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恢先
劉恢先
劉恢先(1912.10.18-1992.6.24)江西省蓮花縣人,結構工程與地震工程專家,中國地震工程學的奠基人之一、被稱之為世界地震工程之父。
1933年(中華民國二十二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1937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1952年創建中國科學院工程力學研究所,同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恢先長期致力於地震工程學和工程力學的研究,推動了中國地震工程學的發展,他創建並領導了中國第一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做出了開拓性的成果,20世紀60年代就設立專門的課題組併兼任組長,研究地震波傳播理論在地震工程中的應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例如波在離散模型中傳播的透射邊界法、處理波散射問題的複變函數方法等。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10月18日,劉恢先出生江西蓮花縣坊樓鎮南陂村人。
1923年(中華民國十二年),入江西南昌第二中學。
1929年(民國十八年),以全優成績畢業於南昌省立二中,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學習。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畢業,留校任助教兼助理研究員。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劉恢先考取公費赴美留學,先後在康奈爾、伊利諾、密執安大學讀研究生。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並在紐約一家大公司任橋樑工程設計員。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回國,在湘桂、敘昆、黔桂、平漢等鐵路任工程師,在浙江大學和西南聯大任教授。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再次赴美,在阿曼-惠特尼公司任工程師,后在倫斯勒理工大學任教授。
1951年,回國任清華大學教授。
1952年,調到中國科學院,到哈爾濱創建工程力學研究所,任所長、研究員,1984年任名譽所長。
1954年,劉恢先就提出開展抗震結構研究的任務。
1955年初,在工程力學研究所內開設抗震結構研究專題。
1956年,他參加12年(1956-1967)全國科學規劃工作,編寫規劃中的《地震對建築物的影響及其有效抗震措施的研究》部分。
1958年,他出席了黃土抗地震問題討論會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科學研究會,以及關於長江大橋設計方案的會議,發表了《論地震力》和《關於編製中國地震區建築設計規範的一些意見》的論文。
1959年,劉恢先組織領導並直接參加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抗震設計規範(草案)。
1960年,他又結合三峽水利樞紐重力壩方案抗震問題,提出了三維結構在三向地面運動作用下的反應譜理論。
1961年,他主持了中第二個抗震設計規範草案的制定。
1962年,他又與胡聿賢合作發表《地震工程學的發展趨勢》,主編出版《地震工程研究報告集》(第一集),還與王孝信合作發表了《擋水壩地震荷載》一文和《關於設計規範中地震荷載計算方法的若干觀點和建議》。
1966年,他赴邢台地震現場調查研究,實地指導抗震救災,並陸續出版《地震工程研究報告集》第二集和第三集。他的抗震理論,對幫助災民重建家園產生了重大作用。
1978年,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0年,他被推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
1984年,當選為九三學社黑龍江省主任委員,並任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1992年6月24日,劉恢先在哈爾濱逝世,終年80歲。
劉恢先從事橋樑設計工作和結構理論研究,后在地震工程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提出的結構抗震驗算的原則,例如結構影響係數、地震影響係數等均已為規範所採用。開展關於建築物抗震問題的研究,開創了中國地震工程學的研究領域,涉及地震力理論、擋水壩抗震理論、地震烈度物理標準、震害經驗總結諸多方面。主持制訂了中國1959年和1964年地震區建築設計規範草案並領導制訂了《中國地震烈度表(1980)》。他與同事們配合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開展了建築材料、地基土壤、工程結構、建築設計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為國家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中的材料檢驗和地基土壤檢驗做了大量工作。
劉恢先從事結構力學的研究,在長方板、力矩分配和弔橋應力分析方面做出過有創造性的工作。1955年,他開始從事地震工程的研究。1958年,他發表了《論地震力》一文,這篇論文在中國地震工程研究中具有經典的意義,它在系統總結各國地震力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應當積極開展的幾項工作:①強地震記錄的積累;②建築材料和建築物整體動力性能的研究;③地基土壤對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④豎向地震力和扭轉地震力;⑤地震力與地震烈度的關係。直到現在,在工程力學研究所和其他研究地震工程的單位中,這幾項工作仍然在進行著。
從20世紀60年代邢台地震以來中國連續發生了多次破壞性地震,劉恢先多次率領工程力學研究所人員深入地震現場,進行廣泛深入的震害調查,總結經驗,為抗震設計提供依據。通過幾個破壞性地震的災害調查,他首先提出了“小震不壞,大震不倒”的建築物抗震設計思想。他指出,由於地震危險性的估計不能很準確,在設計思想上應做兩手準備:一是在預計的破壞性地震時保證建築物不受損壞或只受輕微的損壞;二是在意外的大震時承受嚴重破壞而不致倒塌。一般的辦法是第一種情形以強度控制,第二種情形以變形(延性)控制。劉恢先主編的《唐山大地震震害》一書集中國地震工程界人士在唐山地震現場觀察所見,篇幅達2000多頁(共4冊),是關於唐山地震的歷史性文獻。
1956年,他參加12年(1956—1967)全國科學規劃工作,編寫規劃中的《地震對建築物的影響及其有效抗震措施的研究》部分。隨後他以科學規劃為依據,在所內開展並長期堅持了工程地震學、建築物原型和模型試驗、地震荷載計算、建築物抗震設計規範、儀器研製等方面的研究,同時,通過工作實踐培養了一支專業齊全的研究隊伍,使工程力學研究所關於地震工程學的研究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就曾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這個研究所已發展成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中國第一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1:劉恢先,連續長方板的分析,工程,1942,15(5):25~51。
2:劉恢先,弔橋的理論與設計,清華大學工學院研究叢刊,1946,工102號,土木2號:1~37。
3:Hui-Sien Liu,Discussion on “A Simplified Method of Analyzing Suspens ion Bridges”,Proceedings of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1949,75(4): 489~494.
