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小學

敬業小學

衢山敬業小學自1908年創辦以來已走過了100年的悠久歷史。學校位於經濟、文化、商業、交通中心的衢山鎮。一所中心下設四個村校,全學區在校學生1941人,教職工116人,(中心共有27個教學班,在校生1094人),是一所規模較大的農村學校。

辦學規模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為學校的辦學聲譽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現任教師結構合理,素質精良,富有朝氣活力。小學高級教師73名,中學高級教師2人,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其中大專以以上學歷佔總數的39%。教師們愛崗、敬業,積極進取,善於鑽研,近幾年來,教師撰寫的教學論文有12篇獲全國級獎,近20篇獲省級或省級以上刊物發表,28篇獲市級獎;在市縣級各類教學業務競賽活動中有30多人次獲等級獎;有15位教師分別評為國家級、省市級先進個人。
學校布局合理,設備齊全。錯落有致的教學樓,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舞蹈室、閉路電視、校園網、多媒體階梯教室等現代代教學設施使學校煥發著現代化氣息,綴之花壇綠蔭,走廊外牆的名人、警句,操場中央醒目的陶行知銅像和他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至理名言,充分體現著學校的教育思想。使整個校園集情趣理,美於一體。

學校成就


學校為“浙江省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基地”,幾年來,堅持科教興校,紮實推進素質教育。自1999年學校成功地進行了小班化教育研究以來,學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集中了最優秀的師資力量,外出參觀訪問、學習,來加強小班化教育研究。經過4年的研究探討,學校小班化教學的課題研究多次在省市級獲獎,在縣區級的小班化公開教學活動中受到上級有關部門及家長的一致好評,學校辦學聲譽大大提高,學校先後被評為“市示範性家長學校”、“市日常行為規範達標學校”、“市教科研工作先進集體”、“市群體師德創優先進集體”、“市六觀教育先進集體”、“縣文明單位”、“縣先進集體”。歷屆學生勤學、樂學、善學,學科成績碩果累累。全國奧數、省數學活動課競賽中屢屢獲獎,市古詩文競賽中獲優勝學校。各類市縣級的語數調研、六年級抽考成績名列前茅;音、美、體育成績更是不同凡響;學校為浙江省排球傳統項目,排球比賽獲省第二、三名的好成績;音美學科成績居縣A級水平,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母校奏響了一曲高素質之歌。

歷史沿革


敬業小學座落於大衢島經濟,文化中心的鎮政府所在地----島斗嶴。自晚清起,歷來是興教辦學的風水寶地。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正月,在毛順利等商家支持下,鄉紳李受齲先生在島斗財神殿創辦衢山第一所公立小學堂。取《禮記》中的“敬業樂群”的“敬業”為名,定“敬業小學堂”。即為如今學校的前身。
一個世紀以來,在古代文明和現代文化的交融中,學校歷經磨難,幾經變遷,從飽經歲月滄桑中艱難走來。
民國元年(1912),學校改名為“敬業小學”。民國七年(1918)更名“敬業第一小學”,民國十八年(1929),被縣政府定名為“定海縣第十初級小學。”1943年,易名“衢山敬業小學”。
民國三十一年(1942),校董王小冰先生在衢山老鼠山村征地30畝,用3年多時間,建造了面積1400平米的三進教學用房,從此,衢山教育載入新的史冊,學校也因此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被定海縣政府命名為“島斗中心國民學校”。時有學生208名,教師12名,是當時定海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所農村小學。
1950年5月19日,衢山解放,成立大衢區政府。1952年9月,學校易名“衢山區中心小學”,1954年,又改稱“衢山區第一中心小學”,1958年,更名為“衢山公社島斗中心小學。”
1962年,大衢成立縣政府,學校名為“大衢縣島斗公社中心小學”。1964年,大衢縣改為大衢區,學校也隨之改為“衢山區島斗公社中心小學。”同年九月,在島斗大曬場新建兩層教學樓,開辦一至四年級4個班,稱“島斗公社中心小學分部”。
1969年9月,學校下放到大隊辦,取消中心學校,次年,本部改名“幸福小學”,分部為“島斗小學”。
1973年,為整合教育資源,提高辦學質量,兩校又合併,稱“島斗公社島斗學校”,並設初中部、中高段部和低段部三個學部。
1974年,中小學分設,小學部定名“島斗小學”。1978年,中小學又一次合稱“島斗公社中心學校”,其中“島斗小學”被定為岱山縣重點小學。1983年,中小學再一次分設,“島斗小學”改為“島斗輔導中心小學”,1992,又易名為“島斗鎮島斗中心小學”。歲月記載著島斗地區辦學的分分合合,直至1998年元月,才複名為“衢山敬業小學”。
一百年滄海桑田,一百年杏壇風雨,敬業小學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走過她一個世紀的辦學歷程,古老的島斗財神殿默默地見證一切。在這塊蘊含著豐富文化積澱的上地上,孕育了無數的敬業學子,培育了無數一流人才。而一代又一代的敬業工作者,默默耕耘,奉獻青春年華,為敬小的發展譜寫壯麗的讚歌。

發展前景


學校的內部管理已朝著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方向前進,著力抓好領班子,骨幹教師,班主任隊伍,青年教師的隊伍建設,為全面提高教師素質,開創素質教育新局面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