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支氣管肺炎

兒童尤其是嬰幼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

支氣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兒童尤其是嬰幼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是兒童住院的最常見原因,2歲以內兒童多發。支氣管肺炎又稱小葉性肺炎,肺炎多發生於冬春寒冷季節及氣候驟變時,但夏季並不例外,甚至有些華南地區反而在夏天發病較多。支氣管肺炎最常由細菌、病毒或黴菌及肺炎支原體等病原引起,也可由病毒、細菌“混合感染”。病毒性肺炎以間質受累為主,細菌性肺炎以肺實質損害為主。肺組織炎症使呼吸膜增厚及下呼吸道阻塞而導致通氣與換氣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和氣促。主要體征有呼吸增快、口周及指、趾端發紺,以及肺部中、細濕啰音。

就診科室


● 小兒內科或兒科、呼吸內科或內科

病因


● 室內居住擁擠、通風不良、空氣污濁等易導致感染機會增加。
● 病原體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數經血行入肺。最常見為細菌或病毒感染,也可由病毒和細菌混合感染。
● 此外有營養不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合併症,及低出生體重兒、免疫缺陷者均易發生本病。

癥狀


● 起病多數較急,發病前數日可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現,如噴嚏、流涕、咳嗽等,小兒支氣管肺炎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氣促等。

典型表現

● 發熱
● 咳嗽
● 氣促

其他表現

● 精神不振
● 食慾減退
● 煩躁不安
● 輕度腹瀉或嘔吐

檢查


● 確診小兒支氣管肺炎需要做體格檢查、外周血檢查、病原學檢查、X線檢查等。

體格檢查

● 通過聽診可了解患者肺部有無異常呼吸音,有助於判斷是否存在支氣管及肺部病變。

外周血檢查

● 根據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等結果,可以初步判斷是否存在細菌感染。

病原學檢查

● 常用痰培養、血清病毒抗體或病原學核酸檢測、血培養、胸腔積液檢查,可以協助病原學診斷,有助於選擇適宜藥物進行治療。

X線檢查

● 可以觀察到肺部是否有炎症,以及炎症的部位、面積,有助於診斷疾病及評估病情。

診斷


● 醫生根據典型癥狀、體格檢查、X線檢查結果,可以確診。
● 有發熱、咳嗽、呼吸急促的癥狀。
● 肺部有中、細濕啰音。
● X線檢查肺紋理增粗,兩肺下野、中內帶出現大小不等的點狀或小斑片狀影。

鑒別診斷


● 小兒支氣管肺炎需要和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等疾病相鑒別。
● 如果出現發熱、咳嗽、呼吸急促等表現,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醫生通過檢查可排除其他疾病。

治療


● 治療原則是改善通氣、控制炎症、對症治療、防止和治療併發症。一般採用綜合治療,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抗感染治療、對症治療。

一般治療

● 保證室內空氣流通,預防感染。
● 飲食要營養豐富。
● 經常變換體位,可以減少肺部淤血,促進炎症吸收。
● 適當補充水分。

抗感染治療

● 根據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適宜的抗菌藥物或抗病毒藥物
肺炎鏈球菌引起的感染,常用青霉素阿莫西林頭孢曲松、萬古黴素等。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常用甲氧西林、萬古黴素、利福平等。
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感染,常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
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常用磷酸奧司他韋

對症治療

氧療
● ● 如果出現煩躁、面色發紫等缺氧表現,需要吸氧。
● 氣道管理
● ● 及時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吸痰,有利於保持呼吸道通暢。
● ● 氣道濕化,有利於痰液排出,霧化吸入可以解除支氣管痙攣和水腫。
● 腹脹
● ● 出現中毒性腸麻痹時,需要禁食和胃腸減壓,也可使用酚妥拉明治療。
● 發熱
● ● 高熱者需要藥物降溫,可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藥物。
● 其他
● ● 必要時使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可減少炎症滲出,解除支氣管痙攣,改善血管通透性和微循環,如合併中毒性腦病,使用激素有助於降低顱內壓

危害


● 若延誤診斷或病原體致病力強,則可引起併發症,如胸腔積液(如膿胸)、膿氣胸、肺大皰肺不張支氣管擴張等。
● 部分人甚至會出現呼吸衰竭、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中毒性腦病、中毒性腸麻痹等,未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預后


● 及時治療,預后較好。

預防


● 適當增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
● 避免使患兒被動吸煙。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感染。
● 加強室內通風,改善室內環境。
● 積極防治營養不良、貧血及佝僂病等。
● 針對某些常見細菌和病毒病原,疫苗預防接種可有效降低兒童肺炎患病率。目前已有的疫苗包括肺炎鏈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

