡。
隋開皇元年(581年),屬絳郡。隋開皇三年(583年),郡廢,絳縣屬絳州。隋大業三年(607年),州廢,絳縣屬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絳縣治所由車廂城遷至今治,屬澮州。四年(621年)澮州廢,屬絳州。五代時期,絳縣屬河東道絳州。
宋乾德元年(963年),絳縣為中等縣,屬河東路絳州。金天會五年(1127年),絳縣屬河東南路絳州。元中統三年(1262年),絳縣為下(小)縣,隸屬同上。明洪武二年(1369年),絳縣屬平陽府絳州。清順治元年(1644年),絳縣屬平陽府直隸絳州。
中華民國(以下簡稱民國)3年(1914年),絳縣屬河東道。民國26年(1937年),屬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民國32年(1943年)春,屬晉冀魯豫邊區太岳區第四行政公署。民國34年(1945年)12月,屬晉冀魯豫邊區太岳區第二行政公署。民國37年(1948年),屬晉冀魯豫邊區太岳區第四行政專署。1949年3月22日,屬翼城臨時專屬。1949年9月13日,屬運城專署。
1950年,屬運城專屬。1954年,屬晉南專署。1958年11月,絳縣建制撤銷,東部歸翼城縣,西部歸聞喜縣,縣境隸屬同上。1961年5月,縣建制恢復,隸屬晉南專署。1970年,晉南專署分為臨汾、運城兩專署(后改為行政公署),絳縣屬運城行政公署。
2000年,運城公署改為運城市,絳縣隸屬運城市。
2008年,隸屬未變。
絳縣,史稱古絳,因“縣北絳山為名也”。據清乾隆《絳縣誌》:“絳山在縣西北二十里,……一名紫金山。草木不生,土色俱赤,且以此取名焉。”
絳縣位於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北部,縣境東部和南部由中條山環抱,西部和北部由平川和盆地構成,東部與翼城縣毗連,西部和聞喜縣接壤,南跨中條山與垣曲相鄰,北部自東向西由翼城、曲沃兩縣和侯馬市環繞。介於東經110°24′—110°48′,北緯35°20′—35°38′之間,東西長49.1千米,南北寬35.4千米,總面積996平方千米。
“絳縣遺風”匾額
地形地貌絳縣東南高峻,西北平緩,素有“七山二嶺一分川”之稱。轄區處於中條山東段西北坡傾斜部分,中條山橫亘縣境東南部。境內海拔在550—750米之間,最高海拔2047米(么里鎮垣址坪村),最低481米(南樊鎮堯都村)。山區面積670.61平方公里,佔67.5%;丘陵、台塬面積178.83平方公里,佔18%;平川面積144.06平方公里,佔14.5%。
境內按澮河水系和涑水河水系分為塬上和塬下兩大部分:塬上有衛庄、陳村、古絳、冷口、橫水、郝庄6個鄉鎮,面積619.78平方公里,佔總面積62.38%;塬下有南樊、大交、安峪、么里4個鄉鎮,面積373.71平方公里,佔總面積37.62%。
絳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溫暖乾燥多風;夏季高溫,日照充足;秋季涼爽,雨量充沛;冬季寒冷,雨量稀小。年平均氣溫11.4度,最冷一月,均溫-4度;最熱七月,均溫25度,年均降雨量630毫米。霜凍期十月至次年三月,無霜期190天。
絳縣礦產資源主要有金、銀、銅、鐵、花崗岩等;石灰石、石英石、雲母片岩儲量較大;原煤有一定儲量。金屬銅礦資源豐富,已取得探礦權的約20萬金屬噸,未開採的區域蘊藏有70到80萬金屬噸,主要分佈於冷口鄉橫嶺關、小峪村及里冊峪一帶;金屬鐵礦主要為磁鐵礦,礦石品位低,分佈於冷口鄉小峪村、橫嶺關、陳村鎮紫家東峪、衛庄鎮里冊峪、么里回馬嶺一帶;石灰岩礦主要分佈於絳、聞交界焦山,以及古絳鎮東山、北牛,衛庄鎮里冊、任村,么里峪、續魯峪、大交鎮與翼城交界山樑一帶。
絳縣
絳縣境內有涑水河系、澮水河系兩大水系,河流總長度160餘公里,年均徑流量0.7立方米/秒,地下水總儲量約12.65億立方米。“引黃入絳”工程每年可為絳縣供水6400萬方,其中農業用水3500萬方,城市及工業用水2900萬方。轄區共有水利設施1704處(眼),其中萬畝以上灌區5處,小型水庫14座,小型機電灌站31處,小型水利工程344處,水井1132眼,農村飲水工程248處。有效灌溉面積20.5萬畝,保澆面積13萬畝,節水面積12.96萬畝。渠道總長度1190公里,防滲732公里。管灌總長度585公里,水利設施利用率達85%。水資源開發利用量為7278.7萬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1361萬立方米,地下水5917.7萬立方米。
絳縣
2019年,絳縣下轄8個鎮、2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絳縣人民政府駐古絳鎮。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140826100000 | 古絳鎮 |
140826101000 | 橫水鎮 |
140826102000 | 陳村鎮 |
140826103000 | 衛庄鎮 |
140826104000 | 么里鎮 |
140826105000 | 南樊鎮 |
140826106000 | 安峪鎮 |
140826107000 | 大交鎮 |
140826200000 | 郝庄鄉 |
140826201000 | 冷口鄉 |
140826402000 | 山西絳縣經濟開發區 |
