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計數

白細胞的一種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egranulocyte,NE)是白細胞的一種,細胞核呈現分葉狀或桿狀,胞漿內充滿中性顆粒。中性粒細胞來源於骨髓的造血幹細胞,在骨髓中分化發育成熟后,進入血液或組織,具有趨化性和選擇性吞噬作用。中性粒細胞計數的異常變化可以反映人體是否存在感染。

簡介


● 檢驗別稱:中性粒細胞絕對值
● 英文簡稱:Neut#
● 標本類型:血液
● 所屬項目:血常規
● 相關疾病:
● 升高:急性感染、嚴重外傷、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尿毒症等
● 降低:傷寒、副傷寒、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適合檢查的人群


● 健康體檢的人群。
● 常規查體的住院病人。
● 血液系統疾病的人群。
● 感染的患者。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靜脈采血。

檢查前

● 是否空腹:否。
● 該指標屬血常規檢查,無需空腹,若血常規與血糖、血脂、肝功能、腎功能等生化項目同時檢測,建議空腹:檢查前一天,白天宜清淡飲食,忌煙酒。晚上10點以後禁食水,次日早晨空腹檢查。

檢查后

● 采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分鐘直至不出血,注意不要揉,也不要讓針眼沾水。
● 若出現暈針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情況時,應立即平卧,並可飲少量糖水,待癥狀緩解后再進行其他檢測。

參考區間


● (1.8~6.3)×10⁹/L
● (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WS/T405-2012血細胞分析參考區間。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臨床意義


升高

● 急性感染。
● 嚴重的組織損傷或壞死:如嚴重外傷、大手術后、大面積燒傷、組織壞死、心肌梗死後等。
● 急性大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等。
● 急性溶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
急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急性鉛中毒、急性汞中毒、安眠藥中毒、昆蟲毒、蛇毒等。
● 惡性腫瘤:如肝癌、肺癌等。
●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

降低

● 感染:如傷寒、副傷寒、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風疹等。
● 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等。
● 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亢進:如脾大及脾功能亢進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免疫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參考文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WS/T405-2012血細胞分析參考區間。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 [2] 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3] 王前,王建中。臨床檢驗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