臨床表現


1.一般肺炎
一般肺炎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氣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細濕啰音,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
(1)全身癥狀 起病急驟或遲緩,驟發的有發熱、嘔吐、煩躁及喘憋等癥狀。發病前可先有數天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熱型不定,多為不規則發熱,亦可為弛張熱稽留熱。早期體溫多在38℃~39℃,亦可高達40℃左右,大多為弛張型或不規則發熱,新生兒可不發熱或體溫不升,弱小嬰兒大多起病遲緩,發熱不高,咳嗽與肺部體征均不明顯,常見嗆奶、嘔吐或呼吸困難,嗆奶有時很顯著,每次餵奶時可由鼻孔溢出。腋溫>38.5℃,伴三凹征,尤其胸壁吸氣性凹陷和呼吸增快(除外因哭吵、發熱等所致者)應視為病情嚴重。
(2)咳嗽 咳嗽及咽部痰聲一般在早期就很明顯。早期為乾咳,極期咳嗽可減少,恢復期咳嗽增多、有痰。新生兒、早產兒可無咳嗽,僅表現為口吐白沫等。
(3)氣促 多發生於發熱、咳嗽之後,呼吸淺表,呼吸頻率加快(2個月齡內≥60次/分鐘,2~12個月≥50次/分鐘,1~5歲≥40次/分鐘,大於5歲≥30次/分鐘),重症者呼吸時呻吟,可出現發紺,呼吸和脈搏的比例從1:4上升為1:2左右。
(4)呼吸困難 常見呼吸困難,口周或指甲青紫及鼻翼扇動,重者呈點頭狀呼吸、三凹征、呼氣時間延長等。有些患兒頭向後仰,以便較順利地呼吸,若使患兒被動地向前屈頸時,抵抗很明顯,這種現象應和頸肌強直區別。呼吸困難對肺炎的提示意義比呼吸增快更大。
(5)肺部固定細濕啰音 胸部體征早期可不明顯或僅呼吸音粗糙或稍減低,以後可聞及固定的中、細濕啰音或捻發音,往往在哭鬧、深呼吸時才能聽到。以背部兩側下方及脊柱兩旁較多,於深吸氣末更為明顯。叩診正常或有輕微的叩診濁音或減低的呼吸音。但當病灶融合擴大累及部分或整個肺葉時,可出現相應的肺實變體征。如果發現一側肺有明顯叩診濁音和(或)呼吸音降低則應考慮有無合併胸腔積液或膿胸。
2.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統嚴重受累外,還可累及循環、神經和消化等系統,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1)呼吸衰竭 由於嚴重的缺氧及毒血症,月齡2月~5歲兒童出現胸壁吸氣性凹陷或鼻翼扇動或呻吟之一表現者,提示有低氧血症,為重度肺炎,需及時進行血氣分析。肺炎患兒出現煩躁不安提示很可能缺氧,而缺氧者可以無發紺。
(2)循環系統 較重肺炎患兒常見心力衰竭,表現為:①安靜狀態下呼吸頻率突然加快,超過60次/分鐘;②心率突然加快,大於160~180次/分鐘;③驟發極度煩躁不安,明顯發紺,面色發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時間延長;以上三項不能用發熱、肺炎本身和其他合併症解釋者。④心音低鈍,奔馬律頸靜脈怒張;⑤肝臟顯著增大或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⑥少尿或無尿,顏面眼瞼或雙下肢水腫。亦有學者認為上述癥狀只是肺炎本身的表現,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者即應考慮心力衰竭,指端小靜脈網充盈,或顏面、四肢水腫,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徵象。有時四肢發涼、口周灰白、脈搏微弱則為末梢循環衰竭徵象。
(3)神經系統 在確認肺炎后出現下列癥狀與體征者,可考慮為缺氧中毒性腦病:①煩躁、嗜睡,眼球上竄、凝視;②球結膜水腫,前囟隆起;③昏睡、昏迷、驚厥;④瞳孔改變: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⑤呼吸節律不整,呼吸心跳解離(有心跳,無呼吸);⑥有腦膜刺激征,腦脊液檢查除壓力增高外,其他均正常。在肺炎的基礎上,除外高熱驚厥低血糖低血鈣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炎、腦膜炎),如有①、②項提示腦水腫,伴其他一項以上者可確診。
(4)消化系統 嚴重者發生缺氧中毒性腸麻痹時表現為頻繁嘔吐、嚴重腹脹、呼吸困難加重,聽診腸鳴音消失。重症患兒還可嘔吐咖啡樣物,大便潛血陽性或柏油樣便
(5)抗利尿激素異常分泌綜合征 ①血鈉≤130mmol/L,血滲透壓<275mmol/L;②腎臟排鈉增加,尿鈉≥20mmol/L;③臨床上無血容量不足,皮膚彈性正常;④尿滲透摩爾濃度高於血滲透摩爾濃度;⑤腎功能正常;⑥腎上腺皮質功能正常;⑦ADH升高。若ADH不升高,則可能為稀釋性低鈉血症。SIAHD與中毒性腦病有時表現類似,但治療卻完全不同。
(6)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可表現為血壓下降,四肢涼,脈速而弱,皮膚、黏膜及胃腸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