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汪世龍的結果 展開

汪世龍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

汪世龍,男,1964年7月出生於安徽,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現任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和蛋白質所所長助理。

多肽和中草藥作為分子藥物的設計和研製。納米藥物載體的研究。生物體內特種分子的瞬態動力學行為研究。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xx-1988年7月阜陽師範學院化學系學士
xx-1996年6月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系博士

工作經歷

曾在上海楊浦區科委掛職鍛煉,兼科委副主任。
2000年5月至2002年1月在美國Cornell University生物化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現已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攻關項目多項,已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被SCI,EI摘錄的30餘篇,申請專利6項。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的治療腫瘤的分子機理研究”(1997-1999)
“抗HⅣ-1gp160裂解和gp41穿膜抑製劑的研究”(2006-2008)
第二負責人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用脈衝輻解和激光光解研究有毒降解有機物的機理”(2000-2002)
“納米二氧化鈦的生物效應及其機理研究”(2006-2008)
主持上海市科技攻關項目:“多肽作為艾滋病藥物的研製”(2003-2005)
“多肽 藥物/層狀無機物納米複合載葯體系研究”(2006-2007)
主持留學回國人員基金:“HⅣ-1抑製劑的研究”(2003-2005)
以第二負責人參與973項目:“SARS病毒S蛋白功能研究”(2003-2004)
承擔的項目
⒈ 國家973計劃重大專項,2010CB912604,心肌中局部內源性H2S生成調控及傳遞,2010-1014
⒉ 國家863納米重大項目的子課題,VP-16作為治療胃癌納米新劑型的研製,編號:2007AA022004,2008-2012。
⒊ 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人乳鐵蛋白異位表達和對羊乳房、乳汁的影響,編號:2009ZX08011-032B,2010~2012
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抗HⅣ-1多肽抑製劑/層狀雙氫氧化物的研究,編號:50673078,2007~2009
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抗HⅣ-1gp160裂解和gp41穿膜抑製劑的研究,編號:30570376,2006~2008
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納米二氧化鈦的生物效應及其機理研究,編號:50572074,2006~2008
⒎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技創新項目“耐高溫高產酒精酵母菌株的優化和機理探討”編號08ZZ21),2008-2010
⒏ 上海市科委基礎重點項目:組合多肽作為艾滋病膜融合抑製劑的機理研究,編號:06JC14068,,2007~2009
⒐ 上海市納米專項,多肽藥物/層狀無機物納米複合載葯體系的研究,編號:0552nm028,,2005~2007
⒑ 上海市科委項目:多肽作為HⅣ-1治療藥物的研究,編號03DZ19223,2004-2006
代表性文章
⑴“Interhelical Interaction in the gp41 Core Implication for the Activation of HⅣ-1 Membrane Fusion”,Biochemistry,2002,41(23),7384-92。
⑵“Mutations that destabilize the gp41 core Determinants for stabilizing the SⅣ/CPmac envelope glycoprotein complex”,Journal of Biol and Chem 2002,Apr.12 277⒂:12891-900。
⑶“Antitumor mechanism of VP-16: A pulse radiolysis study”,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2002,Vol.45,No.4,P394-397。
⑷“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Interhelical Interaction in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gp41 Envelope Glycoprotein by Alanine-Scanning Mutagenesis”,Journal of Virology,2001,75(22),p11146-11156。
⑸“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的瞬態粒子分析”,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3,Vol.24,No.11,2014-2018。
⑹“原位插層聚合法製備聚丙烯胺/α磷酸鋯納米複合材料及其結構表徵”,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5,26⑾:2173-2175。
代表專利
1)“一種新型納米骨修復材料及其製備方法”,專利申請號 200510110167.4。
2)“抗HⅣ-1多肽C22,其編碼序列及其製備方法”,專利申請號 200510023542.1。
3)“抗HⅣ-1的Furin酶抑製劑的製法”,專利申請號 200510028550.5。
研究成果
⒈ 高溫高產酒精菌種和高效降解有毒有機物菌種的篩選、優化和機理研究:
利用一些極端條件對現有菌種和酶等進行誘變,期望獲得一些優異的菌株和高效的酶,從而提高酒精生產的產量和發酵溫度,或提高降解難降解有毒有機物的能力,並從理論上進行了探討,本實驗室現已獲得了多株高產酒精和耐高溫的優質酵母菌種。
⒉ 納米載葯體系及其生物效應的研究:
針對層狀雙氫氧化物和固體脂質納米粒等一些納米粒子的特殊性能,進行了多種類型納米材料的製備、控釋和靶向性質的探討,對所得的納米粒子在治療腫瘤藥物和多肽藥物載運的效果上進行了嘗試,獲得了一些具有潛在應用前景的納米新材料和藥物新劑型,同時對納米材料作為佐劑和DNA疫苗載體等進行研究。
⒊ 多肽及活性化合物作為分子藥物的研製:
根據HⅣ-1膜融合的機理,分別從四個方面設計了系列多肽來作為HⅣ-1膜融合的抑製劑。即利用前體加工酶的抑製劑來抑制gp160的裂解;利用類CD4的多肽競爭gp120與CD4的結合;類gp41的碳端多肽來競爭抑制gp41分子的構象變化;上述三類多肽的活性中心組合成的組合多肽研究,現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同時對心肌中局部內源性H2S生成調控及傳遞的機理進行研究。
⒋生物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瞬態動力學研究:
利用課題組研製的納秒級瞬態激光光解裝置和中科院應用物理研究所研製的納秒級瞬態激光光解,探索重要生物分子的瞬態行為和功能的關係以及與其他小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的機理。

獲得榮譽


時間具體獎項獲獎作品
2007年上海市育才獎
2006年同濟大學精品課程和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本科生課程“蛋白質化學”
獲研究生優質課程建設蛋白質研究

社會活動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理事、上海市生物化學與分子學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