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心室肌中層一組具有獨特電生理特性的細胞亞群的發現,人們提出了心室肌細胞電生理異質性(electrophysidogical heterogeneit)這一概念,即不同部位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形態、時程各異,對各種病理生理因素和藥物的反應性存在著差異[1~3]。這種跨室壁心肌細胞電生理異質性在心電圖T波、U波、后除極及其介導的觸發活動和折返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轉性心動過速(Tdp)的形成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特徵是
復極化時間長,可分為五期,其形成原理為:①0期是心室肌細胞受刺激后細胞膜上少量
Na+內流,當除極達到
閾電位時,膜上Na+通道大量開放,大量Na+內流使細胞內
電位迅速上升形成
動作電位的上升支;②1期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
膜電位迅速下降;③2期主要是Ca2+和Ca2+緩慢內流,抵消了K+外流引起的電位下降,使電位變化緩慢,基本停滯於OmV形成平台;④3期是由K+快速外流形成的;⑤4期是通過
離子泵的主動轉運,從細胞內排出,同時攝回K+,細胞內外逐步恢復到興奮前靜息時的離子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