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鎮
文教鎮
文教鎮是海南省文昌市下轄鎮,位於文昌市東部,距文城鎮20公里,東連龍樓鎮,南與東郊鎮接壤,西與東閣鎮為鄰,北與昌灑鎮交界,2018年,區域面積76.84平方公里。全鎮有17個村(居)委會,84個自然村,195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4285人人,鎮域常住人口19065人,外來務工人員2488人。該鎮地處熱帶北緣沿海地帶,屬熱帶季風島嶼型,具有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特點。
文教鎮位於文昌市的東部,距文城20公里,東連龍樓鎮,南與東郊鎮接壤,西與東閣鎮為鄰,北與昌灑鎮交界,面積76.84平方公里。全鎮有17個村委會,2個墟(文教、宋六),84個自然村,4892戶,2.43萬人。鎮黨委、鎮政府駐地文教墟。文教墟建於清初,文教之得名眾說不一,一說因文教河而得名,另一說附近有文教村而稱之。
文教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局部地區屬丘陵。土壤大致分為河流沖積土、紅色沙壤土、白色沙壤土三種,西南部土地較為肥沃。河流有文教河、北水溪。解放前,遇上洪水,沿河一帶有5300畝農田受浸。1958年以來,興建山塘水庫13宗;1969年建坡柳水閘和電站,修筑北水溪防洪堤和坡柳水閘東西兩岸4公里長的防洪堤;1975年冬,整治文中洋、五四坑、60坑蘭洋、香山坑等;2001年整治立新洋;2003年整治文中洋5000畝。農業生產條件有較大的改善,糧食生產得到保障。
全鎮有耕地面積24153畝,其中水田7290畝,旱田11145畝,旱地5718畝。農業以水稻、蕃薯、花生為主,反季節瓜菜種植、文昌雞飼養和海水、淡水養殖初具規模。鑄造業、花生脫殼和榨油加工業聞名省內外。
文教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項事業迅速發展。村村通電通路,固定電話、行動電話覆蓋全鎮。全鎮有中學1所,小學12所;中心醫院1所,農村衛生所和醫療站12個。從1999—2004年,全鎮湧現文明村莊市級以上精品點6個,文明戶1568戶。培龍村委會2002年榮獲“國家級生態文明村”稱號。
文教人遍布世界各地,有海外鄉親8000多人,其中有不少佼佼者。文教人才輩出。中共第十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一屆中央委員、廣東省代省長林李明的故居在該鎮康美村,著名數學家、教育家范會國家在田堆村,參加長征的老紅軍林青故居在加美村。
文教鎮位於文昌市東部,距文城鎮20公里,東連龍樓鎮,南與東郊鎮接壤,西與東閣鎮為鄰,北與昌灑鎮交界,是通往航天發射場、航天主題公園、濱海旅遊快速幹道、銅鼓嶺國際生態旅遊區、宋氏祖居文化園的交通樞紐,文銅公路穿越鎮域腹地,境內全長8公里,交通便捷,是文昌市東部的交通樞紐。文教墟是鎮政府所在地,同時也是全鎮主要的城區建設集中地和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集散中心。全市最大的鄉鎮中學——聯東中學和全市東部唯一的中心衛生院均位於文教墟,是文昌市東部的教育、醫療中心。
文教鎮面積76.84平方公里。全鎮有17個村(居)委會,84個自然村,195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4285人,鎮域常住人口19065人,外來務工人員2488人,文鎮墟居民2898人。
文教鎮地勢平坦,全鎮共有耕地面積2.4萬畝,其中水田7200多畝、旱田11500多畝、旱地5700多畝。土地肥沃,水源豐富,傳統農業以水稻、蕃薯、花生種植為主,近年來反季節瓜菜種植、文昌雞飼養等產業也逐年壯大。文昌境內最大的河流——文教河,自北向南穿過文教,文教河下流為八門灣,為感潮河灣,由於坡柳水閘的作用,海潮逆流至水閘處為止,有效地保護水閘上遊河水不受海潮影響,保證河流的淡水資源,利於農業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八門灣水面寬闊,灘塗面積較大,海淡水混和,是難得的養殖區,盛產海鮮,味美質佳,發展海淡水養殖業大有可為。文教河兩岸風光綺旎、空氣清新,文昌重點旅遊觀光項目“八門灣綠道”貫穿文教全境長達10公里。文教自古民風崇文重教,成功人士層出不窮,是歷史上與海瑞、丘峻並稱“海南三傑”的明代政治家、學者邢宥的故鄉,現代更在商界、政界、學術界湧現出以邢李火原、符興、黃守燈等為代表一大批傑出人士。人文底蘊豐厚,自然風光秀美,發展特色觀光、休閑農家樂、水上生態游等旅遊服務項目潛力巨大。
四季常春,夏天酷暑,冬有陣寒,雨量充足,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為24℃。常年最高溫度為36.9℃。最低溫度為0.3-6.6℃;雨量充足,常年降雨量1799.4mm,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佔全年的79%;累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7%,最大相對濕度88%。
水源充沛的文教河和北水溪貫穿全鎮,沿岸資源豐富,景色迷人,發展熱帶高效農業和旅遊業得天獨厚。反季節瓜菜、文昌雞飼養和海淡水養殖初具規模,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交通電訊發達,基礎設施完善,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項事業迅速發展,鎮華僑醫院被衛生部授予一等甲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