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關清真寺

安徽宿州市

徠南關清真寺位於安徽宿州市碭山縣,南關清真寺寺約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07年)后,老大殿(女寺)座西朝東,南北長14米,東西寬10米,講堂三間為民國建築。它是碭山縣僅存的明代早期保存完好的建築。它對於研究早期的明代建築藝術,宗教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1991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初建

南關清真寺該寺約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07年)后,山西洪洞縣有“七蘇、八馬、十六許”共31戶約410名回民遷來碭山落戶,並集資建造一小型清真寺,這是南關清真寺的前身。

修繕重建

明崇十五年(1642年),首次復修。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雲南開化鎮總兵許世亨(碭山回族人)捐款,再次修大殿,寺規模較前擴大。民國24年(1935年)由許茂元、許鴻基、尤聚瑞三位老人經手又重建大殿,復修了二門、望月樓、大殿,彩繪花牆,清真寺顯得莊嚴肅穆、美麗壯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省、地、縣多次修繕清真寺,使其恢復原貌。

規模建制


南關清真寺老大殿(女寺)座西朝東,南北長14米,東西寬10米,講堂三間為民國建築。新琉璃瓦大殿,配房34間為新建,現寺院約佔地5畝,形成古代、近代、現代建築群落式寺院。

建築特點


建築風格

清真寺古大殿是明代早期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築,建築風格獨特,是漢民族文化和回民族文化在建築藝術上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建築特點。

主要建築

現存南徠關清真寺莊嚴寬大,新、老大殿相映生輝,經堂、水房明亮潔靜,大門氣勢宏偉,古寺舊貌換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