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寺

雲南省潞西市菩提寺

菩提寺,位於雲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鎮中心,是芒市地區現存較好的一座佛寺。粉牆綠瓦,層樓疊閣,斗拱飛檐,雕樑畫棟,面對連綿偉岸的青山,背靠悠悠的芒市河,與風格獨特的傣家竹樓、風光綺麗的亞熱帶景色相映成趣。

建築特色


菩提寺
菩提寺
菩提寺是宮殿瓦頂式的木架樓房,屬樓奘無塔寺,坐西向東。寺院佔地三千六百平方米,其中寺基座佔地一千平方米,寺高十四米,佛殿由屋架、屋脊、殿尖三部分組成。屋架以木結構為主體,十二根通天大柱拔地而起,穿過樓板直抵梁架,組成中堂頂架的本部(即正殿),兩側略小的木柱承接副梁構成四周的偏廈,使殿堂更加寬敞。整個殿內共有五十三棵木柱支撐,樓下中空,離地約兩米。月圓形的正門向著東方(據傳釋迦牟尼修鍊成佛是面東盤坐),正門的南北兩邊為側門。外沿鑲板壁,木料材考究,結構嚴密。大殿屋脊為上小下大的重檐建築,歇山式。屋頂的舉折及屋角出翹形如飛鳥展翼的重檐坡面各部分曲線流暢,造型優美,屋脊、檐面、翹角等均有裝飾。傣族、漢族的歇山式屋頂與桿欄式木結構巧妙地結合起來,又融合從緬甸引進的黃銅鏤空、纓絡垂吊工藝,光艷奪目的「提奘」(小塔)懸於屋脊正中。
殿前台階兩旁,一對「嘎朵」(緬語傳說中一種奇獸)雄姿勃勃,陡添幾分莊嚴靜穆氣氛。佛殿正中,約三米高的釋迦牟尼佛像端坐於蓮台上。佛像流金溢彩,形體勻稱和諧,表情生動細膩,面帶慈祥的微笑,體態端莊。佛祖的兩側佛龕內,供有數十尊造型逼真,表情各異的佛像。其中有中國佛協一九五六年、一九九○年先後贈送的大小銅佛各一尊,極為珍貴。
與其它佛寺不同的是,菩提寺佛祖像前的左右兩側,迎門站著一對似真人般大小的塑像。左邊的女像各「木林滅黑娜」(傣語傳說中的護法神)。右邊男塑像各「魚說縱」,傣族上層男士打扮。兩塑像均出身民間藝人之手,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歷經三百多年菩提寺,珍藏著許多傣族不同時期的藝術珍品,有燦爛奪目的壁畫,種類繁多的剪紙,內容豐富的萬卷經書。「文革」前還存有清帝雍正所賜「佛光普照」巨匾。

寺廟活動


菩提寺
菩提寺
菩提寺既是台心,也是各族信眾的文化娛樂場所。一年中該寺主要有三次大的活動,一是春節,各族信眾身著艷麗服裝進寺參觀娛樂,觀看傣戲,共慶佳節。中緬兩國僧人彼此往來,取經念佛。二是歡度傣族、德昂族民間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潑水節。芒市鎮附近村寨的潑水節儀式就在此舉行。節日伊始,窈窕的傣族少女虔誠地向佛祖獻上鮮花、貢品,院內的人工飛龍,口噴銀水,上下翻騰;頓時,水花、鼓聲、鈴聲、歌聲、歡笑聲交融,猶如詩的王國,花的海洋。三是趕躲節,紀念佛祖受難,每值傣歷九月十五日至十二月(陽曆七月十月)這三個月中,教民禁止婚娶,忌食肉類,隔五日祈禱,供佛三天,祈求讓佛祖平安渡過難關。

寺廟歷史


菩提寺
菩提寺
在歷史上,菩提寺曾幾經兵燹破壞而修復。一九四二年,日軍飛機轟炸芒市,該寺遭到嚴重破壞,使得名樹(即菩提樹)被毀;一九五○年當地信眾在上舞獅朝賀時,不幸失火,寺院化為灰燼。一九五三年當地信眾集資助開始重建,中國佛教協從北京送來一尊高大的赤腳佛像。一九五六年州政府拔專款裝修寺院,從千里迢迢的京城迎來了「佛牙」,盛況空前的「佛牙擺」,震動中外。一九六六年因「文革」又遭厄運,寺毀僧散,一九七八年才再度迎得新生。修復后的菩提寺,殿堂寬敞明亮,雕樑畫棟,巨形佛像,熠熠生輝。飛檐翹角上懸掛鐵鈴在微風吹拂下,發出輕柔悅耳的叮噹聲。冬日時節,晨霧籠罩佛寺,寺內飄出縷縷青煙,遠遠望去,古剎時隱時現,如夢如幻。
菩提寺著名住持有召果里亞、伍漢地亞。

寺廟住持


現任住持伍俄達,三十餘歲,雲南省潞西市人,兼任德宏州佛教協會副會長。現任監院方正午,雲南省潞西市人,兼任德宏州佛教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