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湖科學城

安徽省“四個一”創新主平台的重要組成部分

合肥濱湖科學城包括肥東、肥西2個縣和包河、蜀山、廬陽3個區的部分區域,覆蓋3個國家級開發區(合肥高新區、合肥經開區、合肥出口加工區)和4個省級開發區(肥東經開區、肥西經開區、包河經開區、蜀山經開區),規劃面積491平方公里,位於長三角和長江中游的交匯地帶,是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是長三角輻射帶動長江中上游和中原地區發展的重要節點,是安徽省“四個一”創新主平台的重要組成部分。

合肥濱湖科學城堅持“尖端引領、集中布局”原則,將打造為科研要素更集聚、技術創新更活躍、生活服務更完善、生態環境更優美的世界一流科學城,成為全國創新驅動發展樣板區、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長三角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科學城始終堅持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注重打通技術到產業的通道,促進尖端科技和新興產業深度融合,用“合肥模式”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

未來,合肥濱湖科學城將建設若干世界級和國家級產業集群,催生一批未來先導產業。除了新型顯示、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光伏新能源、家用電器等產業,科學城還將傾力打造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及智能汽車、機器人、生物醫藥以及裝備製造五個國家級產業集群。依託原始創新,注重前沿突破,合肥濱湖科學城將催生一批未來先導產業,如量子信息產業、類腦智能產業、超導技術產業、高溫超導儲能產業、超高場磁共振成像產業、精準醫療產業以及大基因產業。

簡介


安徽省委、省政府、中科院正式印發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2017-2020年)》,標誌著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從“設計圖”轉為“施工圖”。
借鑒國際先進理念,邀請國際一流設計單位和專家編製方案,將濱湖科學城規劃建設成為科研要素更集聚、創新創業更活躍、生活服務更完善、生態環境更優美的世界一流科學城。以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和新能源國家實驗室為核心,建設國家實驗室核心區、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教育科研區和規劃發展區,集中布局一批大科學裝置集群和交叉前沿研究平台,集聚技術、資金、人才等創新要素,打造國家實驗室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載體和形象展示窗口。濱湖科學城堅持“尖端引領、集中布局”原則,凡布局在科學城規劃範圍內且符合條件的創新平台,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專項資金給予支持。
國家實驗室核心區位於合肥市合六路以南、繞城高速以西、繁華大道以北、將軍嶺路以東的區域,包括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中科大高新園區、合肥先進光源、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合肥創新院等。大裝置集中區位於董鋪島及北部的三十崗鄉,包括現有的全超導托卡馬克、穩態強磁場,擬建的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教育科研區位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主校區及翡翠湖校區。規劃發展區位於國家實驗室核心區以西,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

未來規劃


未來4年,是安徽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關鍵時期。放眼國內外著名的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都有重要的載體,比如美國的布魯克哈文國家實驗室,日本筑波科學城、北京懷柔科學城等。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規劃建設濱湖科學城作為本土載體,其中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在高新區布局建設國家實驗室核心區和成果轉化區,圍繞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建設大科學裝置集中區,依託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建設教育科研區。今後,濱湖科學城將引導大科學裝置、交叉前沿研究平台、產業創新平台、“雙一流”大學和學科等創新資源集中在此區域布局,這片區域將成為合肥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和靚麗名片。
此外,還將對國家科學中心與產業創新中心實行一體化考慮,加快國家科學中心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成果和產業成果,構建“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新興產業”的全鏈條創新體系。以國家實驗室為基石,依託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打造代表國家水平、體現國家意志、承載國家使命的國家創新平台。

科學裝置


方案提出,依託中國科大在量子通信技術領域國際領先地位,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搶佔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新建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等一批大科學裝置,提升拓展現有全超導托卡馬克、同步輻射光源、穩態強磁場裝置性能。提前謀划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等一批新的大科學裝置,爭取列入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
重點建設人工智慧平台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交叉前沿創新平台,提升在這些細分領域的源頭創新能力和科技綜合實力。
為促進大科學裝置以及交叉前沿研究平台的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還將加快中國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院等一批產業創新轉化平台建設,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強大支撐。
根據方案,今後安徽將健全管理運行體制和完善政策支撐體系。深化省院合作,發揮專家諮詢委員會作用。創新運行機制,實施重大科技計劃,推動共享開放。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在人才、資金、土地等方面做好保障。研究建立重大科技成果發布平台和發布機制。力爭將科學中心建設成為科技環境自由開放、創新資源高度集聚、原創性成果不斷湧現、產業高端發展的創新高地。

榮譽


“國內外著名的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大多都有重要的載體。”省發改委副主任吳勁松說,比如美國布魯克哈文國家實驗室、日本筑波科學城、北京懷柔科學城、上海張江科學城等,“目前方案初步確定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要規劃建設‘ 濱湖科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