2012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轄區共有36429戶,戶籍總人口為284669人,其中,城鎮人口136979人,鄉村人口147690人。戶籍人口中,男性人數為145268人,女性人數為139401人。從業人員有16516人,在崗職工有16470人。
截至2017年末,絳縣常住總人口為29.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456人。男女性別比為102.38(女性為100)。全年出生人口3083人,出生率為10.57‰;死亡人口1627人,死亡率為5.58‰;自然增長率為4.99‰。年末城鎮人口為16.07萬人,鄉村人口為13.17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4.96%,比上年增長0.91%。
2021年,絳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絳縣人口為226871人。
書記:王宏偉
副書記:薛玉馬、丁格
縣委常委:孫曉、解偉龍、葛凱、李鵬奇、董宏運、薛俊輝
主任:孫曉
副主任:郭文魁、王永華、李曉燕、樊彥龍
縣長:薛玉馬
副縣長:李鵬奇、王述江、畢冠軍、鞏建明、程海龍、何文東、馬輝
政府辦主任:王辨明
主席:李服役
副主席:馬建萍、賀照庭、白海珠、柴廣勝
(截至2020年3月)
2013年,絳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7.4億元,同比增長10.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8億元,同比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3.1億元,同比增長1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億元,同比增長14.8%;外貿進出口總額1100萬美元,同比增長23%;財政總收入2.21億元,同比增長19.9%;一般預算收入9754萬元,同比增長3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45元,同比增長12.9%;農民人均純收入6652元,同比增長13.9%。9項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2017年,絳縣生產總值達到583916萬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096萬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94451萬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287369萬元,增長7.1%。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和倉儲郵政業增加值42139萬元,增長15%;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9723萬元,增長6.7%;金融業增加值30386萬元,增長10%;房地產業增加值40105萬元,增長8.3%;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45975萬元,增長7.7%;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7.5%、33.3%和49.2%。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絳縣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28.04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工業投資完成15.25億元,同比增長4.3%;基礎設施投資完成5.65億元,同比增長8.3%;其他投資完成7.14億元,同比下降9.6%。
財稅收支
2017年,絳縣財政總收入完成1.92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公共財政收入完成9598萬元,比上年增長7%。在總收入中,稅收收入完成1.57億元,比上年增長5.8%;非稅收入完成3501萬元,比上年增長21.8%。
2017年,絳縣財政總支出達到15.59億元,比上年下降4.4%;一般預算支出達到14.8億元,比上年下降7%。基金預算支出達到7903萬元,比上年增長94.5%。
人民生活
2017年,絳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10元,同比增長7%。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4元,同比增長6.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0元,同比增長6.7%。
