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得勝街道的結果 展開

得勝街道

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下轄街道

徠得勝街道,隸屬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地處旅順口區中南部,以原市場街道、原得勝街道兩個街道地域範圍為新街道地域範圍,行政區域面積13.4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原市場街道
清屬金州廳旅安社。
沙俄侵佔時,屬關東州旅順市。
日本侵略者侵佔時期,屬關東州廳旅順市役所,境內設鮫島、鯖江、土屋、新町、元寶分區。
民徠國三十四年(1945年),旅順市設大眾、文化、光明、新華4行政區,時屬文化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月,大眾與文化區合併為大眾區,光明與新華區合併為光明區,屬大眾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大眾區與光明區合併為旅順市市內區。
1954年,3坊公所改居民委員會,屬旅順市第一區人民政府。
1955年7月,惠民、建新、趙家溝3居民委員會合併為市場街道,屬旅順市人民委員會。
1960年4月,旅順城區組建海鷹公社,撤銷市場街道,保留居民委員會。
1962年8月,成立市場管區,屬海鷹公社。
1970年8月,成立市場街道革命委員會,屬海鷹公社革命委員會。
1979年11月,撤銷海鷹公社,恢復市場街道,屬旅順口區革命委員會。
1981年4月,屬旅順口區人民政府。
原得勝街道
清屬金州廳旅安社。
沙俄侵佔時,屬關東州旅順市。
日本侵略者侵佔時期,屬關東州廳旅順市役所,境內設朝日、乃木、青葉、土屋分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旅順市設大眾、文化、光明、新華4行政區,時屬光明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月,大眾區與文化區合併為大眾區,光明區與新華區合併為光明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大眾區與光明區合併成立旅順市市內區,轄12坊,其中友和、得勝2坊屬現得勝街道。
1954年4月,2坊公所改居民委員會,屬旅順市第一區人民政府。
1955年7月,由友和、得勝居民委員會合併為得勝街道,屬旅順市人民委員會。
1960年4月,旅順城區組建海鷹公社,撤銷得勝街道,保留居民委員會。
1962年8月,成立得勝管區,屬海鷹公社。
1970年8月,成立得勝街道革命委員會,屬海鷹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1年4月,屬旅順口區人民政府。
撤併后
2019年11月29日,根據《大連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旅順口區部分街道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決定撤銷市場街道、原得勝街道,重新設立得勝街道,以原兩個街道地域範圍為新街道地域範圍,街道辦事處駐地為原得勝街道辦事處駐地(旅順口區黃金街7-19號)。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得勝街道轄7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黃金社區黃金街7-19號。
光輝社區九三社區迎春社區長興社區
黃金社區立新社區大華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得勝街道地處旅順口區中南部,以原市場街道、原得勝街道兩個街道地域範圍為新街道地域範圍,行政區域面積13.4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原市場街道轄區總人口22425人。另有流動人口2423人。總人口中,男性11101人,佔49.5%;女性11324人,佔50.5%;14歲以下2025人,佔9%;15~64歲16853人,佔75.1%;65歲以上3547人,佔15.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1782人,佔97.1%;有滿、蒙古、朝鮮等12個少數民族,共643人,佔2.9%。2011年,人口出生率5.3‰,人口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長率-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625人。
2011年末,原得勝街道轄區總人口3140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1408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3282人。總人口中,男性14867人,佔47.3%;女性16541人,佔52.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另有滿、蒙古、朝鮮、回等7個少數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4.8‰,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長率-2.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908.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原市場街道財政總收入0.5億元,比上年增長10%。
2011年,原得勝街道財政總收入1.3億元,比上年增長25%。

工業

原市場街道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0.1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0.6億元,2011年達到1.9億元,比上年增長4.5%,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8%。2011年,原市場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0.1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5億元,比上年增長0.1%。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1家,職工0.2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8億元,比上年增長0.1%。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
原得勝街道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0.4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0.9億元,2011年達到4.9億元,比上年增長24.5%,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3.8%。2011年,原得勝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0.3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5億元,比上年增長0.8%。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12家,職工0.4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8億元,比上年增長1~8%。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3家。

商業

2011年末,原市場街道有商業網點1048個,職工4733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8億元,比上年增長3.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6億元,比上年增長3.8%。2011年,進出口總額8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進口2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3%,主要產品有機械設備;出口2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9%,主要產品有服裝、海鮮等,銷往2個國家和多個地區。
2011年末,原得勝街道有商業網點1573個,職工7099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2.8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6億元,比上年增長23.8%。2011年,進出口總額18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6%;其中進口12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9.3%,主要產品有機械設備;出口6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6.9%,主要產品有服裝、海鮮等,主要銷往2個國家和多個地區。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原市場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3個,會員300個,創作完成的文藝作品有書畫、攝影、文學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個,演職人員200人,劇院1座,座位1000個,年演出20場次,觀眾達2萬人次;電影公司1個,電影放映單位I個,電影院1座,座位800個,年放映300場次,觀眾達10000人次;俱樂部4所;文化專業戶30個;文化站3個,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4個,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藏書10萬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還有社區街道電子閱覽室、網吧等娛樂設施。
2011年末,原得勝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5個,會員700個,創作完成的文藝作品有書畫、攝影、文學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4個,演職人員400人,劇院1座,座位1300個,年演出50場次,觀眾達6萬人次;電影公司1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電影院1座,座位1000個,年放映800場次,觀眾達20000人次;俱樂部10所;文化專業戶70個;文化站2個,建築面積44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9個,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藏書25萬冊;檔案館1個,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還有社區街道電子閱覽室、網吧等娛樂設施。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市場街道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1000人,專任教師58人;小學1所,在校生2500人,專任教師4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200人,專任教師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35人;高職(專科)院校2所,在校生1000人。主要學校有實驗中學、旅順第五十五中學、第二高級中學、旅順職業技術高中、大連廣播電視大學旅順分校。2011年,教育經費達0.9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8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7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2%、3%、4.8%、2.1%。
2011年末,原得勝街道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1700人,專任教師108人;小學3所,在校生3500人,專任教師6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200人,專任教師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35人;高職(專科)院校2所,在校生1000人。2011年,原得勝街道教育經費達28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70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400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21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9.4%、24.5%、13.5%、9.4%。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原市場街道有體育場地2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徒步走、趣味運動會。100%的城市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
2011年末,原得勝街道有體育場地2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健步走、趣味運動會等活動。100%的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原市場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個;病床600張。專業衛生人員674人。

社會保障

2011年,原市場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9戶,人數471人,支出166.9萬元,比上年增長7.5%,月人均295.2元,比上年增長8.3%;城市醫療救助4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20人次,共支出7.68萬元,比上年增長2.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4人,軍休所1個。街道便民服務中心1個,社區便民服務站3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4個,使1015人(次)困難群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1103人,有454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3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40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0.1%。
2011年,原得勝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0戶,人數475人,支出169萬元,比上年增長9.4%,月人均296.5元,比上年增長8.7%;城市醫療救助7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45人次,共支出12.7萬元,比上年增長3.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8人,軍休所1個。街道便民服務中心1個,社區便民服務站4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5個,使1415人(次)困難群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3103人,有754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3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80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1%。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將原乃木町三丁目取名得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