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School of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是東北大學二級學院,為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單位。

東北大徠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於1995年9月由採礦工程系和礦物工程系組建而成。1997年,瀋陽黃金學院併入東北大學。

歷史沿革


院慶活動
院慶活動
1923年老東北大學成立,設理工科,1924年改為工科。1926年設立采冶學系,1932年停辦。1946年改稱礦冶工程學系,1949年改為瀋陽工學院採礦學系、冶金學系。
1950年,瀋陽工學院改為東北工學院,焦作工學院採礦系、撫順礦專與鞍山工專的採礦系合併入東北工學院採礦系;1952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礦山系的礦區開採專業、山東大學採礦系併入東北工學院採礦系;1960年,礦山機電專業併入採礦系,將採礦系更名為礦山機械化與自動化工程系;1962年,礦山機電專業分出,恢復採礦系;1984年,選礦專業從採礦系分出,成立礦物工程系。
1993年東北大學複名,1995年9月,採礦系和礦物系合併,成立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1997年瀋陽黃金學院併入東北大學,2001年其所屬礦山系、地質系、選冶系的相關專業划入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2013年6月,建築系從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分出,成立江河建築學院。
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信息顯示,學院有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2個,研發中心13個,遼寧省重點實驗室1個,遼寧省工程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
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東北大學深部工程岩體力學與安全創新引智基地
高等學校創新團隊
類別名稱批準時間
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遼寧省礦物材料與粉體技術研究中心2012年
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礦山安全工程技術”研究團隊---
研發中心
瀋陽非金屬礦高效加工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東北大學濾料檢測中心東北大學礦山工程研究所
東北大學礦物材料與粉體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礦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環境工程技術服務中心
東北大學安全工程研究中心遼寧省難採選鐵礦石高效開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遼寧省高新過濾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朝陽東大礦冶研究院東北大學智慧礦山研究中心東北大學非常規地質體力學國際研究中心
中加深部開採創新研究中心------
重點實驗室 
名稱類別批準時間
遼寧省採礦工程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工程重點實驗室2003年
遼寧省礦物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非煤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工程重點實驗室2009年
深部金屬礦山安全開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1年12月
科研成果
國際會議
國際會議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信息顯示,學院建院以來,獲各級獎勵27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及以上獎勵107項。承擔國家“973”、“863”、國家科技攻關、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課題3701項,總經費4億5千萬。發表論文5930篇;出版專著、教材204部;獲國家專利152項,其中發明專利106項;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體15套。
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學院共申報55項,13項獲得批准資助;其中傑出青年基金1項,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9項,青年基金2項,總共獲得資助金額近1400萬元。
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學院共申報40項,18項獲得批准資助;其中面上項目8項,青年基金8項,優秀青年基金1項,應急管理項目1項。
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時間獲獎類別
大型鐵礦山露天井下協同開採及風險防控關鍵技術與應用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礦山圍岩穩定性評價系統2014年中國黃金協會科技進步特等獎
采動圍岩突冒突涌災害分析方法及監測技術2014年采動圍岩突冒突涌災害分析方法及監測技術
硬岩高應力災害孕育過程的機制、預警與動態調控關鍵技術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岩石力學智能反饋分析方法及其工程應用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開採誘發圍岩破壞滲流模型及其工程應用2009年遼寧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岩石破壞滲流模型及工程應2008年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岩石破裂過程失穩及其工程應用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資料來源:

