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裂紋
冰裂紋
冰裂紋又稱開片原,是一種古老的漢族陶瓷燒制工藝,原屬於龍泉青瓷中的一個品種,因其紋片如冰破裂,裂片層疊,有立體感而稱之。冰裂紋製作工藝異常複雜,於南宋滅亡后失傳。
冰裂紋瓷器
峰迴路轉:因為失傳,並且因為實物極少。所以恢復青瓷冰裂紋成為一道千年之謎。當代,浙江龍泉人葉小春經過經過整整5年的苦心研製,在2001年4月將失傳近千年的哥窯珍品“冰裂紋”重現於世,使這千年古瓷重放異彩。葉小春,1964年2月出生,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陶瓷工藝美術師葉小春現年50歲,浙江龍泉上垟人,出生於青瓷世家。其父葉時金為高級工藝美術師,一直跟隨祖輩,以製作青瓷為生,從事青瓷技藝已達50多年,配製胎釉是他的特長。葉小春專業從事胎、釉水配方工作25年,曾成功研製出梅子青、粉青、點彩流動釉、天目金滴釉、珍珠藝術釉等多種胎釉。
哥窯“冰裂紋”的研製成功受到政府和多家新聞媒休的關注,中央電視台《走進科學》欄目專門進行了採訪報道。2004年11月“青瓷冰裂紋及其產品的製作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02120521.3);哥窯“冰裂紋”的發明成為龍泉青瓷史以來獲得創造發明專利第一人。
哥窯普通開盤-蟹爪紋(沒立體感)
毫不誇張地說,冰裂紋是極典型的化腐朽為神奇的殘缺之美。
哥窯冰裂紋
龍泉青瓷哥窯冰裂紋
哥窯冰裂紋
一種玻璃吹制工藝,冰裂紋是一種簡單而有趣的手工吹制玻璃的表面效果。主要有3種方法。
1、將吹好的玻璃泡做好造型后在水中迅速冷激一下,使其炸裂,再拿到加熱爐中烤一下;
2、在吹制的玻璃泡還有一定厚度時,水中迅速冷激一下,使其表面炸裂,然後馬上輕吹一下,由於玻璃泡內部還很熱,它會繼續膨脹,加大裂紋,並形成細小的突起;
3、表面粘玻璃粉后吹制,其方法與方法2相同。
獨一無二的米黃色冰裂紋——漳州窯
她靜靜地端坐在那兒,米黃色的皮膚,如玉般圓潤溫厚,再細看,其紋如冰裂,倒也別緻。
她的名字獨樹一幟,漳窯。如清末《閩產錄異》所云:“漳窯出漳州。明中葉始制白釉米色器,其紋如冰裂。”
揉泥、拉坯、修坯……在南靖縣龍山鎮,70畝的漳窯燒制基地,直徑3米的古老水車,30米長的池子,兩米高的窯爐,一派明清時代漳州古老窯址的原貌,再現了漫野窯煙的盛景。
古時,漳窯精品多為地方貢品進獻朝廷,並與“德化窯”和廣東“潮州窯”同享盛譽。林俊推測,過去,“潮漳一家人”,兩地相互往來,窯工多為親戚,在技藝上有所交流,因此,產品和工藝上有相似之處。不過,漳窯造型古拙,線條優美,釉色呈米黃色,且普遍開冰裂紋,縱橫交錯,妙如天成。
明前期,漳州背山面海,森林茂盛,瓷土優良,再加上水系發達,有天然的良港,為漳窯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漳窯之所以在清末沒落,使得傳統技藝失傳近百年,“主要原因或是太平天國運動,當時,清軍反圍剿,窯工跟著軍隊棄窯逃亡,背井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