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東縣

安徽省會合肥的市轄縣

肥東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東望南京,南濱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介於東經117°19′—117°52′與北緯31°34′—32°16′之間,總面積2216平方千米。

肥東有“吳楚要衝、包公故里”之譽,境內有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古廬陽八景之一的“四頂朝霞”,“北九華”之稱的浮槎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和合肥青龍廠新四軍四支隊東進抗日紀念館是肥東的“紅色名片”。安徽唯一僑鄉——長臨河鎮走出了800多名教授、專家、將軍,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達4500人,至今仍保留有200多年歷史的皖中特色古街。

2018年,肥東縣下轄12個鎮、6個鄉,另設有2個功能區,常住人口89.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19.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4.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9.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76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10.4:61.2:28.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69787.1元。

2019年10月8日,入選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2019年12月28日,入選“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城市”稱號。

2020年6月30日,列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7月28日,位列2020中國縣域經濟賽迪百強縣第92位。

歷史沿革


西漢:武帝時肥東大部分地區為浚遒縣境,縣治在今石塘區的龍城集(一說在白龍鎮清水橋),屬九江郡。
東漢:橐皋縣(今柘皋)併入浚遒縣,仍屬九江郡。
三國:浚遒屬魏揚州淮南郡,後期撤浚遒。
肥東風光
肥東風光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恢復浚遒縣,改“浚”為“逡”,仍屬揚州淮南郡。
南朝宋:武帝年間廢逡遒。永初三年(422年),將潁上西北的慎縣僑置於原逡遒境,縣治在今梁園,屬南豫州南汝陰郡。
南朝齊:改南豫州為豫州,慎縣屬豫州南汝陰郡,郡治移於今梁園
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南豫州改稱合州,慎縣屬合州汝陰郡。
北魏:慎縣一度屬魏,隸合州南汝陰郡。
東魏:慎縣屬平梁郡。
南朝陳:改平梁郡為梁郡,慎縣屬梁郡,郡治在今梁園。
隋:開皇初年,慎縣屬廬州;大業初年,改廬州為廬江郡,慎縣屬廬江郡。
唐:慎縣屬淮南道廬州。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慎縣屬保信軍廬州
宋:慎縣初屬淮南道廬州,后改道為路,屬淮南西路廬州保信軍。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因避孝宗趙昚諱,慎縣改為梁縣。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梁縣屬淮西總督府,次年改屬廬州路。
明:洪武初年,梁縣併入合肥縣,屬南京直隸廬州府。
清:清初,合肥屬江南省廬州府。順治十八年(1661年)屬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屬安徽省布政使司。后屬安徽省廬州府。
中華民國:民國元年(1912年)廢廬州府,合肥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合肥屬安徽省安慶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安慶道,仍屬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合肥屬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軍侵佔合肥縣城,縣政府遷至肥西,在梁園設肥東辦事處,轄今肥東縣的全境,因受日軍阻隔,合肥縣政府不便領導,直屬安徽省第五行政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軍投降,縣政府遷回合肥城,撤銷肥東辦事處,肥東地區仍屬合肥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析合肥縣為合肥市和肥東、肥西兩縣,因肥東縣位於合肥市之東,故名肥東。屬江淮解放區第五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肥東縣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1952年3月屬皖北行署滁縣專區。同年,皖南、皖北合併設置安徽省,屬安徽省滁縣專區。1956年1月屬安徽省蚌埠專區。1958年7月屬合肥市。1961年4月屬安徽省滁縣專區。1965年7月屬安徽省巢湖專區。1983年7月屬合肥市,為市郊縣。
2011年3月,撤銷陳集鄉,設立陳集鎮。調整后,全縣轄12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店埠鎮、撮鎮鎮、梁園鎮、橋頭集鎮、長臨河鎮、石塘鎮、古城鎮、八斗鎮、元疃鎮、白龍鎮、包公鎮、陳集鎮、眾興鄉、張集鄉、馬湖鄉、響導鄉、楊店鄉、牌坊回族滿族鄉。
2020年7月,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肥東縣列入“淮南”片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肥東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南瀕巢湖,東連巢湖市、滁州市南譙區、全椒縣,西與合肥市瑤海區、包河區、長豐縣、肥西縣毗鄰、北和定遠縣接壤。介於東經117°19′—117°52′與北緯31°34′—32°16′之間,總面積2216平方千米。
肥東縣
肥東縣

