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2條詞條名為松坪村的結果 展開
- 廣東省古村落松坪村
- 雲南省安寧市青龍鎮松坪村
- 雲南省巧家縣大寨鎮松坪村
- 雲南省昆明東川區拖布卡鎮松坪村
-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檬雙鄉下轄村
- 雲南省大理市雲龍縣寶豐鄉福利松坪村
- 貴州省威寧縣斗古鄉下轄村
- 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綠水鎮下轄村
- 雲南省大理市雲龍縣諾鄧鎮天燈松坪村
- 雲南省大理市雲龍縣苗尾僳僳族鄉松坪村
- 重慶市涪陵區江北街道松坪村
- 雲南省鶴慶縣六合鄉松坪村
- 雲南省大理市雲龍縣長新鄉松坪村
- 雲南省永勝縣松坪鄉松坪村
- 雲南省昆明東川區拖布卡鎮松坪村委會
- 雲南省大理市雲龍縣寶豐鄉庄坪松坪村
- 雲南省麗江永勝縣松坪傈僳族鄉松坪村
- 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兔峨鄉下轄村
- 雲南省昆明市海口鎮松坪村
- 雲南省大理市雲龍縣關坪鄉自新村松坪村
- 雲南蘭坪縣啦井鎮新建村委會
- 雲南省會澤縣馬路鄉松坪村
松坪村
廣東省古村落松坪村
松坪村,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距梅州市區約30公里。松坪村地處梅縣區東南之陰那山西麓,韓江河的南岸。松坪村古稱“松樹坪”——因村內遍布巨松而得名。村前古榕逐涌,竹影搖河。村內綠蔭掩映,塘屋相連,是遠近聞名的古村落。松坪村交通方便,由村頭省道“223”線達梅州市區約30公里。
合併圖冊
登上村后家山“文峰”——大瓜岌,可見村東面添溪水面如鏡流入韓江,一條經年不息的大圳水繞村逆河而上,直達村之隅“塔子岡”。故自古就有山歌唱到:“松坪是個好地方,又有圳水流岡上”。俯瞰古村落,新老建築錯落兼容相得益彰。如詩如畫的景色,讓人陶醉!
松坪村古民居建築十分壯觀,100多年的老屋就有26座之多,而且頗具特色,有的自成一體,有的延綿而築。依地勢和環境或圍龍,或合杠,或堂橫各式,平房、樓屋,皆順應自然。
松坪村古村落坐落於梅州市梅縣區東南部,處陰那山五指峰下,於葉劍英元帥故居紀念園相鄰,是遠近聞名的自然生態村。
“繼生公祠”是一座村中最大的李姓祖祠,從“老樓下”、“杠屋”走馬樓及此,距今分別為400多年和200多年。由開基祖梅州六世繼生公創建。步入新廳下“繼生公祠”內,可見由石柱支撐、雙堂8橫的圍龍屋氣勢磅礴,其土木結構的瓦屋至今保護完好。其中廳之大為村內之首。建國以來該屋一直作為村裡集會河演出場所。(此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
“端林公祠”,為繼生後裔端林公建造。距今270餘年,約1000平方米,是分支祖屋。因古時講究“風水”,面對先落居的曹姓祖居,此屋有意做成“靈屋形”以制化,又側塘邊還西已以“棺財形”矮屋,種上易從觀音竹若旗幡招展。藉此逢凶化吉,果然相安,為世稱奇。
“孝義公祠”是繼生工胞兄孝義公開基建造,面積約5000平方米,距今400多年。孝義公是明進士,是松坪大圳的開拓者,他“以水換田”的遠大眼光而聞名。
“雙琳公祠”是孝義公裔雙琳公組建的70多年的“新屋”。此屋是其子寶榮公在印尼辦“大山公司”致富而斥居資完成。這裡在抗日時期是以屋主李展新為領導的當地中共革命者活動的根據地。1973年,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共“梅縣區抗日義勇公代表大會”在此秘密召開。里李展新其後與戀人一道奔赴延安抗大。給家鄉留下一段輝煌歷史和佳花。
“智斤公祠”是孝義公裔智介公分支道“圳唇”而創建的“深溝高壘”祠堂屋。其門樓逆水,高牆擋北,頗具匠心。居今約300多年,佔地800多平方米。其中“養正堂”獨處在前,作為旅中議事鄉紳,父老的辦事場所,此種功能建築村中有多座。
“松鄉公祠”由楊姓開基祖松鄉公組建,距今536年,面積近千平方米。公是明詔贈正議大夫,為唐代開闢嘉應州城“楊、古、卜”三姓之一的雲岫公之23世孫。其晚年辭官后首入松坪村,故號“松鄉”。民國時期,此間34世裔孫寶禮公(號子立)曾任廣東國家院士(梅州籍26位之一)。