2017年,絳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5%。其中,食品煙酒類同比增長0.6%;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指數同比增長3.9%;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同比增長1.4%;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同比增長3.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增長3.4%,其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同比增長3.7%,生活資料價格指數同比增長0.8%。
絳縣以建設“農業特色縣”為目標,立足本地優勢,培育了以牛、鹿為主的畜牧業、以山楂為主的林果業、以中藥材為主的種植業等三大特色產業,是農業綜合開發縣、農業科技綜合示範縣、山楂基地縣、商品糧基地縣,是華北最大的梅花鹿養殖、大櫻桃種植縣,是山西省的藥物培植基地。絳縣擁有1家省級龍頭企業,12家市級龍頭企業;山楂種植面積10萬畝、大櫻桃種植面積1.1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5萬畝、各類苗木種植面積4.5萬畝、梅花鹿8900餘頭。維之王、金絳、金甲等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不斷壯大,農副產品的加工轉化率不斷提高。2012年,糧食總產量完成1.57億公斤;大力發展“一村一品”,新增“一村一品”示範專業村16個,總數達到33個;新增經濟林(作物)近4萬畝,總面積突破22萬畝;新建規模養殖場8個;農林水事務支出1.84億元,同比增長24.08%。2013年,糧食總產量完成1.665億公斤,超出任務30.08%。
2017年,絳縣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達到196400萬元,比上年增長3.12%。其中:農業136143萬元,增長1.53%;林業15531萬元,增長19.4%;牧業32535萬元,增長3.77%;漁業41萬元,下降25.45%。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8335萬元,增長3.18%。
種植業
2017年,絳縣糧食播種面積40081.8公頃,增長0.06%。在糧食作物中,夏糧20017.9公頃,下降9.29%;秋糧20063.9公頃,增長11.23%。高產作物玉米的播種面積19231.9公頃,增長11.75%。在經濟作物中,棉花播種面積2.2公頃,比上年下降74.12%;油料播種面積273.1公頃,比上年下降12.38%;藥材播種面積2359.2公頃,比上年增長22.14%;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1102.8公頃,比上年增長2.33%;瓜果播種面積367.5公頃,比上年增長3%。園林水果播種面積3579.9公頃,比上年增長0.49%。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9.76萬噸,比上年增產0.007%。其中:夏糧達到8.4萬噸,增產3.86%;秋糧達到11.34萬噸,減產0.01%。
林業
2017年,絳縣森林面積達到37378公頃,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79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6.85%,與上年持平。年末實有封山(沙)育林面積1062公頃。四旁(旁星)植樹95萬株,林木綠化率達到47%。
畜牧業
2017年,絳縣生豬出欄95753頭,比上年增長1.03%;牛出欄3087頭,比上年增長3.28%;羊出欄65665隻,比上年增長1.19%;家禽出欄94.61萬隻,比上年下降1.1%。全年肉類總產量10383.82噸,比上年增長6.4%;鮮蛋產量4082.45噸,比上年下降8%。
絳縣以建設“工業強縣”為目標,立足傳統優勢,以“一增三優”為主攻,實施了炭黑濕法造粒、重型汽車離合器、前車橋、鋼鐵冶鍊、煤焦油深加工、水泥增容改造、硅鐵爐改造等一批技改項目,培育了宇進、飛鷹、晉星、金甲、志信、遠征、飛龍、明邁特第一批優勢企業。初步形成了焦油化工、機械製造、精密鑄造、冶鍊冶金、食品加工、建築材料六大支柱產業。境內有大型企業中信機電製造公司和山西華信經濟技術開發區。2012年,引進項目34個,總投資83.5億元,到位資金32.5億元。2013年,引進了通用航空製造項目;建設了安峪工業園區;德生公司二期、天潤風電、中國風電、亞博商貿洗煤等一批項目落地。
工業
截至2017年末,絳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8.8億元,比上年增長33.04%。其中:中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38億元,比上年增長46.9%;地方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7.42億元,比上年下降32.5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產值36.73億元,比上年增長28.58%,產銷率達到94.66%。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79億元,比上年增長28.27%。主要產品產量有增有減。其中:鐵合金33.82萬噸,同比增長36.65%;鑄鐵件0.7萬噸,同比下降59.12%;金屬鎂0.13萬噸,同比增長18.18%。