教育教學


師資力量
徠根據2018年11月學院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216人,其中院士2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人,特聘教授2人,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青年長江學者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0人,博士生導師35人,教授56人,副教授55人,高級實驗師10人。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第六屆成員:鞏恩普、任鳳玉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吳立新、朱萬成、馮夏庭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吳立新、馮夏庭、朱萬成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朱萬成、馮夏庭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楊天鴻、印萬忠、朱萬成、李元輝、何 政、楊成祥、袁致濤、顧曉薇、李藝、李艷軍、王植
時間項目名稱級別批准單位
2014教學名師獎(魏德洲)省級遼寧省教育廳
2012教學名師獎(鞏恩普)省級遼寧省教育廳
2010教學名師獎(王青)省級遼寧省教育廳
院系設置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信息顯示,學院有7個教學系(採礦工程系、礦物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地質系、土木工程系、測繪工程系、環境工程系),開設7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置 
系部專業系部專業
採礦工程系採礦工程礦物工程系礦物加工工程
安全工程系安全工程地質系資源勘查工程
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環境工程系環境工程
測繪工程系測繪工程------
教學建設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信息顯示,學院獲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7項;獲國家精品課1門、遼寧省精品課3門;1個國家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遼寧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1篇博士學位論文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及國際羅哈獎(Rocha Medel)。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金屬礦山岩石力學與安全開採虛擬模擬教學實驗中心
教育部質量工程項目:
教育部質量工程項目
時間項目名稱級別批准單位
2014採礦專業工程教育認證建設國家級教育部、財政部
2010特色專業建設點-採礦工程國家級教育部、財政部
2012採礦工程卓越工程師專業建設國家級教育部、財政部
2012採礦工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國家級教育部、財政部
2013東北大學-山東招金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級教育部、財政部
2009特色專業建設點-礦物加工工程國家級教育部、財政部
2007特色專業建設點-安全工程國家級教育部、財政部
遼寧省質量工程項目:
遼寧省質量工程項目
時間項目名稱級別批准單位
2015東北大學採礦與岩土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省級遼寧省教育廳
2008遼寧省岩土力學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省級遼寧省教育廳
---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土木工程省級遼寧省教育廳
2015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安全工程省級遼寧省教育廳
精品課程:
時間名稱級別批准單位
2015精品資源共享課-採礦學省級遼寧省教育廳
2015精品資源共享課-採礦學省級遼寧省教育廳
2014精品資源共享課-普通地質學省級遼寧省教育廳
2009精品課程-系統安全工程省級遼寧省教育廳
2009精品課程-岩石力學省級遼寧省教育廳
2008精品課程-採礦學(第二版)國家級教育部
2008精品課程-普通地質學省級遼寧省教育廳
遼寧省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
名稱負責人時間
採礦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王青等2014
面向卓越土木工程師培養的結構類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研究與實踐康玉梅等2014
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岩石力學教學改革與實踐朱萬成等2014
PBL教學法在土木工程專業學科競賽中的應用與實踐研究梁力等2014
礦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魏德洲等2012
創新型地學人才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鞏恩普等2012
教學成果:
時間名稱獲獎類別負責人
2014《採礦學》教材建設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王青
2013礦業類高等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魏德洲
2013地學研究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與探索遼寧省教學成果二等獎鞏恩普
2011雜訊與振動控制網路課程第十一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苑春苗
2008培養新型礦業資源勘查人才的途徑及對策研究遼寧省教育教學‘十一五’中期優秀成果三等獎黃菲
2009採礦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實踐第六屆遼寧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王青
2005岩石破裂過程數值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唐春安等
學科建設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信息顯示,學院有4個博士后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 學位授予
博士后流動站:礦業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力學、安全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礦業工程、力學、土木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礦產普查與勘探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礦業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工程力學、環境工程
• 重點學科
類別學科名稱
國家重點學科採礦工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礦物加工工程
遼寧省重點學科(一級學科)礦業工程
遼寧省重點學科(二級學科)工程力學、結構工程、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
資料來源:

學校文化


院徽
院徽
院徽
院徽設計方案:
1.院徽整體設計以東北大學校徽為藍本,主體標識由英文字母“R”、“C”的藝術化變體組合而成,其中“R”代表Resources即資源,”C“代表Civil engineering即土木工程。
2.院徽圓型外觀仿效中國古典房屋瓦當裝飾,突出學院學科特質;內部”R”、”C”變體則仿繪敦煌飛天壁畫線條,寓意學院建設穩中有升,蒸蒸日上。
3.院徽內圖線條溫和流暢,富於變化,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陰陽相生的哲學觀點,取義事物平衡發展的和諧理念,寓意學院各項事業日新月異,協同發展。
4.院徽配色主體為中國紅、東大藍。紅色取色國旗中國紅,藍色取色東大校旗藍,雙色相彰,寓意學院堅承“自強不息,知行合一”的東大校訓,與時俱進,永葆活力。
院訓
院訓
院訓
德以懷遠,學以精工
1.德以懷遠——文引出東漢王充《論衡·別通篇》:“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德指德行,品格;懷遠意指廣闊的胸襟、廣博的學識使他信服。德以懷遠即指以高尚的品行、博雅的風貌與人交知,寓意:憑務實奮進的資土精神立德樹人,以自強不息的東大情懷德行高遠。
2.學以精工——意指治學嚴謹,求學篤實。師者,學術精深、學問博遠,以精於事業;生者,勤學好問,博學篤思以精於學業。工,自古有專致、鑽研的意思,院訓中既指代勤勉嚴謹的治學精神,也意在突出學院工科特色。

學校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王立慧
執行院長韓躍新
副院長車德福、楊天鴻、王忠安
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兼副院長李元輝
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劉維
資料來源:

知名校友


姓名備註
梁思成台灣中研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委員。美國耶魯大學兼任教授,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建築師。
馬在田勝利油田的早期開發者,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淀佐1990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錢鳴高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寶琛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於潤滄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傳堯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1年當選俄羅斯聖彼德堡工程科學院院士。
劉炯天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