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型潛艇
206型潛艇
206型潛艇(英文:Type 206 submarine),是德國於20世紀70年代前半期建成的一批常規潛艇。
206型潛艇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小型潛艇,帶有很強的冷戰氣息,體型設計得小巧,採用無磁性金屬建造,難於被敵方雷達偵測到,因此可以在戰爭膠著是能夠順利通過狹窄的波羅的海並攻擊華沙集團的艦艇。
206型潛艇自1962年由德國呂貝克工程設計所開始設計,首艇1969年11月15日在德國霍瓦茲造船廠開工建造,1971年9月28日下水,1973年4月19日服役,共建造了18艘,其中12艘於1987至1992年初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改裝后被稱為206A型,已全部退役。
德國XXI型潛艇
1955年,德國加入北約后,開始重新建立武裝部隊,1956年3月建立海軍。北約出於監視和控制蘇聯波羅的海艦隊出入大西洋的需要,同意聯邦德國重建潛艇部隊,但在潛艇製造和裝備上仍有嚴格限制,單艇排水量不得超過450噸,裝備數量不得超過18艘。因此隨著海軍的組建,德國潛艇工業逐步得到恢復。1962年4月20日,聯邦德國海軍的第一支潛艇艦隊正式成立,聯邦德國最初只是從改造老式的21型潛艇(即XXI型潛艇),從改建中獲取了不少經驗。
205型潛艇
1962年,國際上對聯邦德國海軍潛艇噸位的限制放寬到450噸,隨後又允許聯邦德國海軍建造6艘排水量為1000噸的潛艇。1962年5月22日,在201型潛艇U-1艇投入使用兩個月後,聯邦國防技術及採辦局交給呂貝克設計研究所一項研究任務,希望利用201型潛艇和205型潛艇的高穩定壓載來提高新潛艇的使用價值。由於當時的潛艇噸位計算不允許扣除高額的固定壓載,所以德國海軍希望新潛艇最好能通過使用大型蓄電池達到所要求的穩定性,從而實現無壓載設計。使用大型蓄電池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可以滿足定位設備、發射指揮系統及通信裝置等電子設備越來越高的用電需求。1962年在聯邦德國申請450噸標準排水量噸位得到批准之後,呂貝克設計研究所將這批潛艇型號命名為IK34,官方命名為206型潛艇。
U13潛艇
U28艇
1969年11月15日,U13艇開始進行分段建造,這艘潛艇的各部分到1971年4月才完成。浮碼頭上的潛艇裝配工作持續了大約4個月。1971年9月28日通過帶有浮船塢的浮碼頭出塢,接下來潛艇在專用碼頭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測試,於1972年3月14日進行船廠試航,之後是持續多月的潛艇操縱以及整個武器系統和潛艇探測設備的功能性測試。
1976年德國為以色列建造3艘經修改的同型潛艇。1987至1992年初,206型有12艘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改裝后被稱為206A型,改裝的主要內容是武器和電子設備,如裝備了改進的魚雷、潛望鏡、電子偵察設備、DBQS-21D聲吶、GPS導航系統以及火控系統等,還改進了推進系統和居住性。
U23艇
2010年春季,206A型潛艇參加了北約在地中海水域舉行的“積極奮進”行動,進入21世紀,德國陸續將剩餘的12艘206A型潛艇中的6艘退役,並計劃至2016年退役剩餘6艘。2010年6月1日,德國海軍宣布將剩餘6艘206A型潛艇提前退役。2011年3月23日,泰國海軍決定從德國購買兩艘舊的206A型潛艇,但未能達成協議。
2012年9月12日,哥倫比亞海軍從德國海軍引進了2艘退役的206A型潛艇U23和U24,並被重新命名為“Intrepido”號和“Indomable”號,並附帶U16和U18艇做為備用零件艇使用。德國基爾的HDW船廠為哥倫比亞海軍建造另外兩艘209型潛艇“Tayrona”和“Pijao”號。
建造方式
U20艇
技術創新
U18艇
206型潛艇的另一項創新是採用了呂貝克設計研究所研發、Gabler有限公司製造的“海象”柴油機通氣管潛望鏡系統。1967年的運行試驗表明該系統的液壓傳動裝置雜訊較大,為此對部分設備做了一些改進,雜訊問題有所緩解。1968年秋天在“威廉·鮑爾”號試驗潛艇上對該系統進了運行試驗。
