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吻動物門
動吻動物門
動物界的1門,為體長不到1毫米的海產小型,神經系統與表皮緊貼。
目錄
動吻動物門體長一般不超過l毫米。體表可分為13個節帶,第一節帶為頭節,其頂端有口,頭節上有幾圈長刺;第二節帶為頸節,周圍有一層角質板,頭節可縮入其中;其餘的體節帶構成軀幹,在軀幹節背面角質層形成一背板,腹面有兩個腹板;節帶間質膜很薄,身體可以彎曲自如;每個軀幹節帶有一中背刺及2個側刺;尾節的側刺很長,可以自由運動,具粘液管。體壁是由角質層、合胞上皮細胞及肌肉層組成。消化道包括口、口腔、食道、中腸,后腸、肛門及唾液腺等消化腺。具一對原腎。神經系統具腦、復神經索和成叢的神經細胞。雌雄異體。生活在沿海底部泥沙中,以硅藻或海底沉積的有機顆粒為食,約有100種左右,如動吻蟲Echinoderes
動物界的1門,為體長不到1毫米的海產小型、底棲的假體腔動物;身體多刺,體表分節,故又名刺節動物門。過去曾將它作為袋形動物門或線形動物門的一綱。自1851年由F.迪雅爾丹報道在諾曼底沿岸發現動吻動物以來,迄今已知約有100餘種。結構功能 身體蠕蟲形(見圖),體表無纖毛,被有角質層,腹面平,背面拱,兩側對稱,分頭、頸和胴 3個區。成體由13個體節構成。第1節是頭,其周圍有幾環下彎的刺,頂端為口錐,前方有口刺。它可以完全縮入到胴內,也可以外翻出來。第2節為頸,由一系列頸板包圍,當頭縮入胴內時,即可關閉胴部頂孔,以司保護。胴部分11節,每節腹面有2塊腹板,中央有一條腹溝,背面有一塊背板,各節之間角質層薄,便於彎曲運動。第3或第4節有一對粘管,以下各節均有一個下彎的刺和一對側刺。末節還另具一對能動的大而長的側刺。體壁由角質層和合胞體的表皮組成。表皮下的肌序按體節排列。2 對縱肌帶分佈在身體背側面和腹側面。依靠這些縱肌帶和前兩節環肌可使頭部伸縮活動。身體的移動,靠頭部的伸出,並利用頭上的彎刺固著於底質上,隨之由縱肌牽回頭部,將胴部推向前進。重複這一過程便產生一種特殊的匍匐運動。神經系統與表皮緊貼,它由一個圍繞咽前端的腦、一條具神經節的腹神經索和每一體節的背、側表皮神經索的神經節細胞所組成。內部 消化系統是一個分化成幾個特區的直管。口位於口錐的頂端,口腔下面是襯有角質層和合胞體上皮的肌肉咽,在咽的外面有幾條伸縮肌帶,咽下是一根短而細的食道,食道上有2條背側唾液腺和2條腹側唾液腺。由於咽和食道的角質襯是連續的,因此它們被認為是口道。胃和腸為一肌肉網所包被,無角質層襯和腺細胞,但在食道和胃的連接處有胰腺。后腸的後端是肛道,襯有角質層。末端肛門在最後一個體節上。在體壁和腸道之間為假體腔,其內充滿體液,並含變形細胞。排泄系統由一對原腎組成,分佈在第10節腸道的兩側,每個原腎中的焰莖球都是多核的合胞體。一般有一根鞭毛。原腎的腎孔開在第11節的背板上。動吻動物雌雄異體,外表相似,都有一對囊狀生殖腺,開口在第13節。卵巢內含有卵和營養細胞,並有一條輸卵管。雄性生殖孔有2~3個交合刺。對這類動物的胚胎髮育所知尚少。有些種的卵孵化成外表缺少分節、無刺、無頭和其他結構的小幼體,經過連續蛻皮,便長出節而至成體形態。分類 根據頸板、背板、腹板、胴刺和粘管的數目和位置,本類動物分為2個目:圓動吻蟲目(Cyclorhagida)和平動吻蟲目(Homalorhagida),6 個科:刺節蟲科(Echinoderidae)、環動吻蟲科(Centroderidae)、神動吻蟲科(Semnoderidae)、凱動吻蟲科(Cateriidae)、堅動吻蟲科(Pycnophyidae) 和新環動吻蟲科 (Neocen-trophyidae)。其中以刺節蟲科的刺節蟲屬種類為最多。中國近海最早紀錄為1934年在黃海沿岸發現的煙台刺節蟲。分佈它們完全生活于海洋,數量很大,主要棲息在沿岸淺水區的軟泥沉積物中,大洋深處也有。參考書目 R.P.Higgins, Kinorhyncha, in:S.P.Parker (ed.),Synop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living organisms,Vol.1, McGraw-Hill Book Co.,New York,1982. C.P.Hickman, Biology of the Invertebrates, 2nded., C.V.Mosby Co., St.Louis,1973.
動吻動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