地質構造

地層
肥東縣境內地層由上太古界、下元古界、上侏羅紀、白堊系、下第三系和第四系組成。
上太古界:分佈於肥東縣文集、闞集、王鐵、橋頭集、湖濱等鄉的一些低山丘陵上。岩性以片麻岩為主,夾變質火山岩,在銅鼓山一帶含多層磁鐵礦。出露厚度大於3671米。
下元古界:分佈於肥東縣西山驛、橋頭集、復興、湖濱等鄉的低山丘陵上,岩性以片岩、大理岩及白雲岩為主,底部夾粉黃色磷塊岩及錳土層。出露厚度747米。大何山沉積變質磷礦床和雙山白雲岩礦床均形成於早元古代。
上侏羅紀:地表僅零星出露於肥東縣湖濱鄉及龍山鄉南部一帶。據鑽孔揭示,在長樂鄉第四系鬆散沉積物覆蓋之下有較廣泛的分佈。岩性為中性火山碎屑沉積岩,厚度不詳。
白堊系:廣泛分佈於肥東縣中、北部崗地第四系覆蓋之下,只在沿江淮分水嶺的白龍、八斗、古城、廣興一線及東南部的西山驛至橋頭集附近地表零星出露。岩性為紫紅色砂礫岩、粉砂岩和泥岩。在響導鋪的鑽孔中還含有多層石膏,本系厚度大於2433米。橋頭集型砂礦床賦存於上白堊紀。
下第三系:地表未見出露。據鑽孔揭示,分佈範圍比白堊系小,在梁園及撮鎮附近兩地為沉積中心,岩性為雜色礦岩、粉礦岩、泥岩,含石膏,厚度為753.5米。
第四系:除東南部低山丘陵區外,肥東縣幾乎均被第四系所覆蓋。厚度大體是高處薄,低處厚,北部地區薄,南部地區厚。八斗嶺9米,護城24米,梁園26米,店埠44米,撮鎮93米。下、中更新紀分佈於東部丘陵邊緣的狹長地帶,由粘土、礫石層等沉積物構成。上更新紀廣佈於起伏崗地,由棕黃色亞砂土、亞粘土組成,在江淮分水嶺構成標高80至90米的二級階地。全新紀分佈於現代河流兩側屬近代堆積物,下部為亞砂土和砂礫,上部為亞粘土,組成河漫灘及一級階地。
構造
肥東縣境內大地構造以池河(定遠縣)—西山驛深斷裂為界,分別屬於淮陽古陸及合肥盆地的範疇。
淮陽古陸:皖南運動(距今8億年)使東部邊緣地區的上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巨厚地槽沉積全面褶皺回返,構成淮陽古陸的一部分,在郯廬斷裂帶內伴有斜長角閃岩和閃長岩的侵入。自震旦紀以來的漫長地史時期中,淮陽古陸一直處於隆起剝蝕狀態。燕山期(距今1.5億年)郯廬深大斷裂表現活躍,沿北北東向的斷裂帶有花崗岩侵入,於古老岩層中帶來了鈾、釷及多種金屬礦產。
合肥盆地:自侏羅紀(距今1.35億年)以來,由於盆地不斷下陷,接受了巨厚的中新生代紅色陸相堆積。在晚侏羅世縣境南部曾發生以安山岩為主火山噴發活動。早白堊世至晚白堊世早期,縣境普遍接受了富含有機質的淺水湖相沉積。晚白堊世晚期至第三紀早期,湖盆縮小,沉積中心轉移到撮鎮和梁園一帶,形成鮮紅色砂礫岩沉積,局部含有石膏層。新第三紀盆地開始抬升遭到剝蝕。第四紀新構造運動使縣境東北部繼續抬升,西南部數度下降,在一些低洼及沿河地區積沉了第四紀鬆散堆積物。

地形地貌

肥東縣地貌依據形態特徵,可分為四個類型:東部低山丘陵區,北部丘陵崗丘區,中部波狀平原區,南部濱湖平原區。
東部低山丘陵區
東部低山丘陵區為大別山東緣余脈,南起巢湖岸邊,沿撮鎮、店埠、石塘、古城四個區東部邊緣直至滁州市邊界,呈帶狀形,面積352.3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15.8%。峰脊走向為北北東向,由元古界、中新生界及岩漿岩組成。標高一般100至350米,最高的浮槎山418.1米。相對高度50至300米。其中100米以上的高丘,一般丘體較完整,脊線有一定方向,流水切割以線狀沖刷為主;100米以下的中丘和淺丘,脊線無一定方向,切割比較破碎,以片狀沖刷為主。低山丘陵區的特點,一是坡度較緩。一般小於15至20度,懸崖陵壁較少,丘頂多呈渾圓狀態。二是由多種岩系組成。既有火成岩,如花崗岩等;又有水成岩,如石灰岩、砂岩;還有大量的變質岩,為花崗片麻岩、雲母岩、千枚岩等。往往在同一山丘上,有幾種岩石的發育,所形成的土壤多粗骨性,一般含有礫石。三是土壤砂性大,土層淺。大部分山丘的主體岩性多為花崗岩、片麻岩類,這些岩石風化后形成的土壤,砂性大,鬆散,易被洪水沖刷,因此土層厚度大多不到10厘米,其下即為風化石層。
北部丘陵崗丘區
北部丘陵崗丘區東起滁州市邊境,西至長豐縣界,南到滁河,北界池河,面積1024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46%。拱形隆起的江淮分水嶺自路口集經楊店、八斗嶺、唐井、趙亮集、廣興一線向東北延伸,形成肥東縣長江淮河兩大水系。微傾斜的崗地和沖坳相間的地貌,呈帶狀有規律的展布。江淮分水嶺及其兩側為高崗和緩崗,標高在70至80米,遠離分水嶺的為低崗和緩低崗,標高在50至60米。一般崗頂寬緩,坡度為3至5度,沖坳開闊,向河流方向傾斜。崗沖之間比高,高崗區在20米以上,低崗區在5米左右。
中部波狀平原區
本區位於滁河以南,合裕公路以北,東至低山丘陵帶,西至合肥市郊,面積729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33%。標高10至40米,相對高程小於20米,地勢向南傾斜,因受流水切割,多呈崗、塝、沖相間狀態。
南部濱湖平原區
本區南自巢湖北岸,北至合裕公路,東至撮(鎮)六(家畈)公路,西至南淝河,面積71.7平方千米(不含肥東縣所領巢湖水面),佔全縣總面積3.2%,屬巢湖蝶形窪地的北緣部分,標高7米左右,主要由長臨河、長樂、撮鎮、龍塘4個鄉的圩區組成。