建築業
2017年,絳縣資質以上建築企業3個,完成總產值32272萬元,同比增長40.4%。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上繳稅金66.3萬元,實現利潤778.2萬元。
2012年絳縣三產發展勢頭強勁,起草了《絳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啟動明清民居城項目;完成絳北大峽谷風景區漂流項目;太陰寺、紫雲寺納入運城“一卡通”景點;旅遊接待23.37萬人次,同比增長20.7%。農村便民連鎖商店實現全覆蓋。家電下鄉銷售網點達到66家,銷售額2.4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8.77億元,同比增長10.3%。
國內貿易
2017年,絳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5.4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完成18億元,增長5.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完成7.4億元,增長3.9%。限額以上和限額以下貿易企業銷售同比均有增長。2017年,絳縣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7億元,同比增長2.28%;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6億元,同比增長6.13%。
對外貿易
2017年,絳縣外貿進出口總額15676萬元,比上年下降0.8%。
郵電通信
2017年,絳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441.42萬元,比上年增長458.7%。全年固定電話用戶累計達到1.75萬戶,比上年增長9.4%;行動電話擁有量18.7萬部,比上年增長12%;網際網路用戶達到6.2萬戶,比上年增長10.7%。
金融業
2017年,絳縣金融機構認真貫徹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引導轄內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各項存貸款平穩增長,信貸投放趨於均衡。截至2017年末,絳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89.6億元,增長11.4%,其中:住戶存款餘額為70.1億元,增長13.2%;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為9.2億元,增長42.9%。各項貸款餘額35億元,增長12.5%,其中:住戶貸款餘額為15.3億元,增長4.7%;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為19.7億元,下降21.1%;固定資產貸款餘額為6921萬元,下降6.5%。
絳縣歷史悠久,五帝時期,有帝嚳之妻姜嫄的聖母廟和陵墓,晉獻公、晉文公、晉靈公之墓都在絳縣,均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漢時期,大將周勃因驍勇善戰,封其食邑絳縣勃村,現“絳候封邑”古碑猶存;宋代狀元張觀出生於絳縣范柴村;明代歪頭山的作醮道場盛況有碑文記載,東華山的廟會一直延續至今;清代山西第一個探花喬晉芳,在故里絳縣橫水鎮建有探花府。
《左傳》魯襄公三十年關於“絳縣老人”的記載,是先秦經典文獻中,第一次出現縣制具體名稱的記載。這說明此年(前543年)絳縣已經存在,絳縣設縣的具體年代,應在此年之前,而且,設縣年代可能會更早。因為,縣制的形成、發展到成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記載中說,晉悼夫人宴請到“杞”國幫助築城的民工時,因為徵用了73歲高齡的老人,而問責於絳縣的縣大夫,還因此罷免了縣裡的“輿尉”,任命這位老人擔任了絳縣的“縣師”(絳縣博物館內現存有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刻石的《絳縣師》畫像碑;清乾隆版《絳縣誌》載有專門闡釋這個歷史事件的文章《絳老問答》)。按照《說文》中“寰”的釋義,結合范文瀾先生的觀點:“縣行政官長一般稱為大夫。”周景王二年(前543年),絳縣的行政官長就是“大夫”,而且有“輿尉”和“縣師”的官職,說明此時的絳縣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相當完善的行政體制。“絳縣老人”的故事,不是一個傳說,它是有證可查的歷史記載。“絳老”被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無數次引入詩詞歌賦,《辭海》中也列入了“絳老”的詞條。絳縣是有史可查的“天下第一縣”。
