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宮
新加坡市直落亞逸街的建築
天福宮(Thian Hock Keng)坐落於新加坡市區的直落亞逸街,早期華人稱這裡為源順街。天福宮始建於1840年,歷時3年才建成,已有170多年的歷史。天福宮供奉的是護航之神“天后娘娘”(即媽祖、天妃),因是福建幫人士建造經營的,所以也叫“媽祖宮”。在新加坡開埠時期,南來北歸的華人,因所乘帆船就停泊在宮前不遠處,所以都會到宮內拜祀,南來者感謝媽祖保佑,北歸者祈求海不揚波。天福宮在1973年被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迹,規模最大的一次修復工程是在1998年,當時耗資400多萬新元來完成這歷時3年的龐大修復工程。
天福宮供奉的是護航之神“天后娘娘”即媽祖
福宮規模宏,僅建築酷似寺廟,琉璃瓦飛檐裝飾龍圖案,且建廟崗石柱、木祭台建築材料福建運,連廟供奉運。福宮殿奉祀穿紅袍庇護航“天妃”。一般華人稱“天妃”為“天后聖母”,中國閩南人則愛拜稱她為“媽祖”,所以,天福宮又稱“媽祖宮”。
早南謀移非崇祀妃,紀初葉,沿冒險“番”謀,乘坐帆船茫茫航,祀求妃保護,妃保佑非靈驗,造“妃”偶,且穿紅袍靈。,福宮完建,坡華耗巨資,舉盛況空迎,迎“妃”駕臨坡。福宮殿堂塊石碑,鐫刻捐款建廟姓船寶號及捐獻款。福宮建築懸掛題匾額,懸掛殿塊,題“波靖南溟”,系清緒皇帝筆,框周圍龍浮雕,莊嚴肅穆。塊題“顯徹幽”匾額,清政府派駐坡領左秉隆奉獻。
“波靖南溟”出自清光緒皇帝的手筆
天福宮內所保存的碑銘《建立天福宮碑記》和《重修天福宮碑記》,以及許多匾額,都是研究新馬華人歷史的珍貴資料。懸掛在正殿最高處的匾額“波靖南溟”,是清朝光緒皇帝於1907年所御賜,真跡已捐贈給新加坡國家文物局珍藏,這兩塊匾額使天福宮身價百倍。在新加坡華人設立的寺廟中,只有福建人的天福宮還有潮州人的粵海清廟獲賜清帝御題,可見在百年以前,這兩座古廟已名揚海外。
天福宮與其它廟宇不同的是,被裝點得金碧輝煌的後殿里,不但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的塑像,也供奉著高1米的孔子坐像,兩像遙遙相對,而且孔子像左右是觀世音和彌勒佛,前面則是劉備、關羽、張飛的立像。孔子像上方一條紅布貼著“孔子先師”四個金字,案上香煙繚繞。
100多年來,天福宮進行多次修復,1906年福建會館的會員曾捐款修復天福宮。1940年福建會館在廟的兩側建兩廂配殿與堂舍。天福宮在1973年被列為國家古迹,1974年也進行修復。1998年耗資新幣四百多萬來完成這歷時3年的龐大修復工程,並在2001年1月重新開放。天福宮於2001年在大規模修復后榮獲4個獎項,包括聯合國所頒發的“教科文組織亞太2001年文化遺產古建築獎”。如今,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早已取代了當年的帆船,但是,每當有人出遠門,仍有很多新加坡的善男信女們到天福宮向神靈許願,祈求旅途平平安安。為了避免修復后的天福宮被熏黑及確保安全,今後天福宮只能上香,不能夠焚燒冥紙。
■三川殿—天福宮的宮閣外形、木架結構、不著一釘。
■正殿—正殿是寺廟建築中地位最尊貴的殿堂,是廟的核心,因此建得特別高聳。天福宮的正殿,從基座到屋頂高達15.65公尺,與前殿、後殿、左右兩護室比起來,顯得相當突出、醒目。
■左、右廊—位於廟宇左、右兩方的走廊,不但可以遮日避雨,還可以把三川殿和正殿,聯結成完整的合院,形成一個“口”字。
崇文閣
■左護室—是福建會館最早的館所,現在,這裡金漆的格扇與大紅門框等,都是新郎新娘結婚取景的熱門地點。
■慶德會—土生華人所建,裡面奉祀著20個不同姓氏的先人,很可能是土生華人之間用以聯絡感情的公會組織,但並不屬於天福宮。
■崇文閣—最早是新加坡第一間華文學塾,後來改為崇福女校,之後一直空置著。雖然它跟天福宮關係密切,但並不屬於廟宇的一部分。
乙未(羊)年正月初一日至正月十五日:迎新年(除夕夜開始)
乙未(羊)年二月十七日:清明節
乙未(羊)年二月十九日:觀音聖誕(南音演出)
乙未(羊)年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聖誕
乙未(羊)年三月二十日至三月廿三日:媽祖聖誕
乙未(羊)年五月十三日:關帝聖誕
乙未(羊)年六月十九日:觀音得道日(南音演出)
乙未(羊)年七月初九日:中元節(盂蘭勝會)
乙未(羊)年八月廿七日:孔子聖誕
乙未(羊)年九月十九日:觀音出家日(南音演出)
神明
天福宮供奉的神明,那就是:
廟內主神
天后聖母(媽祖)
眾神/佛
觀音菩薩
太陽公
月宮娘娘
開漳聖王
城隍爺
大二爺伯
孔子
柳金聖侯(千里眼,順風耳)
地址:158號直落亞逸街TelokAyerStreet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7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
入門票:免
公共交通
■巴士:10、57、145、167、970號等
■地鐵:萊佛士坊站(Raffles Place MRT station)或直落亞逸站(TelokAyerMRTS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