“綠添書室”是村中蒙學典型,這裡為楊氏一旅及周邊各姓培養了不少人才。村裡人多間私塾到松坪小學,教學一直都很興旺,現代丙村、雁洋中學校長及各地任教的教師就有20多人。
“警嚴公祠”系李氏雁洋始祖春山公十世孫警嚴公開基建造,面積近千平方米,距今430多年。此建築特點是“屋高牆低”而險象環生,但又平安無事。據說經名師配置可有驚無險,令人稱奇。
“政創公祠”是曹姓開基祖政創公所建,面積1300多平方,此間明代出了“兄弟同科”二位舉人。祠屋不設外大門以規避“分煞”,距今約530年。
“應盛公祠”是黃姓開基應公祖建的准圍龍屋,約1500平方米,距今近500年。其特點是有外門而無圍牆,呈開放式,意為天髖地闊之勢。
“詒存樓”是智介公裔近代續建的“四合杠”樓屋,該建築恢宏壯觀,尤以木屋架及堂內雕屏為著,石料的多處應用盡顯建築質量,杠樓相連貫通也體現了其祖訓門聯“詒謀異眾,以仁存心”的和諧效果。
松坪村如“裕軒公祠”、“嘉穀樓”、“留余堂”、“詒樓”、“德壽公祠”、“警嚴上尾”、“石鼓屋”、“詒谷堂”等均頗具特色,且多在200年以上。
松坪村作為古村落,民俗文化極具底蘊,凡縣內容家的民俗節日和活動,此間都有傳承。此外還有一個獨特的“處暑節”,可謂盛況空前。
神佛文化有村廟“仙人宮”據點,什麼“起、暖福”、“請神做覡”、“搶渡孤”等都虔誠以對,代以發揚。體現了村民敬畏自然、祈盼豐收,平安度目的美好願生。
關於古村落的保護開放措施,隨著鎮府的重視和支擋,將得到加強和落實。機構架子已搭,村裡將記取昔時千年古榕,千年古榕被砍和古橋頻於棄置。古磨坊空遺場址等慘痛教訓,倍加珍惜保護,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利用。將客家文化發揚光大!
松坪村古稱“松樹坪”——因村內古松茂密遍布而得名。從1200年前唐代梅州城開闢者之一,楊氏一世祖雲岫公入東廂村開基,至二十三世孫明諾贈正議大夫諱:春、號:松鄉到松坪落居,距今已有536年。其後,又有福建曹氏十一氏孫諱敬、正創公,黃氏入粵后六世孫應盛公,李氏有閩遷粵后之一世祖德明公五世孫貴養公,攜兩子:永昌(孝義)、繼生入辟。此外,還有雁洋李氏始祖春山公之十世諱溉、號充予、謚警嚴公遷入。分別為530年(曹氏政創)、500年(黃氏應盛)、430年(李氏警嚴)、425年李氏(孝義、繼生)。如今,村中有28座基本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築,已成為此間古村落悠久歷史的見證。
澎皮羅進士”的故事 話說明代松坪李氏孝義公,少時因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以14歲之少年入京殿試得中進士。待其衣錦榮歸返家鄉時,因韓江河松坪碼頭坡陡且達30餘級之高,“小進士”官袍太長行動不便,便由前來迎接的祖母背上岸。在背上,孝義公還不忘向祖母:“阿婆,我養的澎皮羅(一種河塘中常見的漂亮小魚)還生么?”可見其雖博學而稚氣未脫,故遠近傳為“澎皮羅”進士。晚年,孝義公辭官歸里后,歷千辛萬苦開鑿松坪大圳。其後,“以水換田”得耕地大片,成古今美談。
近代因盛產綠竹,故有塔岡“做竹蔑”,產品多種多樣、價廉物美。如今,鄉間還值得稱道的是生態農業產品;環保蔬菜、牛、豬、羊、雞、鴨、塘魚等。田間瓜果菜園連片,大型農家豬場就有三個。圳唇、東風、塔岡三個村民小組大力發展種養,種植苦瓜、毛瓜、西瓜、玉米、花生等,大大增加了村民的經濟輸入。
松坪村[廣東省古村落松坪村]
古時,松坪先民就秉承中原興學重教傳統,於明末清初就相繼辦起“綠溪書室”、“蘭桂書室”、“志遠堂”、“學古齋”、“卓峰加塾”、“存義堂”等多間蒙學館以培養人才。1905年秋,以李氏繼生公祠之私學“存義堂”為基礎,開辦了新式學校,辦“松坪公學”,經費主要來自各族“償產”(田產、店產、磨坊等)及華僑捐助,為村中造就了一大批軍政教、商賈人才。從楊氏“綠溪書室”走出的寶禮,字子立公,於清光緒年間為嘉應州學優廩膳生,宣統乙酉科鄉試廣東拔貢第十名(拔元),後進士及第,欽點湖南省即用之縣;民國初任廣東省府秘書長。寶禮公之一楊維升,是新中國中山醫學院創辦人之一、中科院院士,為梅州籍26位院士之一。
松坪村村委會 書記:李穩松 主任:李森元 委員:李超書、李斌 婦女主任:李秀蘭 大學生村官:陳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