206型潛艇上安裝了原計劃在205型潛艇上採用的WSUAN410A1遠程聲吶(205型U4至U8艇建造完成時,該裝置還無法投入使用),WSU裝置裝有一個可360°旋轉的觀察鏡,觀察鏡的視角為110°,在觀察鏡內還裝有一個可旋轉10°的獨立觀察鏡。這樣就能夠測定目標的位置、距離和速度。此外,還可以根據方位和強度被動確定目標發出雜訊的位置。
U24艇
206型潛艇
U29艇
206型潛艇裝備的雷達為湯姆遜無線電公司的“卡里普索”Ⅱ型對海搜索雷達,I波段;對抗設備為湯姆遜無線電公司的DR2000U,配有索恩公司的“沙麗爾”2型電子偵察設備;魚雷射擊火控系統為SLW83型。
艇體參數 | ||
艇長 | 48.6米 | |
艇寬 | 4.6-4.7米 | |
吃水 | 4.3-4.5米 | |
排水量 | 450噸(水面) 498噸(水下) | |
航速 | 10節(水面) 17節(水下) | |
潛深 | 200米 | |
自持力 | 5天 | |
續航力 | 4500海里/5節(水面) | |
艇員編製 | 22人 | |
傳動 | 單軸5槳(206型) 單軸6槳(206A型) | |
動力系統 | 柴電推進 2台MTU-12V-493-AZ80-GA-31L柴油機,持續功率882千瓦(1200馬力) 2台交流發電機,功率810千瓦 1台西門子公司的電動機,持續功率1320千瓦(1800馬力) |
舷號 | 艇名 | 代號 | 開工日期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退役日期 |
S192 | U13 | DRDG | 1969.11.15 | 1971.9.28 | 1973.4.19 | 1997.9.23 |
S193 | U14 | DRDH | 1970.3.1 | 1972.2.1 | 1973.4.19 | 1997.9.23 |
S194 | U15 | DRDI | 1970.6 | 1972.6 | 1974.7.17 | 2010.12.14 |
S195 | U16 | DRDJ | 1970.11 | 1972.8 | 1973.11.9 | 2011.3.3 |
S196 | U17 | DRDK | 1970.10 | 1972.10 | 1973.11.28 | 2010.12.14 |
S197 | U18 | DRDL | 1971.4 | 1972.10 | 1973.12.19 | 2011.3.3 |
S198 | U19 | DRDM | 1971.1.5 | 1972.12.5 | 1973.11.9 | 1998.8.23 |
S199 | U20 | DRDN | 1971.9.3 | 1973.1.16 | 1974.5.24 | 1996.9.26 |
S170 | U21 | DRDO | 1971.4.15 | 1973.3.9 | 1974.8.16 | 1998.6.3 |
S171 | U22 | DRDP | 1971.11 | 1973.3 | 1974.7.26 | 2008.12.18 |
S172 | U23 | DRDQ | 1972.3 | 1973.5 | 1975.5.2 | 2011.3.31 |
S173 | U24 | DRDR | 1972.3 | 1973.6 | 1974.10.16 | 2011.3.31 |
S174 | U25 | DRDS | 1971.7 | 1973.5 | 1973.4.19 | 2008.1.31 |
S175 | U26 | DRDT | 1972.7 | 1973.11 | 1975.3.13 | 2005.11.9 |
S176 | U27 | DRDU | 1971.10.1 | 1973.8.27 | 1974.10.16 | 1996.6.13 |
S177 | U28 | DRDV | 1972.10 | 1974.1 | 1974.12.18 | 2004.6.30 |
S178 | U29 | DRDW | 1972.1 | 1973.11 | 1974.11.27 | 2006.12.31 |
S179 | U30 | DRDX | 1972.11 | 1974.4 | 1975.3.13 | 2007.1.31 |
U17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