氣候特徵

肥東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適中。春季61天左右,氣溫回升迅速,雨量適宜,天氣多變,常有寒流侵襲,時冷時暖,有時有低溫連陰雨、倒春寒(回頭冷)、晚霜凍。夏季118天左右,日照強,氣溫高,水分蒸發快,降雨集中,多雷暴雨,有時洪水泛濫,間有颱風、龍捲風、冰雹災害;有些年分被副熱帶高氣壓控制,酷熱少雨,造成伏旱。秋季55天左右,降溫快,雨量驟減,常有秋旱,有時也陰雨連綿。冬季131天左右,北方冷空氣入侵頻繁,氣溫低,氣壓高,雨量少,有時降凍雨或雪。
日照
肥東縣歷年平均日照時數2081.2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47%。7至8月份日照時數最多,日照率達59%。3月份日照時數最少,日照率在40%以下。歷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116.2千卡/平方厘米,摺合畝面積輻射量為8億千卡。
氣溫
肥東縣平均氣溫為15.5℃,最高的1961年16.6℃,最低的1972和1980年14.8℃,極差56℃。多數年份極端最高氣溫38℃左右,極端最低氣溫零下8℃左右。等於或大於10℃活動積溫為5025.5℃,年均無霜期237天。初霜期11月13日,最早為10月21日,終霜期3月22日,最遲4月22日。
降水
肥東縣累年平均降水量879.9毫米,特點有三:一是年際變幅大,最多的1973年為1179.6毫米(1954年降水量為1569.2毫米,不在本平均年內),最少的1978年為562毫米。二是區域分佈不均,由南而北逐漸減少,南北年雨量相差50至100毫米。三是四季分配有差異,春季降水200多毫米,夏季降水300多毫米,秋季降水200毫米左右,冬季近100毫米。平均年降雨日115天,最多134天(1975年),最少95天(1979年)。
蒸發
肥東縣歷年年均蒸發量為1484.3毫米。月份蒸發量以8月最大,1月最少。
濕度
肥東縣相對濕度累年平均為78%,最大月份為82%,最小月份為75%;絕對濕度累年平均為16毫巴,最大月份31.3毫巴,最小月份5.6毫巴。
肥東縣全年最多風向為東東北,次多風向為東風,西西南和西風最少。春季東風最多,東東南、東南、南風為次;夏季南西南風最多,南風次之;秋季東東北風為主,東風次之;冬季東東北風最多,北東北風、東北風、東風次之。風速:年均3.2米/秒。4月最大,為3.9米/秒;9、10兩月最小,為2.8米/秒。季度風速春季為3.8米/秒,夏季為3.3米/秒,秋季為2.8米/秒,冬季為3.2米/秒。大風(瞬時風速大於8級)日數:年均10.8天,最多的1965年出現24天,最少的1975年只有4天。4月出現較多。

水文概況

肥東縣水流分兩大水系。江淮分水嶺以南有南淝河、店埠河、滁河和巢湖,水流入長江,屬長江水系。分水嶺以北有池河,水流入淮河,為淮河水系。
南淝河
古稱施水,又名金斗河,發源於肥西縣將軍嶺東側,經合肥市區入肥東縣龍塘鄉,沿撮鎮、長樂、長臨河等鄉鎮西部邊界南流到施口入巢湖,縣內流長18千米。
店埠河
店埠河是南淝河最大支流。發源於長豐縣的吳店鄉,南流經肥東縣眾興、永安、店埠、撮鎮、臨河集等地至三汊河入南淝河,縣內流長37千米。
滁河
發源於白龍區的同心鄉,經梁園、烏龍、王集、高亮,三官等鄉入全椒縣境,最終至江蘇六合入長江。縣內流長38千米。
池河
發源於長豐縣的陳劉、造甲一帶,經肥東縣響導、趙亮、肖圩3鄉北部邊境,北流入定遠、嘉山入洪澤湖歸淮河。縣境流長18.5千米。
巢湖
在肥東縣南端,面積800平方千米左右,湖岸周長167千米,東西長55千米,南北最寬22千米。水源來自大別山和江淮丘陵,流入長江。肥東縣領有水面45平方千米,長臨河、湖濱兩鄉靠巢湖北岸,湖岸線長17.5千米。

自然災害

肥東縣自然災害有旱災、澇災、風災、雹災、雪災等。以旱災為主,澇災次之。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肥東縣水資源相對較豐,水域面積47444.41公頃,約佔總面積21%。分為淠史杭、駟馬山、引巢和岱山水庫四個灌區。境內有南淝河、店埠河、滁河、池河四條幹流,擁有巢湖水面45平方千米。全縣蓄水能力總計達6.85億方,其中興利庫容3.85億方。擁有中型庫壩6座,分別是:眾興水庫,蓄水能力6850萬方;袁河西水庫,蓄水能力1740萬方;管灣水庫,蓄水能力940萬方;岱山水庫,蓄水能力1900萬方;烏龍壩,蓄水能力600萬方;劉橋壩,蓄水能力800萬方。擁有小一型水庫40座,小二型水庫182座,大小塘壩4.2萬口。

植物資源

林木
肥東縣林木共有65科,223種,其中多數種類為野生,一部分既有人工栽培,亦有野生。
中藥材
據1984年普查,肥東縣植物藥材有115科412個品種。有半枝蓮、墨旱蓮、夏枯草、瞿麥、小薊、菝葜、扁蓿、香附、地榆、白茅根、蘆根、尋骨風、百蕊草、馬鞭草、金錢草、青蒿、翻白草、六月雪、地丁、合歡、虎仗、艾、巡復花、野菊花、白蘞、靈仙、山豆根、葛根、百部、苦參、南沙參、漏蘆、馬齒莧、青楓屯、南山楂、槐米、車前草、蒲公英、柏子仁等。
草類
常見的有巴根草、狗尾草、睡藤草、茅草、三棱草、喪棒草、香附、霸王草、貓眼草、人字草、八瓣子、蒼耳、辣蓼、鳳仙花、牽牛花、鬧羊花、雞冠花、野莧、野薄荷、野芹、野胡蘿蔔、野苘麻、土姜、金針菜、薺菜、苦菜、黃花苜蓿、野蒜、掛金燈、掃帚條、黃蒿、白蒿、青蒿、刺秸等。
水域:有野菱、芡實、茭白、蘆柴、菖蒲、蝦子草、四葉草、水花生、荇菜、紅萍、綠萍等。