絳縣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5處。2004年絳縣橫北村西周墓群的發掘以揭開古倗國地理謎團獲得兩項國家級大獎,繼臨潼兵馬俑之後第二個獲得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一等獎。此外還有周家莊、韓庄等72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以及254處明清古民居,特別是柴家坡古民居群被評為2010年山西省十大考古發現之首。
文物遺址
周家莊遺址 | 周家莊遺址 |
橫北倗國墓地 | 橫北倗國墓地 位於橫水鎮橫北村北約1000米處。墓地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75米,面積約35000平方米。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進行了大面積發掘,共發掘墓葬1326座,其中西周早期偏晚到西周晚期墓葬1299座。在發掘區域內共發現西周時期的車馬坑或馬坑35座。2004年被運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南樊石牌坊 | 位於南樊鎮西堡村,建於清嘉慶九年(1804年),是時任山東鹽運濱樂分司司運的賈宗洛奉旨旌表為其祖母誥封中憲大夫賈凝端、繼妻李恭人所建的節孝牌坊。牌坊為石質仿木構結構,南北向,雙面六柱五門三重檐,高12米,闊8.50米。199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絳縣 | 位於橫水鎮喬寺村,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是周氏家族為資政大夫周萬鍾所建的功德碑樓。坐西朝東,單體建築,平面長方形,碑樓石砌台基長17米,寬2.60米,高1.50米,樓身約高15米。樓身六間,單檐歇山頂,保存完整。 |
絳縣已融入太原、西安、鄭州三大省會城市“3小時經濟圈”。航空運輸方面,轄區周邊300公里內有運城、西安、長治、洛陽、鄭州五個機場,距最近的運城關公機場僅40分鐘車程;鐵路運輸方面,西有同蒲鐵路,北有侯月鐵路,兩條鐵路在絳縣均有支線和貨運車站,大西高鐵通車后,可1小時通達西安、太原;高速公路方面,聞垣高速公路貫穿轄區南部,東接二廣高速公路,北端有晉侯高速公路,西部有大運高速公路;橫貫絳縣南北並連接晉侯高速與聞垣高速的一級公路已建成。
地圖
2017年,絳縣撤併建制村通工程4千米,窄路基路面擴寬工程5千米,安全生命防護工程68.8千米。年末公路里程數:縣道,103.689千米,共7條;鄉道492.316千米,共49條;村道,285.176千米,共192條;專用公路4.008千米;1條。
絳縣周邊300千米內有運城、西安、長治、洛陽、鄭州、臨汾6個機場,距最近的運城機場僅40分鐘車程,可由該機場直飛23個國內重要城市;(大)同-蒲(州)鐵路、侯(馬)-月(山)鐵路在絳縣均有支線和貨運車站,大西高鐵距絳縣最近的車站僅30千米,可2小時內分別通達西安、太原;全縣北有晉(城)-侯(馬)高速、南有聞(喜)-(濟)源高速、西有大(同)-運(城)高速,一級公路貫穿全境,距離太原、西安、鄭州均為3小時左右車程。
運輸
2017年,絳縣共有公交共108輛;共18條線路;計程車共120輛,3個公司。全縣民用車輛擁有量43041輛。其中:汽車16791輛;摩托車23090輛;拖拉機2859輛。機動車駕駛員57200人,其中:汽車駕駛員47600人。
截至2017年末,絳縣共成立各種科技合作社32個,已註冊市級科技合作社12個。發明專利申報20項。市級科技項目10項。
截至2017年末,絳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93所,其中:幼兒園80所,小學44所,小學教學點48所,普通初中1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普通高中3所(其中民辦1所),職業高中1所,教師進修校1所。在校學生共計34470人,其中:幼兒園8820人,小學14465人,初中6284人,高中3540人,職業高中1361人。年末專任教師共計3169人,其中:幼兒園517人,小學1419人,初中772人,高中380人,職業高中51人,教師進修校30人。
截至2017年末,絳縣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111043冊。博物館1個,檔案館1個,影劇院1個。
截至2017年末,絳縣有體育場館1個。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1.39平方米。
截至2017年末,絳縣共有衛生醫療機構342個,其中:有村衛生所室272個。衛生技術人員545人,護士490人,醫師541人。全縣共有衛生防疫機構1個;衛生管理機構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達標率100%。
2017年,絳縣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58%。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518人。全年完成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人數達到6273人,創業培訓人數達到33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達到907人。
