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興古鎮

京杭大運河的一處歷史遺跡

錢塘江南岸的西興古鎮,歷史上曾是兩浙門戶,交通發達,地勢險要,自古為“浙東首地,寧、紹、台之襟喉”。西興的歷史可上溯至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在此築城拒吳,時稱固陵。六朝時稱西陵。吳越王錢鏐以“陵”非吉語,改西陵為西興至今。明清時,西興屬紹興府蕭山縣管轄,民國仍屬之。解放后,蕭山縣劃歸杭州市,西興屬杭州。1996年划蕭山沿浦、長河、西興三鎮於杭州市西湖區,后又單獨置濱江區。故西興雖屬於杭州市區,但是無論語言還是建築,較之杭州,接近近於紹興。

地理環境


西興古鎮西興老街西端連著浙東古運河的源頭,是全長250多公里的浙東古運河的起源之地,途經蕭山、紹興、上虞餘姚、寧波,在鎮海城南注入東海。西興是南來北往的一個中轉碼頭,萬商雲集,士民絡繹,市容繁華,因此出現了“過塘行”,即為專替過往客商轉運貨物的“轉運行”,南北客商、東西貨物都須集此中轉,故過塘行布滿西興,是西興商業全盛時期的標誌。“西興過塘行及碼頭”是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中的“大運河”之“浙東運河”的組成部分。
西興古鎮
西興古鎮
西興古鎮
西興古鎮
西興古鎮
西興古鎮
西興古鎮
西興古鎮
西興古鎮
西興古鎮

建設背景


全盛時期,西興擁有七十二爿半過塘行。七十二爿半過塘行的經營範圍,也有大體的分工:其中過客人、禽蛋的有趙永利、俞小八房等八家;過茶葉、煙葉、藥材的有來錦標、孫太和等四家;過牛、羊、豬、魚秧的有鍾大椿、富三房等十二家;過酒醬的有傅汝賢、陳光記等六家;過棉花、蠶絲、綢緞的有曹大本、沈惠全等七家;過百雜、燈籠、木器、錫箔、扇骨的有協亨祥、徐炳記、沈八房等二十九家;過建築材料的有源盛和、王誠孚等三家;過其它的有李慶記等二家;過銀元的只徐國佩一家,至於那半爿過塘行是因為這七十二爿“過塘行”是一年四季都營業的,但是孫家匯“黃鱔行”由於只是過鱔魚等季節性的貨品,並不是全年營業的,所以被大家戲稱為半爿“過塘行”。
隨著浙東運河退出歷史舞台,西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后也逐漸衰落了。大概因此西興老街才得以保留。
西興老街是《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規定保護的歷史街區之一,是杭州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組成部分。
西興老街緊靠著浙東運河,民居後門臨水,並有一個河埠頭,小橋流水,很江南。老街被大馬路分成了三段,街上的建築大部分已經草草修繕,修得很不成樣子。有的建築已經改建,有的在老房子外貼上瓷磚,不倫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