動物資源

禽類
有麻雀、喜鵲、烏鴉、斑鳩、小燕、鵪鶉、布穀、大雁、野雞、野鴨、塘鵝、鴛鴦、鷺鷥、江鴿、刁魚郎、貓頭鷹、鷹、鷂、啄木鳥、百靈鳥、白頭翁、相思鳥、苦惡鳥、畫眉、灰喜鵲(山和尚)、稻雞、翡翠等。其中貓頭鷹漸少,在山林中偶而可見;大雁、小燕、布穀定時來去。
獸類
有野兔、狼、黃鼠狼、獾、狐狸、鼠、刺蝟、蝙蝠等。狼、獾、狐狸分佈在沿山一帶,50年代較多,常食人、畜、家禽,毀莊稼,后因開發山區、不斷捕殺,已很少見。而老鼠因其天敵漸少,有逐漸增多趨勢,有些地方播種的稻芽及幼秧被成片毀壞。
甲貝類
有蝦、蟹、螺、蚌等。由於化學肥料、農藥的廣泛使用,已明顯減少,尤其是草蝦。
爬行類
有龜、鱉、蛇、蚯蚓、壁虎等。龜原較多,解放初年到處可見,80年代近於絕滅。蛇有水蛇、赤練蛇、蝮蛇(土公蛇)、翠青蛇、泥蛇等,以水蛇較普遍。
兩棲類
有青蛙、牛蛙、蟾蜍等。
昆蟲類
有蜂、知了、蜻蜓、螳螂、螞蟻、蟻螟、蟋蟀、螻蛄、蚱蜢、稻蝗、稻螟、虻、稻葉蟬、棉葉蟬、稻飛虱、蚜蟲等。

礦產資源

肥東縣東部沿山一帶礦藏豐富,有石灰石、磷灰石、白雲石、砂、花崗石、鐵礦石、石英石、大理石、雲母等。其中磷礦儲量約佔全省已探明儲量的三分之一,特別是大何山、六步山、土山的磷灰石,品位高,集中、埋藏淺,有開採價值。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2月,肥東縣設店埠、西山驛、石塘、梁園、王子城、古城、雙墩、草廟、白龍、造甲店10個區。
1950年8月增設長臨河、高亮、路口3個區。
1952年改路口區為吳店區,並增設長樂區。
1954年11月增設張集、楊店兩區,全縣共16個區。
1955年12月合併為8個區。長樂區併入長臨河區;西山驛區大部和店埠區併入撮鎮區;張集區併入梁園區;雙墩區併入草廟區;王子城、楊店兩區並為八斗區;高亮區大部併入古城區;吳店、造甲店、白龍3個區並為青龍區;西山驛、高亮兩區各一部併入石塘區。
1957年5月,長臨河、八斗兩區分別併入撮鎮區和梁園區。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區級機構撤銷。
1961年6月恢復區級建制,設撮鎮、石塘、梁園、古城、八斗、青龍、雙墩7個區。
1965年,雙墩、青龍兩區大部劃歸長豐縣,兩區建制撤銷,剩餘部分與鄰近區調整,設白龍、店埠兩區,同時升店埠鎮為區級鎮。
1984年又升梁園、撮鎮兩個鄉級鎮為區級鎮。
1985年,肥東縣共設7個區、3個區級鎮。
2011年3月,撤銷陳集鄉,設立陳集鎮。調整后,全縣轄12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店埠鎮、撮鎮鎮、梁園鎮、橋頭集鎮、長臨河鎮、石塘鎮、古城鎮、八斗鎮、元疃鎮、白龍鎮、包公鎮、陳集鎮、眾興鄉、張集鄉、馬湖鄉、響導鄉、楊店鄉、牌坊回族滿族鄉。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肥東縣下轄18個鄉鎮、331個村(居、社區),肥東縣政府駐店埠鎮人民路。
名稱面積村居數名稱面積村居數
店埠鎮168.0平方千米30八斗鎮179.5平方千米27
撮鎮鎮116.7平方千米21古城鎮204.0平方千米26
石塘鎮120.3平方千米19眾興鄉65.0平方千米9
長臨河鎮100.0平方千米20牌坊鄉83.0平方千米13
橋頭集鎮120.0平方千米19張集鄉72.0平方千米16
包公鎮134.7平方千米19楊店鄉90.0平方千米14
梁園鎮68.2平方千米19響導鄉87.9平方千米12
元疃鎮91.0平方千米10馬湖鄉79.2平方千米10
白龍鎮202.7平方千米26陳集鎮84.6平方千米9
截至2018年,肥東縣下轄12個鎮、6個鄉,另設有2個功能區。肥東縣人民政府駐店埠鎮人民路。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340122100000店埠鎮
340122101000撮鎮鎮
340122102000梁園鎮
340122103000橋頭集鎮
340122104000長臨河鎮
340122105000石塘鎮
340122106000古城鎮
340122107000八斗鎮
340122108000元疃鎮
340122109000白龍鎮
340122110000包公鎮
340122111000陳集鎮
340122200000眾興鄉
340122201000張集鄉
340122202000馬湖鄉
340122204000響導鄉
340122205000楊店鄉
340122206000牌坊回族滿族鄉
340122401000肥東新城開發區
340122402000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全縣常住人口88.8萬人,比上年增加0.8萬人。年末戶籍人口106.8萬人,比上年增加0.8萬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16.7萬人,增加1.7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7.9‰,比上年上升3.7個千分點;死亡率9.7‰,上升3.9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8.2‰,下降1個千分點。
截至2019年,肥東縣戶籍人口108.12萬人,比2018年增長0.42萬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24.34萬人,增加0.62萬人。常住人口90.5萬人,比2018年增加0.9萬人。人口出生率11.60%,死亡率4.88%。自然增長率6.71%。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0.94%,比上年提高2.84個%。
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2020年肥東縣常住人口884792人。
指標​年末數(萬人)​比重%
​年末戶籍人口​106.84
​年末常住人口​88.77
​城鎮(戶籍)人口​16.6815.61
​鄉村(戶籍)人口​90.1684.39
​0-17歲人口​19.23​18.00
​18-59歲人口​66.92​62.63
​60周歲及以上​20.68​19.37

民族分佈

肥東縣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壯族、布依族、苗族、納西族、蒙古族、維吾爾族、侗族、朝鮮族、瑤族、藏族、白族、哈尼族、傣族、佤族、拉祜族、土家族、塔吉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門巴族23個。