截至2017年末,絳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85007人,比上年下降0.52%。機關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參加養老保險7762人,比上年下降12%。企業職工參保人數16163人,比上年下降2.56%;企業離休人員養老參保人數13689人,比上年增長2.58%。參加失業保險21930人,比上年下降0.02%;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31人,比上年增長30%。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含職工和居民)57209人,與上年持平,其中:城鎮職工參保人數達到35807人,與上年持平;城鎮居民參保人數達到21402人,比上年增長1%。參加生育保險26190人,與上年持平。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45326人,比上年同期下降0.02%,領取養老金人數36589人,比上年同期增長2.42%。
2017年,絳縣得到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救濟的人數達42432人,共發放低保資金1472.6萬元,城鎮最低保障對象全年人均每月補差額為47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達67701人,共發放低保資金1430.22萬元,農村低保對象全年人均每年補差額為3504元;全縣共有1076戶特困供養戶納入了財政供養。
2017年,絳縣有環境保護機構1個,縣級以上環境監測站1個。年末縣區質量二級以上良好天數達到254天,佔全年任務264天的96.2%。大氣污染綜合指數為5.75,較2016年下降13.9%。PM2.5均值為49微克/立方米,較去年下降14.04%。PM10均值為72微克/立方米,較去年下降15.29%。城區集中飲用水水質合格率達100%。水源地保護區內設有標誌牌和保護界碑,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沒有排污口和違法建設項目。全縣污水處理廠1個,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達到92%,垃圾處理站1個。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7.6%,比去年增加0.4個百分點。
2017年,絳縣安全生產事故共37起,死亡12人,受傷35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4起,造成12人死亡(其中生產經營性死亡7人),受傷35人。火災事故3起,無人員傷亡。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建築施工、農機、特種設備等行業和領域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絳縣是堯文化、龍舞文化、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曾在此建都,留下了車廂城、晉文公墓、晉獻公墓、晉靈公墓等諸多遺跡。境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陰寺和釋迦牟尼獨木雕像等人文景觀,有沸泉龍岩洞、東華山省級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絳縣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5處。2004年西周墓群的發掘揭開古倗國地理謎團,獲得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一等獎。轄區另有周家莊、韓庄等72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以及254處明清古民居,其中柴家坡古民居群被評為2010年“山西省十大考古發現”之首。
周家莊遺址
周家莊遺址位於橫水鎮周家莊村北,發現於上世紀50年代,總面積500餘萬平方米,包含仰韶中晚期、廟底溝二期、二里頭期和二里崗期等多個時期的遺存,以龍山期聚落面積最大。發現的遺存、遺跡有灰坑、墓葬和壕溝等。遺物主要是陶器。1965年被山西省政府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陰寺
太陰寺位於衛庄鎮張上村,始建於唐永徽元年(650年),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以及明清基都曾進行過大修。太陰寺坐南向北,因原上寺建於太陰山(也稱東華山)上,因而得名“太陰寺”。寺內存有最大的獨木雕卧佛,是金大定二十年重修太陰寺、雕印《趙城金藏》時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同時雕刻的還有三士佛像。太陰寺1986年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陰寺
