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體術的結果 展開

體術

搏擊術

體術一詞,一般認為源自忍術中的空手搏擊之術,後來亦作為各種搏擊術的統稱。

起源


體術[搏擊術]
體術[搏擊術]
國內人認為起源於中國漢代的五行術,後來傳到日本。忍術的概念是由姜太公首先提出並寫在〈六韜〉之中,隨後孫武、張良、韓信等相繼對忍術理論進行了完善。此時忍術也基本形成了權謀, 形成, 陰陽, 技巧等幾部分構成的雛形。日本人則認為忍術是由〈孫子兵法〉演化過來的,之後再加上修鍊道和山中伏擊戰(山中伏擊戰的起源就是日本農民在山谷中埋伏搶奪旅客財物的強盜襲擊)發展而成的,即"風、林、火、山"四字真言。在源平時代,源義經完成了山中伏擊戰攻擊方面的戰法理論,南北朝時代,楠木正成發展出防禦面的兵法。到此為止,忍術跟武術分開成不同的系統,正式獨立出來。(“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源自《孫子兵法》)體術
而體術一般是指忍者搏擊之術。

不拘門派


忍者學武功不拘門派,只要是克敵制勝,什麼武功都學,凡中國功夫(主要是武當派)、朝鮮的跆拳道、日本本國的空手道柔道,忍者兼收並蓄。
現代忍者更是把集個家之長的忍者武功進一步加以條理化。上世紀80年代,美國“巴拉亭”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有關忍者秘傳武功的書籍。其中不乏中國人比較熟悉的一些武功;如紅砂掌、黑砂掌、點穴法「美國忍者統稱為“死亡之觸”(Death Touch)」,還有什麼鴛鴦腿、掃堂腿之類。
日本所謂的“剛拳”相當於國術中的“外家拳”;而它所謂的“柔拳”則相當於國術中的“內家拳”,“柔拳”一般是由太極拳、八卦掌發展而來的。
由此可見,日本忍者武功與日本文化一樣,同屬雜交型;加以科學化整理,使具有更強的實用性。

實用


人要在不斷的打鬥訓練中提高自己的應付變化的能力。所有忍者的功夫都是實用的、可靠的自我保護方法,他們主要是利用人體和人的感情。實用性應該是任何功夫體系的核心精神。

感覺


忍者訓練的重點並不是招數本身,而是運用這些招數所帶來的感覺,是作為一種使人冒最小的危險實現自己的意圖的功夫來發展的。訓練的作用就是使忍者在任何外部環境下,都能綜合運用徒手格鬥術、棍術、刀術、短繩術等,從而產生整體的感覺。掌握這種方法需要很多時間,因為一個人只有在排除錯誤和不必要的理智化后才能理解這些概念。

自我保護


自我保護術的學習進程包括兩個方面:心靈和身體。第一方面的訓練要使人們在面對襲擊時,心靈和身體產生無意識的、自覺的反應。這絕對不是說要死板的按照“一邊打一邊想”的反映程序進行打鬥。這是通過反覆練習才能得到的自然、輕鬆的反映。這種無意識的動作就象你開著跑車衝上斜坡的感覺--發現斜坡在不斷上升,自己緊貼著靠背,安全帶也鬆了,而這並不需要專門的去感覺。第二方面的訓練是要掌握有效的防禦招數。身體訓練是重要的,如果你在防護中反映遲鈍,它可以幫助你保護自己。但是,訓練的最終目的是獲得良好的精神境界,如果具備這種境界,即使最具有破壞性的動作也可能被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