政治


肥東縣委書記:孫良鴻
肥東縣委副書記,肥東縣人民政府縣長提名候選人:姚飛

經濟


綜述

2018年前三季度生產總值(GDP)41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07%。增長指數變化為-0.2。
2017年全年生產總值(GDP)5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4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389.6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141.2億元,增長10.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2:65.0:22.8調整為10.9:65.4:23.7,其中三產佔GDP比重比上年上升0.9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67155.6元,比上年增加6732.6元。
2017年全縣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
​指標
​生產總值​596.1​8.1
​第一產業​65.4​4.4
​第二產業​389.6​8.0
​第三產業​141.2​10.2
​農林牧漁業​67.1​4.6
​工業​334.1​7.7
​建築業​55.5​10.0
​批發和零售業​23.4​6.9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6.1​16.2
​住宿和餐飲業​9.2​10.2
​金融業​18.9​10.9
​房地產業​28.8​1.4
​營利性服務業​12.6​8.4
​非營利性服務業​30.5​17.6
2017全年城鎮實名制新增就業4554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031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389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
新企業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9454戶,比上年增長12.2%。全縣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52戶,比上年凈增4戶,全年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增長6.0%;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達144戶,增加12戶,實現營業收入50.5億元,增長35.3%;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工業產值增長7.1%。網路零售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全縣7戶開展網路零售業務的限額以上企業納入統計,比上年增加3戶,實現網上商品零售額4.2億元,增長51.3%;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改善。全年實現稅收收入49.0億元,佔全部財政收入的86.7%。
2019年,肥東縣地區生產總值655.7億元,比2018年增長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6.0億元,下降0.8%;第二產業增加值229.4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第三產業增加值360.3億元,增長8.6%。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5∶36.8∶52.7調整為10.1∶35.0∶54.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2451元,比上年增加3694元。
2019年,肥東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16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8346元,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94元,增長10.1%。

農業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19.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7%。其中,糧食作物11.9萬公頃,增長2.2%;棉花0.6萬公頃,下降1.5%;蔬菜2.5萬公頃,增長4.0%;瓜果0.5萬公頃,增長4.1%;油料4.2萬公頃,下降0.5%。
肥東縣
肥東縣
全年糧食總產量73.0萬噸,比上年增長1.9%。其中,稻穀產量54.4萬噸,增長1.1%;小麥產量11.5萬噸,增長6.0%。油料產量12.2萬噸,下降0.1%。棉花產量0.6萬噸,下降4.5%。蔬菜產量58.7萬噸,增長7.4%。瓜果產量13.4萬噸,增長4.4%。
年末全縣生豬存欄量43.7萬頭,比上年略增,出欄量90.3萬頭,比上年下降0.1%。肉類總產量10.7萬噸,增長0.3%,其中豬牛羊肉產量7.6萬噸,下降0.2%。禽蛋產量5.0萬噸,增長1.6%。牛奶產量7.7萬噸,增長4.5%。
2017年全縣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絕對數(萬噸)​比上年增長%
​糧食​73​1.9
​油料​12.2​-0.1
​其中:油菜籽​9.1​-1.4
​棉花​0.6​-4.5
​蔬菜​58.7​7.4
​瓜果​13.4​4.4
​肉類​10.7​0.3
​其中:豬牛羊肉​7.6​-0.2
​牛奶​7.7​4.5
​蛋類​5.0​1.6
2017年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73.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6%。農用拖拉機3.9萬台,下降0.2%,其中大、中型拖拉機0.3萬台,增長7.1%;聯合收割機0.2萬台,增長8.0%;排灌動力機械1.0萬台,增長3.5%。全縣實現機耕作業面積17.4萬公頃,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比重為89.8%,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機械播種面積7.3萬公頃,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37.6%,提高3.2個百分點;機械收割面積12.4萬公頃,增長1.8%,水稻、油菜、小麥等八大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6.5%,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化肥施用量(折純)50548噸,下降7.0%,農村用電量33910萬千瓦時,增加7.1%。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6%。
2019年,肥東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67.5億元,同比下降0.6%。
2019年,肥東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15.8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6%。其中,糧食作物11.2萬公頃,較上年同期略增;棉花0.24萬公頃,增長4.8%;蔬菜2.15萬公頃,增長4.5%;瓜果0.12萬公頃,增長7.0%;油料2.14萬公頃,下降1.1%。
2019年,肥東縣糧食總產量62.25萬噸,比上年下降0.3%。其中,稻穀產量48.61萬噸,下降2.6%;小麥產量9.7萬噸,下降3.0%。油料產量6.44萬噸,下降2.5%。棉花產量0.18萬噸,增長4.9%。蔬菜產量55.19萬噸,增長4.5%。瓜果產量4.04萬噸,增長7.2%。
2019年,肥東縣生豬存欄量9.90萬頭,比上年下降74.6%,出欄量60.18萬頭,比上年下降27.2%。肉類總產量7.84萬噸,下降22.8%,其中豬牛羊肉產量5.39萬噸,下降25.2%。禽蛋產量4.92萬噸,增長2.9%。牛奶產量5.18萬噸,增長5.0%。
2019年,肥東縣農業機械總動力77.6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0%。農用拖拉機3.85萬台,下降0.6%,其中大、中型拖拉機0.29萬台,增長4.4%;聯合收割機0.26萬台,增長3.2%。機耕作業面積15.2萬公頃;機械播種面積7.4萬公頃,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46.7%,提高13.1%;機械收割面積11.37萬公頃,增長0.1%,水稻、油菜、小麥等八大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81.4%,比上年提高1.8%。化肥施用量(折純)46505噸,下降3.1%,農村用電量35738萬千瓦時,增加4.5%。

