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定奎

唐定奎

唐定奎(1833—1887),字俊侯,安徽合肥(今肥西柿樹崗鄉唐五房圩人),清朝將領。譜名家祥,排行老五,唐殿魁弟。團首出身,偕兄以團首身份加入淮軍銘字營,轉戰江蘇。從劉銘傳剿捻於山東、河南、安徽、湖北,積功累擢副將,賜花翎。勇號與勛賞:勉勇、呼登巴圖魯、花翎、黃馬褂、建威將軍、謚果介。官至福建陸路提督。

人物生平


唐定奎圖片
唐定奎圖片
咸豐年間,唐殿魁與弟唐定奎等在鄉辦團練,同治元年(1862年)唐殿魁與弟唐定奎率鄉勇從劉銘傳加入淮軍,克南匯、川沙、奉賢、金山衛、拓林等城。同治二年四月攻克楊舍,八月破江陰城,九月克無錫。同治三年,攻克常州,生擒敵首陳坤書。同治四年,增募所部達到三千人。同治五年,授浙江衢州鎮總兵。同治六年,調任廣西右江鎮。同治六年(1867年)擔任總兵之職的唐殿魁戰死於湖北尹隆河,年僅36歲。
唐定奎接待其兄統領三千舊部。因戰功卓著,很快以提督記名,成為淮軍中一員驍將。同治九年(1870年),劉銘傳奉旨督辦陝西軍務,因積勞成疾,調唐定奎接統銘字、武毅等軍。同治十年(1871年),唐定奎回防徐州。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政府在美國慫恿下藉口右商船避風停泊台灣而被高山族劫殺,出兵三千入侵台灣。船政大臣沈葆楨請授,李鴻章舉薦,同治帝命唐定奎率武毅銘字軍十三營6500人分批自徐州出發,租輪於7月至台灣。駐紮鳳山(今高雄)擇險分屯,日軍退守龜山,挑動土著與漢人相仇斗。唐定奎曉諭當地高山族和漢族人民團結對敵,修城築磊為戰備。當時天氣炎熱,疫癧流行,,士兵死有千餘人,唐定奎體恤周到,軍心穩定,鬥志昂揚。日軍力怯而退。楓港、獅頭諸番山(高山族村社)結黨屢出劫害良民。光緒元年(1875年)游擊王開俊進剿遭伏擊身死。唐定奎令諸將分道進兵,伐山開路,分遣七營屯東港南勢湖,自己率領四營首當其衝攻破內外獅頭等社。凡協從者一經歸順即給衣履酒食,宣示朝廷德威。脅從十餘社,並在此設立招撫局,立約七條,即:“遵剃髮、編戶口、獻凶逆、禁仇殺、立總目、墾番地、設番塾”。以龜紋番社首領任諸社總目,赦其脅從。自此台南大定。
光緒三年(1877年),唐定奎從福建帶武毅軍八營,馬步水雷各一梢,4000多兵力移住江陰,分左右倆軍在黃山之南紮營駐守,督師江陰,演兵操防,在高巷建火藥庫,於黃山設電報局,修治狼山,福山炮台,光緒九年(1883年)底,中法戰爭爆發。翌年5月,法國艦隊入侵我國領海,染指台灣。清政府急招力主抗法在家養病的劉銘傳加以巡撫頭銜督辦台灣軍務。唐定奎以福建陸軍提督守土有責,依然支撐著病體赴防。他命左軍張景春接統江陰防務,親率右軍高章元4個營渡海入台,成為劉銘傳抗擊法軍保衛台灣的主力。8月首戰基隆告捷,殺法軍三、四百人。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發戰爭結束后,劉銘傳受命為首任台灣巡撫。唐定奎病請開缺,留高章元部,自己仍回到江陰。光緒十三年(1887年)於江陰病故。遺體奉詔歸葬故里(肥西與六安交界的雙河鎮西街外青龍庵舊址)。在江陰建將軍墳――“衣冠冢”,敇建功臣專祠――唐公祠)。歲月悠悠物換星移,唐定奎將軍墳――“衣冠冢”依然、“唐公祠”古建築基本完好,唐定奎這位晚清傑出愛國名將,但願歷史不要忘記。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一·列傳二百十八》中記載:同治六年,殿魁戰歿永漋河,定奎方省母回里,奔赴軍,誓殺賊復仇,遂代領兄舊部,轉戰河南、山東。六年,殄任柱於贛榆,破賴文光於壽光,所部殺賊最多。東捻平,以提督記名。七年,從剿西捻於直隸、山東,賜號呼敦巴圖魯。銘軍凱旋,告歸終養。九年,丁母憂。劉銘傳赴陝西剿回匪,調定奎接統銘武軍,定奎請終制,命俟陝西軍事平,回籍終制。十年,定奎回防徐州。
十三年,日本擾台灣,生番滋事。同治帝批准船政大臣沈葆楨奏請援師,李鴻章薦定奎率所部往。七月,至台灣,駐鳳山,擇險分屯。龜紋番社引日兵與刺桐腳庄民尋仇相閧,定奎示以兵威,日人引去。時疫流行,士卒先後死千餘人,定奎拊循周至,兵氣不衰,賜黃馬褂
楓港、獅頭諸社番屢出戕害良民,光緒元年,游擊王開俊進剿,中伏死。內外番社結黨劫殺,各社就撫,皆懷觀望。定奎分遣七營屯東港南勢湖,自率四營當其沖,葆楨檄諸軍並聽節制。定奎上書陳兵事,略曰:“逆番晝伏莽中,夜燎山頂,精於標槍,伺間輒發。專恃深林密箐,狙擊我師,我進彼隱,我退彼見。今欲掃其巢穴,必先翦其荊棘。宜增募土勇,導引兵丁,隨山刊木,務絕根株,然後分道進兵,草剃擒獮。其有奸民接濟鹽米火藥者,按軍法,庶幾一舉可以成功。”葆楨據以入告。於是開山進兵,攻克萃山、竹坑、本武諸社。獅頭社猶負險抗拒,定奎令諸將得險即守,自剿獅頭兩社,別遣師扼斷外援,遂攻下之。移營駐守,被脅十餘社皆歸命,給衣履酒食,譯示朝廷威德,咸受約束。設招撫局,示約七條,曰:遵剃髮,編戶口,獻凶逆,禁仇殺,立總目,墾番地,設番塾。以龜紋番酋充諸社總目,赦其脅從。台南大定,詔褒獎,命內渡休養士卒。授直隸正定鎮總兵。尋擢福建陸路提督。
沈葆楨調兩江總督,奏統所部駐防江陰。九年,傷發乞休,不允。法越用兵事起,海防戒嚴,詔促力疾赴防。十一年,和議定,病請開缺,允之。十三年,卒,優恤,謚果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