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言語理解與表達的結果 展開
- 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圖書
- 公務員考試行測題型
言語理解與表達
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圖書
《言語理解與表達》是2009年8月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林妃。
言語理解與表達是公務員筆試中行測的一類題型。著重考查考生對語言文字的綜合分析能力。所給的文字材料不會很長,主要是對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義的理解;對比較複雜的概念和觀點的準確理解;對語句隱含信息的合理推斷;在干擾因素較多的情況下,能比較準確地辨明主旨,篩選信息。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等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常見的題型有:閱讀理解、邏輯填空、語句表達等。
每道題給出一段語言文字,要求報考者根據對這段文字的理解或運用一定的語言文字知識,選出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題1:解決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問題始終是科技體制改革的核心。以往的改革從技術商品化、科技運行機制、組織結構、人事制度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著力在微觀組織層面。改革進程發展到今天,需要更多地從宏觀管理層面思考問題。換句話說,改革已經改到了推動科技體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頭上。政府科技資源配置的理念需不需要轉變?對科技活動管理的模式需不需要改變?管理科技活動的組織機構需不需要調整?回答了這三個問題,才有可能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的問題。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應從政府管理角度思考科技體制改革問題
B.進行國家科技體制的深層次改革迫在眉睫
C.明確政府職責是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前提
D.科技與經濟相脫節是我國科技體制的弊端
(答案:A。根據“改革已經改到了推動科技體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頭上”一句,可知A為正確答案。)
例題2:說話不僅是一種生理功能,更是一種能力。會說話的人,縱然( ),滔滔不絕,聽者也不以為苦;縱然( ),一字千金,也能繞樑三日。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說話者,毫不誇張地說,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頭()的。
依次填入划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能言善辯 訥口少言 實現
B.繪聲繪色 不露聲色 完成
C.口若懸河 片言隻語 創造
D.侃侃而談 緘口不言 獲取
(答案:C。從上下文的意思,及詞語本身的含義,可知選項C更為貼切。)
譚林妃,公務員錄用考試命題與輔導專家,長期從事公務員錄用考試研究和實踐工作,先後負責或參與300多家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錄用考試工作。從事考試網公務員考試中心特聘專家。
第一章 言語理解與表達導引 | 第三節 長句剖析及真題點撥 |
第一節 言語理解與表達大綱點讀 | 一、陳說分解法 |
第二節 言語理解與表達考情總覽 | 二、拎取主幹法 |
一、考情導航 | 三、拆分組合法 |
二、題型分佈 | 四、限定重組法 |
三、進階策略 | 第四節 語句表達能力自測 |
第二章 選詞填空 | 第四章片段閱讀 |
第一節 實詞剖析及真題點撥 | 第一節 主旨型片段剖析及真題點撥 |
一、從語法方面思考 | 一、提煉片段中心思想 |
二、從修辭方面思考 | 二、概括片段主要內容 |
三、從邏輯方面思考 | 三、歸納片段闡明旨意 |
第二節 虛詞剖析及真題點撥 | 第二節 推斷型片段剖析及真題點撥 |
一、並列關係 | 一、推斷結論 |
二、轉折關係 | 二、推斷後文 |
三、遞進關係 | 第三節 理解含義型片段剖析及真題點撥 |
四、因果關係 | 一、理解短語、句子的含義 |
五、條件關係 | 二、理解片段細節 |
六、選擇關係 | 第四節 觀點型片段剖析及真題點撥 |
七、假設關係 | 第五節 概括標題型片段剖析及真題點撥 |
八、承接關係 | 第六節 選句填空剖析及真題點撥 |
第三節 成語剖析及真題點撥 | 第七節 片段閱讀能力自測 |
一、理解特定含義型 | 第五章 短文章閱讀 |
二、掌握適用範圍、對象型 | 第一節 自然科學類短文章剖析及真題點撥 |
三、明確感情色彩型 | 第二節 社會科學類短文章剖析及真題點撥 |
第四節 選詞填空能力自測 | 第三節 純文學類短文章剖析及真題點撥 |
第三章 語句表達 | 第四節 短文章閱讀能力自測 |
第一節 病句剖析及真題點撥 | 第六章 最新地方言語理解與表達真題精選 |
一、成分殘缺 | 第一節 2009年北京市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言語理解與表達 |
二、搭配不當 | 第二節 2009年四川省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言語理解與表達 |
三、成分贅余 | 第三節 2009年江西省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言語理解與表達 |
四、句式雜糅 | 第四節 2009年內蒙古自治區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言語理解與表達 |
五、不合邏輯 | 第五節 2009年廣西自治區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二節 歧義句剖析及真題點撥 | 第六節 2008年山東省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言語理解與表達 |
一、語音歧義 | 第七節 2008年江蘇省行政職業能力測驗(A類)·言語理解與表達 |
二、辭彙歧義 | |
三、語法歧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