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林

新疆篆刻研究會副主席

張鴻林 字木白,別署西域客,男,漢族,1 9 6 4年1 2月出生,山東濟南人,任新疆庫爾勒市人民法院副院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新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新疆書協篆刻、刻字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篆刻從古璽、漢印入手,於近人習趙之謙、黃牧甫、喬大壯諸家。先後受劉紹剛、李剛田、蔣維崧先生指導。作品參展全國第一、二、三、四、五屆篆刻藝術展、全國首屆現代篆刻藝術展、全國印社篆刻聯展、第二屆國際篆刻藝術交流展、當代篆刻家新作展、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全國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三晉杯全國公務員書法大展、紀念毛澤東誕辰11 0周年全國著名書法家作品邀請展。榮獲新疆第三屆書法篆刻大展一等獎、全國法院書畫攝影大展一等獎,並在自治區及全國其他大賽中多次入選或獲獎。

人物簡介


張鴻林先生
張鴻林先生
1 9 9 4年榮獲新疆書法藝術貢獻獎,1 9 9 9年獲新疆書協德藝雙馨會員稱號,2 O 0 3年榮獲由新疆自治區黨委及人民政府頒發的首屆“天山文藝獎”。作品及傳略入典中國書法藝術大成、當代國際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中國印社志、中國印學年鑒等多部大型辭典。

人物經歷


初識張鴻林是在一次書畫展上。張鴻林人很隨和,話很少,在人群中並不引人注目。展覽上許多人對張鴻林的篆刻讚不絕口,他所刻的“潤物細無聲”布局得體大方,“細”字所形成的空白與“聲”字下方的空白互相呼應,“無”字既與“聲”字穿插,又與“物”字緊緊相連,疏密設計頗見巧思,給人一種純凈的美。讓我沒想到的是,張鴻林的職業是一名法官。好奇心驅使我和他聊了起來。
張鴻林祖籍山東,1964年出生於青海格爾木,后隨父母到新疆。受父親的影響,張鴻林從小就喜歡寫寫畫畫。1980年,張鴻林考入師範學校后開始自學書法篆刻。那時的物質條件比較差,有關金石、篆刻方面的書籍和資料很難見到,幾經周折購得一部《漢印文字征》和幾本古銅印譜,他如獲至寶,利用一切課餘時間如饑似渴地閱讀、臨摹。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對我國書法篆刻藝術有了一定的認識。
師範學校畢業后,張鴻林被分配到新疆若羌縣二中任英語教師。若羌縣地處沙海,各方面的條件都很簡陋,但艱苦的條件並沒能阻止張鴻林學習書法篆刻。教學之餘,他將自己關在宿舍里,讀書、寫字、刻印。為了提高技藝,張鴻林參加了許多函授研修班進行學習,系統地掌握了中國書法、篆刻史論、美學、古代漢語和古文字學等方面的知識,為篆刻藝術創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1986年以後,張鴻林先後結識了書法篆刻家劉紹剛、李剛田並受業於兩位先生。後由劉紹剛介紹有幸投入我國語言文字學家、書法篆刻家蔣維崧門下。三位業師的言傳身教,使得他對書法篆刻藝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名師指教,書藝漸精。張鴻林在篆刻創作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他學習篆刻從古璽、漢印入手,並廣泛學習明清篆刻流派的優秀作品,博採眾長,厚積薄發。取法黃牧甫、趙之謙、喬大壯和蔣維崧諸家,風格端莊秀麗,流暢多姿。靜讀張鴻林的篆刻作品,感覺靜逸而清高,雍容而脫俗。似山澗的清泉,似婉轉的鶯歌,悠然,深邃,讓人尋味。
1988年,張鴻林的篆刻作品入選全國第一屆篆刻藝術展。
1989年,張鴻林離開若羌二中,成為庫爾勒市中院的一名法官。他把業餘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篆刻創作之中。張鴻林是那麼熱愛篆刻,在篆刻創作中,他無拘無束地展示自我,在研讀碑帖和學習古文字中,他神遊八方。
雖然是一位業餘的篆刻家,刻苦的學習和出色的天賦使張鴻林對篆刻藝術的認識具有較高的定位。他善於在歷代古文字的遺存中尋找和發現創作的靈感,從而使自己的創作出新求變,不斷攀升和提高,在書法篆刻創作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張鴻林[新疆篆刻研究會副主席]
張鴻林[新疆篆刻研究會副主席]
張鴻林[新疆篆刻研究會副主席]
張鴻林[新疆篆刻研究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