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播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播,漢語常用字,讀音bō,最早見於先秦時代。基本含義為撒種:播種;引申含義為傳揚,傳布:廣播。

播的常用組詞為播發。包含播的常用成語為顛來播去。

基本釋義


撒種:~種(zhóng )。~種(zhòng )(用撒布種子的方式種植)。~撒。夏~。春~。
傳揚,傳布:廣~。傳~。~音。~發。~弄。~揚(a.宣揚,傳揚;b.發動)。~放。~映。

詳細釋義


〈動〉
● ● (形聲。從手,番聲。本義:撒種)
● ● 同本義[sow the seeds]
播,種也。——《說文》
其始播百穀。——《詩·豳風·七月》
播時百穀,——《書·舜典》
周棄能播殖百穀蔬。——《國語·鄭語》
● ● 又如:條播;夏播;播田(種田;種植);播植(播種;種植);播谷(播種穀物)
● ● 散布開去,散布得開而遠;傳布[broadcast;spread]
播於諸侯。——《左傳·昭公四年
道大名播。——柳宗元《三戒》
● ● 又如:廣播;播音;播名(傳揚名聲)
● ● 分佈;散布 [be distributed over an area;be dispersed]
又北播為九河。——《書·禹貢》
播余香而莫聞。——張衡《思玄賦》
蒸靈液以播雲。——《文選·嵇康·琴賦》
● ● 又如:播糠眯目(撒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外物雖小,加在自己身上,會傷害本性);播灑(洒水噴地);播馨(散布芳香)
● ● 逃亡 [become a fugitive]
身播國屯。——《後漢書·獻帝紀》
成公播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注:“流移失所。”
● ● 又如:播越(到處流亡);播奔(奔逃)
● ● 遷徙 [move]
彼凌江而建國,始播遷於吾祖。——庾信哀江南賦
● ● 又如:播遷(遷徙,遷移);播徙(流亡遷移)
● ● 背棄,捨棄 [abandon]
播規矩以背度兮,錯權衡而任意。——劉向《思古》
● ● 又如:播棄(拋棄,背棄)
● ● 通“簸”。搖動;簸揚[rock;shake;sway]
播鞀武入於漢。——《論語·微子》
鼓筴播精。——《莊子·人間世》
● ● 布設[arrange]。如:播食(布設食物);播授(布置安插)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
穜也。一曰布也。從手番聲。?,古文播。
說文解字注
穜也。
穜者,?也。?者,穜也。堯典曰:播時百榖。
從手番聲。
補過切。十四、十七部。
一曰布也。
周禮朦注曰:播謂發揚其音。
?,古文播。
九歌:?芳椒兮成堂。補註:?,古播字。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補過切,波去聲。《說文》種也。一曰布也。《廣韻》揚也。《詩·豳風》其始播百穀。《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又放也,棄也。《書·泰誓》播棄犂老。
又《多方》屑播天命。
又散也。《書·禹貢》又北播為九河。《禮·禮運》播五行於四時。《疏》播散五行之氣於四時也。《釋文》舒也。
又《增韻》逋也,遷也。《書·大誥》予惟以爾庶邦,於伐殷逋播臣。
又州名。西南徼外夜郞且蘭地,唐置播州。《韓愈·柳子厚墓誌》劉禹錫當詣播州,子厚願以柳易播。
明萬曆中,平播置遵義平越二府。
又姓。播武,殷賢人。或雲播軌。
又《集韻》《韻會》《正韻》補火切,音跛。義同。《書舜典》,播時百穀。《釋文》播,波左反。
又搖也。與簸通。《莊子·人閑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注》米曰精。播,搖動也。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澤名。在豫州。《史記·禹本紀》滎播旣都。《注》古文尚書作滎波。
又《郭璞·木禾贊》爰有嘉穀,號曰木禾。匪植匪蓺,自然靈播。
又《說文》通作譒。引書,王譒告之。今書作播。

音韻集成


◎ 客家話:[梅縣腔] bo5 [寶安腔] bo5 [客英字典] bo5 [台灣四縣腔] bo5 [客語拼音字彙] bo4 [海陸豐腔] bo5
◎ 粵語:bo3
◎ 潮州話:bua3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paːls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補過戈一合去聲一等合口去三十九過puɑpuɑpuɑpuɑpuɑpuɑpwabo4puahpuah揚也放也棄也說文[掩/種]也一曰布也又姓播武殷賢人補過切五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ꡎꡧꡡbwopwɔ去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歌戈開歌戈去聲開口呼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播種、廣播、點播、播放、傳播、聯播、流播、播映、耬播、播音

相關成語

流離播遷、拈斤播兩、流離播越、東播西流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手,番聲。西周金文中“牧”借為“播”,有播遷、播放之義。本義是下種,撒種。《書‧大誥》:“厥子乃弗肯播,矧(shěn,況且)肯獲。”《隋書‧經籍志三》:“農者,所以播五穀,藝(種植)桑麻,以供衣食者也。”引申為傳布、分散、實行、逃逸等義。這些意義讀bō。又讀bó,通“簸”,搖動。《莊子‧人間世》:“鼓莢播精,足以食十人。”“播”在古書中通“藩”指封建王朝的屬國或屬地。《尚書大傳‧洪範五行傳》:“播國率相行祀。”鄭玄註:“播讀曰藩。”
“播”為傳布、傳揚,如“傳播”、“播散”等。唐代柳宗元《敵戒》:“道大名播。”思想體系精深,名聲得以傳播。“播”也表示逃亡、遷徙。《金史‧禮志》:“宣宗南播,疆宇日蹩。”句中的“播”,就是遷徙。《三國志‧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幽州牧劉虞嘆日:‘賊臣作亂,朝廷播盪,四海俄然,莫有固志。身備宗室遺老,不得自同於眾。今欲奉使展效臣節,安得不辱命之士乎?”“播盪”是動蕩、混亂的意思。唐代張說《入海》二首之二:“金台此淪沒,玉真時播遷。”其中的“播遷”是漂泊的意思。逃散了就遠離故土,於是“播”還可以表示背棄、放棄。西漢劉向《九思‧思古》:“播規矩以背度兮。”放棄了規矩,背離了法度。沿用此義,人們感嘆命運多舛時,常說是上天“播弄”人,意思是上天故意捉弄人。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筆順讀寫
書法欣賞
篆書(2張)隸書(2張)草書(2張)行書(2張)楷書(2張)
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方言集匯

◎ 贛語:bwo5
◎ 客家話:[梅縣腔] bo5 [寶安腔] bo5 [客英字典] bo5 [台灣四縣腔] bo5 [客語拼音字彙] bo4 [海陸腔] bo5
◎ 粵語:bo3
◎ 潮州話:bu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