工業和建築業

2017年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72戶,新增9戶。其中,產值超10億元企業21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7%。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增長3.4%,股份制企業增長4.2%。
規模以上工業中,30個工業大類行業有21個增加值保持增長。全縣工業五大主導行業以食品加工、化工、家電、機械製造、建材等傳統產業為主,增加值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比重達80.9%。
2017年全縣五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速
​可比價工業增加值速度(%)
規上工業​6.7
​其中:國有控股企業​11.4
​其中:股份制企業​4.2
​其中:大中型企業​5.1
​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7.1
​其中:五大主導產業合計​2.2
​其中:化工行業​7.7
​家電行業​1.1
​建材行業​1.0
​機械製造行業​3.8
​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行業​-2.1
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合成洗滌劑、農用氮、磷、鉀化學原料和化學農藥原葯分別比上年增長7.8%、1.2%和49.6%,起重機械增長5%,液壓元件和滾動軸承分別增長6.3%和5.5%。
2017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指標名稱​計量單位​當月累計​累計增長%
​鋼材​噸​1008605​3.01
​冷軋薄寬鋼帶​噸​836268​-14.6
​合成洗滌劑​噸​69000​7.8
​起重機​噸​326895​5.0
​農用氮、磷、鉀化學原料(折純)​噸​348544​1.2
​飼料​噸​1033461​0.1
​液壓元件件​45310​​6.3
​滾動軸承​萬套​387​5.5
​冷凍水產品​噸​56595​13.2
2017年全年建築業增加值55.5億元。納入統計範圍的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施工企業61戶,和上年持平。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133.6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3%。房屋竣工面積355.2萬平方米,下降21.3%。年末建築業從業人員5.7萬人,比上年下降6.6%。企業勞動生產率24.7萬元/人,增長6%。企業勞動生產率24.7萬元/人,增長6%。
2019年,肥東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49戶。其中,產值超10億元企業5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3%。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增長5.6%,股份制企業下降21.1%。
2019年,肥東縣規模以上工業共涉及30個行業,有25個行業增加值呈負增長。其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加值22.6億元,同比增長14.2%,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9.0%;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29%。
2019年,肥東縣建築業增加值117.8億元,比上年增長11.3%。納入統計範圍的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施工企業103戶,新增14戶。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660.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2%。房屋竣工面積816.8萬平方米,下降10.7%。建築業從業人員7.9萬人,比上年下降3.7%。

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19年,肥東縣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9.4億元,比上年增長9.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2.8億元,增長4.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2.9億元,增長8.2%;金融業增加值25.6億元,增長8.4%;房地產業增加值54.3億元,增長6.1%;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53.8億元,增長10.0%。
2019年,肥東縣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52戶,增加29戶,營業收入105.7億元,增長36.7%。13戶開展網路零售業務的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納入統計,比上年增加6戶,網上商品零售額8.25億元,增長43.8%。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3.5億元,下降1.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80.6億元,下降15.0%。稅收收入60.4億元,佔全部財政收入的84.0%。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5300戶,比上年增長15.12%。
旅遊業
2019年,肥東縣接待65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5%,旅遊綜合收入33.6億元,增長12.0%。星級以上農家樂點36個,A級及以上旅遊景點(區)7處。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肥東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9.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6.4%;第二產業投資下降41.0%,其中工業投資下降41.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6.5%,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0.3%、現代服務業投資下降143.7%。
2019年,肥東縣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及以上施工項目196個,比上年增加45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98個,比上年增加25個;竣工項目78個,增加29個。
2019年,肥東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27.8億元,比上年增長7.8%。商品房銷售面積91.8萬平方米,下降25.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85.5萬平方米,下降21.6%。房屋銷售額99.2億元,下降25.5%,其中住宅銷售額94.6億元,下降21.6%。商品房待售面積6.9萬平方米,增長53.3%。
國內貿易
2019年,肥東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0.7億元,比上年增長15.5%。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2.45億元,增長15.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8.23億元,增長9.9%。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138.31億元,增長14.9%;餐飲收入22.37億元,增長16.3%。
2019年,肥東縣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單位)196戶,比上年增加49戶。零售額超億元企業(單位)9戶,增加3戶。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增長50.4%,糧油、食品類增長67.8%,煙酒類增長28.8%,日用品類增長44.5%,家用電器及音響器材類增長12.6%,石油及製品類下降15.1%,傢具類增長63.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6.5%;中西藥品下降44.5%。
對外經濟
2019年,肥東縣進出口總額4098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5.7%。其中,出口36499萬美元,增長46.4%;進口4490萬美元,增長39.7%。
2019年,肥東縣到位省外資金同比增長12.0%,工業引資同比增長9.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4000萬美元,增長2.2%。外派勞務人員0.8萬人,勞務收入8.5億元。
財政金融
2019年,肥東縣公共財政總收入72.0億元,同比增長9.7%;地方公共財政收入45.8億元,同比增長9.5%。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34.4億元,同比增長7.6%。
2019年,肥東縣公共財政支出91.9億元,同比增長20.8%,其中與民生相關的重點支出79.8億元,同比增長22.2%,占公共財政支出86.8%,民生保障支出穩定增長;涉及GDP核算的財政八項支出合計69.8億元,同比增長16.3%,占公共財政支出75.9%。
2019年,肥東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591.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4.2億元,增長8.1%。其中,住戶存款344.1億元,增長14.9%;非金融企業存款130.19億元,下降3.1%;廣義政府存款116.61億元,增長3.2%;
2019年,肥東縣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0.01億元,下降55.5%。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70.6億元,比上年增加59.4億元,增長14.5%。其中,住戶貸款297.30億元,增長14.5%;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73.31億元,增長14.3%。

交通


2019年,肥東縣旅客運輸量3240萬人,增長1.89%;貨物運輸量2690萬噸,下降40.0%。港口貨物吞吐量2013.3萬噸,增長28.9%。民用汽車擁有量119982輛,比上年增長5.5%,其中私人汽車103537輛,增長4.7%。民用轎車擁有量94714輛,增長21.5%,其中私人轎車80353輛,增長8.3%。
肥東交通便捷,區位優越。緊鄰省會合肥市區。華東第二通道淮南鐵路、合寧高速鐵路、合福高速鐵路和建設中的商合杭高速鐵路穿境而過。合寧高速鐵路、商合杭高速鐵路在肥東設肥東站,合福高速鐵路在肥東設長臨河站;合寧、合蕪、合徐、合六高速公路和省級平安大道合蚌公路貫穿全境,滬陝高速公路肥東段是華東最大的高速公路樞紐。
長江水運經巢湖直達肥東縣,合肥駱崗機場距縣城店埠僅17千米。包括通往合肥市區的37路、38路、39路、40路公交車在內,縣內公交線路共計14條,其中運營中13條,規劃中1條。具有承東啟西和連接南北的良好區位條件。