4:劉恢先,關於力矩分配、剪力分配和桁架次應力,土木工程學報,1956,3(1): 69~93。
5:劉恢先,論地震力,土木工程學報,1958,5(2):86~106。
6:劉恢先,關於編製我國地震區建築物設計規範的一些意見,土木工程,1958,3( 7):333~336。
7:劉恢先,工業與民用建築地震荷載的計算,建築學報,1961(8): 20~26。
8:劉恢先、王孝信,擋水壩地震荷載,地震工程研究報告集(第一集),科學 出版社,1962:140~153。
9:劉恢先、胡聿賢,地震工程學的發展趨勢,科學通報,1963(3): 36~49。
10:劉恢先,關於設計規範中地震荷載計算方法的若干觀點和建議,地震工程研究 報告集(第二集),科學出版社,1965。
11:劉恢先,關於地震烈度及其工程應用問題,地球物理學報,1978,21(4): 340~351。
12:劉恢先,海域地震震害(第一章概況),地震出版社,1979。
13:Liu Huixian,On the Chinese Seismic Intensity Scale,Proceedings of t he 7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Istanbul,Turkey,Vol2,198 0:569~567.
14:Liu Huixian,Zhang Zaiyong,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1976 Tangshan Ea rthquake,Proceedings of the 7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Ist anbulTurkey,Vol9,1980:453~460.
15:Liu Huixian,Yang Yucheng,Behaviour of Brick Masonry Buildings Durin g Destructive Earthquake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Yugoslavia,1980:393~403.
16:劉恢先、盧榮儉、陳達生等,修訂我國地震烈度表的一個建議方案,地震工程 研究報告集(第四集),科學出版社,1981。
17:Liu Huixian,Liu Diankui,Li Yunlin Physical Measure of Earthquake I ntensity Studied by 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Proceedings of US-PRC Bilateral Workshop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Harbin,China,Vol2,1982:F-6-1-F-6-17.
18:Huixian Liu,Several Aspects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in China,Proc 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to Mark th e Occasio n of Professor K,Kubos Retiremant,Tokyo,Japan,1983:558~566.
19:Huixian Liu,Qihao Zhang,Ground motion Features and Earthquake Destr uctiveness Proceedings of the 8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San Francisco,California,USAVol2,1984:881~888.
20:劉恢先、張其浩,地面運動特徵和地震的破壞性,中國地震,1985,1(1): 35~40。
21:Liu Huixian,Some Thoughts on Earthquake Hazard Mitigation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PRC-US-Japan Trilateral Symposium/Workshop on Engineering for Mul tiple Natural Hazard Mitigation,Beijing,China,1985:E-3-1-E-3-19.
22:劉恢先主編,唐山大地震震害(共四冊),地震出版社,1985。
23:劉恢先,地震工程學科在中國的發展——回顧與前瞻(在第二屆全國地震工程學 術會議上的報告,1987,武漢),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8,8(2):1~7。
24:Liu Huixian,The Sole Course of Mitigating Earthquake Risk (Keynote L ecture),Proceedings of 9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Tokyo-Ky oto,Japan,VolⅡ,1988:Ⅱ-21—Ⅱ-28.
25:劉恢先、杜瑞明等,一個基於專家知識的場地地震危險度評估系統,計算結構 力學及其應用,1989,6(1):11~16。
26:劉恢先,在第三屆全國地震工程會議開幕式上的書面發言,世界地震工程,199 1(1):1~3。
劉恢先
劉恢先
1956年,當選為九三學社哈爾濱分社主任委員。
1983年,當選為九三學社第四屆中央常委。
1984年,當選為九三學社黑龍江省主任委員。
所獲獎項 |
▪ 1983 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獲獎) |
榮譽稱號 |
▪ 1989 美國傳記協會將他正式選入《國際名人錄》 (獲獎) |
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和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劉恢先平易近人,待人寬,律己嚴。他從不計較待遇,為工程力學研究所的科技人員樹立了榜樣。(九三學社評)
劉老做人待事講究“三嚴三寬”,對學術態度非常嚴格,但是討論的氣氛卻很寬鬆,能夠容納各種反對和諷刺的聲音。(中國工程院院士謝禮立評)
工程學獎
劉恢先院士百年誕辰
百年誕辰
2013年3月7日,西南交通大學舉辦活動紀念校友劉恢先院士百年誕辰活動與雕塑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