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文廟

位於安徽霍山縣的寺廟

霍山文廟,前稱聖廟,亦稱聖宮、孔廟夫子廟 ,位於霍山縣衡山鎮文盛街中段,始建於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佔地面積約4027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2052平方米。

簡介


霍山文廟,前稱聖廟,亦稱聖宮、孔廟、夫子廟 ,位於霍山縣城關鎮文盛街中段,始建於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佔地面積約4027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2052平方米。文廟建築以院落為單位,四周築有2.5米高的圍牆。院落由主要建築物“正殿”和“側殿”,以及“迴廊”、“耳房”等附屬建築物組成。各建築物在組合布局上以“正殿”(大成殿,又名聖殿)的中線為軸線,其它建築左右均衡對稱分佈。另外以大成殿的高度為準,各建築高低起伏、變化有致,表現出一定韻律節奏的連續性。在材料上,文廟主要均為小瓦、磚、石、木結構。色彩上,以黑紅為主。屋身梁、柱、牆、門、窗均為紅色,屋頂皆為黑瓦,台基主要是大塊青石。文廟現存主體建築大成殿(又稱聖殿),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大殿後為崇聖祠、明倫堂,左後為藏經閣;殿左為東廡,右為西廡;殿前為戟門,戟門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戟門前過石拱橋為文廟大門,大門兩邊各有耳房。整個建築群古樸典雅,端莊宏偉,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築特色。

建築結構


文廟各建築的屋頂主要有重檐歇山頂、硬山頂另種形式,其中硬山頂的建築都築有山牆;屋身根據建築物的主次不同,主要有大木小式構架和穿斗式構架。下面將主要對文廟的主要建築——大成殿的結構做下介紹。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採用大木小式構架,殿高8米左右。大殿前後檐各有6根檐柱,沒有山柱。殿內處中柱外還有多根金柱。梁長四步,為五架梁結構。梁架中的叉手、托腳被取消,縱向的聯繫構件較少,襻間、串等也被統一成檁、墊、枋三位一體的標準作法(即"一檁三件")。大成殿屋頂為重檐歇山頂,沒有斗拱。屋檐轉角翹起,翼角皆有裝飾物。與各殿一樣,大成殿亦為紅牆、黑瓦,典雅莊重,又因其建築宏大而更顯莊嚴氣派。

整修建築


霍山文廟
霍山文廟
霍山文廟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曾就原廟重加修繕,“使規制巍峨,精彩煥發,頓令邑中改觀”,明崇禎八年(公元1653年)按原規模加以恢復,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由邑貢生,士民等樂輸捐獻,籌集巨資,將文廟整體建築群擴大並進行大修。咸豐同治年間也進行過修葺,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曾進行過整修。 984年,由省文物局撥款對將傾的大成殿進行徹底翻修,後由國家、省文物局,霍山縣人民政府撥款連續修復了藏經閣、崇聖祠、明倫堂、東西廡、戟門、各宦祠、鄉賢祠等主體建築。

主要地位


霍山文廟為本縣明、清以來 ,尊孔祭孔的場所。也是其時“法先聖先師”“重道隆儒”“興化起教”供生員肄業的教育場地 ,故又名“學宮”。是儒生們朝拜先師孔子的地方,地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