景雲宮
景雲宮位於橫水鎮灌底堡村景雲初中院內,坐北向南,佔地面積223平方米。據《聞喜縣誌》記載,創建於唐貞觀八年(634年),明嘉靖年間進行過大修,清乾隆十年(1745年)再次進行修葺。1984年由山西省古建研究所進行搶救性維修,2009年由國家文物局撥款進行重點修繕。原建築規模宏大,有一門六殿,布局緊密,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戲台、獻殿、三清殿、玉皇殿等。民國二十二年(1933)宮內建築毀於火,現僅存元代建築玉皇殿。殿內現存唐貞觀八年元始天尊像碑一通。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董封戲台
董封戲台又稱泰山廟戲台,位於安峪鎮董封村中部,坐南向北,東西長32米,南北寬38米,佔地面積1216平方米,屬原黃飛虎廟(又叫泰山廟)中的一單體建築,元代建築風格,重建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修葺。2001年山西省古建所曾落架大修。2010年山西省文物局撥專款再次維修。磚構台基,高0.9米,台身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橫北倗國墓地
橫北倗國墓地位於橫水鎮橫北村北約1000米處。墓地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75米,面積約35000平方米。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進行了大面積發掘,共發掘墓葬1326座,其中西周早期偏晚到西周晚期墓葬1299座。在發掘區域內共發現西周時期的車馬坑或馬坑35座。2004年被運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絳縣文廟
絳縣文廟位於絳縣縣城,據清乾隆版《絳縣誌》和有關碑文記載,絳縣文廟始建於後唐長興三年(932年)。元、明、清歷代分別進行了重修和擴建。原廟自南向北連續五進,分別建有欞星門、大成門、鄉賢祠、名宦祠、過廳、戲台、獻殿、大成殿、明倫堂、麟經樓、敬一亭、崇聖祠、射圃亭、文昌閣等。現僅存“大成殿”和“明倫堂”。廟宇南北長95米,東西寬44米,佔地面積4180平方米。大成殿為元代建築風格,明倫堂為清代遺構。
絳縣文廟
長春觀
長春觀位於陳村鎮東荊下村,始建於元延祐七年(1320年),佔地面積大約1739.5平方米,建築面積347平方米。坐北向南,現存獻殿、混元寶殿、配殿、東廊房。獻殿為清代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抬梁式構架。混元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長春觀曾被改建成村辦學校。2009年,山西省文物局撥專款進行了全面維修。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絳縣東華山
南樊石牌坊
南樊石牌坊位於南樊鎮西堡村,建於清嘉慶九年(1804年),是時任山東鹽運濱樂分司司運的賈宗洛奉旨旌表為其祖母誥封中憲大夫賈凝端、繼妻李恭人所建的節孝牌坊。牌坊為石質仿木構結構,南北向,雙面六柱五門三重檐,高12米,闊8.50米。199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喬寺碑樓
喬寺碑樓位於橫水鎮喬寺村,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是周氏家族為資政大夫周萬鍾所建的功德碑樓。坐西朝東,單體建築,平面長方形,碑樓石砌台基長17米,寬2.60米,高1.50米,樓身約高15米。樓身六間,單檐歇山頂。保存完整。
南柳泰山廟
南柳泰山廟位於南樊鎮南柳村西南約1000米處,坐北朝南,分佈面積為7342.8平方米。具體始建年代不詳,現存有正殿、道士房、後土殿、牛龍馬王廟、閻王殿、虎頭門、聖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正殿脊剎1996年曾失盜,后被追回。南柳泰山廟是保存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築群。1985年被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絳縣被命名為“山西省老年書畫先進縣”。
2017年11月17日,絳縣被授予“中國楹聯文化縣”稱號。
2019年3月,絳縣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29日,入選到“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中。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絳縣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縣城。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授予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