社會


科技事業

2019年,肥東縣專利申請3126件,比上年減少1336件,其中專利授權1296件。共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2家,其中,首次認定24家,再認定8家。

教育事業

2017年全縣各類中等職業院校5所,其中普通中專5所。普通高中16所,普通初中、一貫制學校32所,小學68所。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8434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5319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8956人,普通初中在校生33746人,小學在校生51995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5906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72人。初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100%,小學學齡兒童毛入學率100%,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3.6%。
2017年全年實現專利申請1678件,比上年增加675件,其中專利授權97件。全縣共有72戶企業研發中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3戶。年末全縣擁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分館20個),博物館5個(含民營博物館),鄉鎮綜合文化站20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省級名錄3項。有各級檔案館1個,館藏檔案資料46萬卷(件、冊),庫館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
截至2019年,肥東縣共有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所,其中普通中專5所。普通高中13所,普通初中、一貫制學校23所,小學65所。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8132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9641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8836人,普通初中在校生36033人,小學在校生50066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2896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97人。初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103.02%,小學學齡兒童毛入學率95.12%,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3.6%。
肥東縣
肥東縣

文化事業

截至2019年,肥東縣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分館20個),博物館4個(含民營博物館),鄉鎮綜合文化站20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省級名錄3項。縣級檔案館1個,館藏檔案資料40萬卷(件、冊),庫館總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7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53元,同比增加2126元,增長9.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868元,同比增加2578元,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0元,同比增加1597元,增長9.0%。年末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人數分別為4.26萬人、6.7萬人、2.71萬人和3.94萬人,全年為6592名失業人員發放了不同期限的失業保險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9.74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業人口85.4萬人,參合率為100%。年末3298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7899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8408人。全年民政部門直接救助68616人次,其中醫療救助12459人次,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56157人次(含建檔立卡扶貧對象)。
2019年,肥東縣城鎮新增就業23773人,失業人員再就業756人,再就業率95.95%;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0人,再就業幫扶率93.45%。城鎮登記失業率2.5%。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人數分別為8.39萬人、8.36萬人、4.20萬人和5.26萬人,失業基金累計支出2826.73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續)保36.2萬人,領取待遇17.66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合率100%。
2019年,肥東縣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7917人,其中城市1056人、農村26861人;農村五保供養7648人。醫療救助59241人次,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56321人次(含建檔立卡扶貧對象)。
截至2019年,肥東縣共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機構19個(縣社會福利院1個與18個鄉鎮敬老院),床位3460張(其中縣社會福利院80張),收養各類人員1590人(其中福利院39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中心(站)355個,其中鄉鎮級社區服務中心20個。
衛生和社會服務
2017年年末全縣有醫療衛生機構438個,其中醫院7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20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5個,其他衛生機構6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衛生院2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2個,村衛生室312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個。全縣衛生技術人員414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689人,註冊護士1093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0.23萬張。全年醫療衛生機構共診療3203744人次。年末擁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機構19個(縣社會福利院與18個鄉鎮敬老院),床位3940張(其中縣社會福利院80張),收養各類人員2197(其中福利院48人)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中心(站)16個,其中鄉鎮級社區服務中心16個。慈善組織募集各類善款善物181.6萬元。
生態環保和安全生產
2017年年末全縣有省、市、縣級環境監測站2個。全縣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7%,比上年上升1個百分點;全縣PM10年均濃度為80微克/立方米。當年人工造林面積7300畝,截至2017年底全縣森林面積50.67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212.1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9.5%。全年能源消耗總量為243.73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6.28萬噸標準煤,增速為2.46%。單位GDP能耗為0.4239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5.0%。全社會用電量達到207381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2.9%。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4.4%和22.4%,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旅遊


綜述

肥東縣擁有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古廬陽八景之一的“四頂朝霞”,江淮分水嶺岱山,皖中第一高峰浮槎山,山頂清乳二泉被歐陽修稱為“天下第七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包氏宗祠、吳復墓石雕群、龍泉精舍、六家畈古民居等。廬劇及民間小調在全縣廣為流傳。長臨河鎮的龍舟競賽、西山驛鎮的踩高蹺、解集大邵的“洋蛇燈”等堪稱地方一絕。

名勝古迹

長臨古鎮
長臨河鎮位於肥東南部,瀕臨巢湖,東北與撮鎮、橋集接壤,東南與巢湖市相連,西與合肥市濱湖新區隔南淝河相望。省級旅遊大道——店忠公路穿越本鎮,水陸交通便捷。鎮內的古民居建築群、古塔、蔡永祥紀念館和吳忠性故居沿長臨河20多千米的岸線分佈。吳忠性故居坐落在鎮區老街,青磚小瓦,古樸典雅。“丁”字形老街保持了歷史古鎮的風貌。六家畈古民居被列為省級文化遺產。
岱山湖景區
岱山湖位於肥東縣古城鎮境內,距合肥市區57千米,國家4A級景區,被列為合肥市重點旅遊景區、合肥市“萬億元總體規劃”四大基地重點旅遊項目之一、省市縣旅遊局重點扶持的新建旅遊景區、國家旅遊局對外招商重點旅遊項目之一。岱山湖旅遊區系長江流域滁河水系,湖面9000多畝,森林覆蓋率高達92.9%,植物品種多達54科,412種,動物品種特別是鳥類資源豐富,有70多類,素有“天然氧吧”之稱,被譽為合肥的名片及後花園。
龍泉山
龍泉山為大別山余脈,海拔281.5米,位於肥東縣橋頭集鎮。龍泉山所以得名龍泉,因山腰有清澈古泉綿延千年而不絕。龍泉之水常年保持18度,甘甜爽口,有23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於慶曆五年(1045年)任滁州太守時,慕名前來龍泉山,品嘗甘泉之後,立即將龍泉列為“天下第十三泉”,並立碑記事。龍泉古寺地處龍泉山腰,龍泉之上。寺因泉而名,山因寺而勝。龍泉古寺相傳始建於曹魏時期,至明代再度興盛,成為皖中地區寺廟之冠。
白馬山旅遊度假區
白馬山旅遊度假區地處安徽第一僑鄉——肥東縣長臨河鎮東部的白馬山腳下,距合肥市僅38千米,離縣城店埠鎮27千米。全場土地面積2080畝,其中可耕地1500多畝。現有果園500多畝,有金枝國槐、福建紫薇、深山含笑等珍稀品種樹種260多個,以“山野”、“花果”、“泉水”為三大特色。先後被評為合肥市鄉村旅遊示範點、國家2A級旅遊景區。

紅色景點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位於肥東縣撮鎮瑤崗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49年3月28日,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五人組成的渡江戰役總前委,在此指揮渡江戰役,為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基礎。1985年,肥東縣政府在此建立了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紀念館共分九個部分:總前委舊址、中共中央華東局舊址、總前委參謀處舊址、機要處舊址、秘書處舊址、後勤處舊址、警衛營舊址、醫院舊址和《渡江頌》書畫展廳。紀念館現有實物、圖片(表)700餘件,以及將帥題詞、書畫作品108幅,黨政領導題詞36幅。
吳忠性故居
吳忠性故居座落在歷史悠久的長臨河古鎮東街,是地圖學家吳忠性教授的祖房。故居座南朝北,臨街四間半正屋,正屋後面有二間廂房,廂房之間是天井小院,為磚木、小青瓦結構,具皖中古民居特色,建築面積177平方米。故居後院有一口水井、一顆桑樹,寓“桑梓之子”之意。故居現為肥東縣文物保護單位,是加強群眾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代表人物


古代

包拯(999年—1062年),肥東縣包公鎮人,字希仁,北宋著名清官。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死後贈禮部尚書,謚孝肅。包拯以為官清正,鐵面無私,執法如山而聞名於世,被人們號稱為包公、包青天。
余闕(1303年—1358年),肥東縣長臨河人,字延心,一字天心,自號青陽先生。元散文家、刑部主事。元統元年(1333年)進士。至正十三年(1354年)出守安慶,任都元帥,遷淮南行省左丞。至正十七年(1358年)冬,為陳友諒部圍困,次年城破身死,贈淮南行省平章。
吳復(1331年—1383年),肥東縣八斗鎮大吳村人,字伯起,明朝開國大將。洪武十二年(1379年),論功受封為安陸侯,賜鐵券。洪武十六年(1383年),因病卒於普定,追封“黔國公”,謚威毅,予世券。
張德勝(1328年—1360年),安徽肥東人,字輔仁,明朝開國名將。因傷歿于軍中,追封其為蔡國公,謚忠毅,肖像功臣廟,配享太廟。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親定功臣位次,建功臣廟,張德勝名列第九。

近現代

李瀚章(1821年—1899年),肥東縣磨店人,李鴻章長兄。字筱泉,一作小泉。官至湖廣、兩廣總督,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李鴻章(1823年—1901年),肥東縣磨店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晚清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王亞樵(1889年—1936年),肥東縣磨店人。抗日誌士,民族英雄,號稱暗殺大王。1908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民國25年初,因刺汪精衛案發,赴廣西梧州避難,被軍統特務暗殺。
衛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中華民國高級將領,國軍陸軍二級上將軍銜,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的“虎將”。建國後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二屆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等職。
張勁夫(1914年6月6日——2015年7月31日),肥東縣包公鎮大張村人。歷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國家科委副主任、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國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省長、省軍區第一政委、國務委員、國家經委黨組書記、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中顧委常委。黨的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一、二、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劉和謙,1926年生,肥東縣長臨河鎮人。台灣地區高級軍官,台灣地區海軍一級上將,官至“參謀總長”,現為台灣當局“戰略顧問”。
羅本立,1928年生,安徽肥東人。台灣陸軍一級上將,參謀總長。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乙座,任“總統府”戰略顧問。2005年,因想要回鄉祭祖,主動請辭。
劉盛綱,1933年生,安徽肥東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電子學家,美國MIT電磁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曾任電子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趙經徹,1936年生,安徽肥東人。兗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煤炭學會副會長,山東省第八屆政協委員。
吳邦國,1941年生,安徽肥東人。中共十六屆、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黨組書記。
溫光春,1941年生,安徽肥東人。總後勤部副部長,中將,第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
徐承雲,1945年生,安徽肥東人。南京軍區副司令員,中將,是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
周本立,1946年生,安徽肥東人。歷任安徽省計劃委員會任副主任、主任,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徽省企業聯合會、安徽國際徽商交流協會執行會長等職。
劉湘如,1946年生,安徽肥東人。文學家、學者,中國國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名家書畫研究會副會長。
蔡永祥,1948年生,安徽肥東人。浙江省軍區三支隊三連戰士,1966年為保護過橋列車安全而壯烈犧牲。成為繼雷鋒、王傑之後億萬人民學習的又一楷模。
丁玉蘭,安徽肥東人。廬劇表演藝術家,合肥市廬劇團名譽團長,全國勞動模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廬劇)傳承人。
孫邦棟,肥東白龍人。全國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合肥市廬劇團藝術指導、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合肥市文聯委員、一級演員。榮獲安徽省首屆戲曲匯演表演一等獎。

獲得榮譽


國家園林縣城。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全省科學發展先進縣。
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
全國農村教育改革發展示範縣。
全國中小城市百強縣。
中國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
中國散文之鄉。
安徽省廬劇之鄉。
安徽省詩歌之鄉。
安徽省民間藝術之鄉。
安徽經濟十強縣。
安徽投資環境十佳縣。
全省科學發展先進縣。
安徽省教育強縣。
全省雙擁模範縣。
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
第五屆安徽省文明城市。
2018年10月8日,肥東縣入選“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投資潛力100強。
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8日,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19年12月6日,入選“2019年綜合競爭力全國百強縣(市)”、“2019年投資潛力全國百強縣(市)”。
2019年12月28日,入選“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
2020年3月,入選2019年安徽縣域經濟總量20強(第2)。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城市”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28日,位列2020中國縣域經濟賽迪百強縣第92位。
2020年12月1日,《華夏時報》受權發布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排名,肥東縣排名第95位。
2020年中國效率“百高縣”,排名第67位。
2021年1月28日,入圍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