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澳大利亞國防軍的海上組成部分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英語:Royal Australian Navy,艦艇前綴:Her Majesty's Australian Ship,HMAS)是澳大利亞國家武裝力量的海上分支,澳大利亞國防軍的海上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百年海軍之一,名義上向英國女王陛下和澳大利亞總督負責,實際上受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和澳大利亞總理指揮。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的前身英國皇家海軍澳洲殖民地分艦隊組建於1909年,1911年7月10日英王喬治五世正式將該艦隊更名為“皇家澳大利亞海軍”(RAN),作為獨立的國家武裝力量皇家澳大利亞海軍從這時開始登上歷史的舞台。

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和戰後不斷地紛爭,截至2015年皇家澳大利亞海軍常備兵役總規模1.4萬人,預備役兵力1萬人,下轄各式艦艇近50艘,總噸位近18萬噸。皇家澳大利亞海軍當前正致力於從傳統的海軍作戰方式向靈活性和多重任務能力方向轉變,以更好地服務於地區和全球安全利益以及和平時期國家戰略目標。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澳大利亞地緣態勢
澳大利亞地緣態勢
澳大利亞是一從大英帝國殖民地脫胎而成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其海軍的發展也經歷了漫長的坎坷之路。在1788到1859年間,澳大利亞的海上防禦完全依靠駐紮在悉尼的英國皇家海軍艦隊提供。1900年英國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次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擁有了一定的自治權。在1859年到1913年間,澳大利亞一直作為英國一個獨立的海軍基地,在此期間,英國海軍一支小型艦隊駐紮在澳大利亞水域。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后,該艦隊由澳大利亞聯邦維持和控制,最終該艦隊人員逐步換成了澳大利亞人。

正式成立

帕拉瑪塔號驅逐艦
帕拉瑪塔號驅逐艦
1909年,英國決定在澳大利亞水域部署一支至少包括1艘戰列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6艘驅逐艦、3艘潛艇和一定數量軍輔船組成的海軍艦隊。1909年8月19日,英國海軍部和澳大利亞政府進行了詳細的討論,最終決定組建澳大利亞艦隊。該艦隊的第一批艦艇“亞拉”(HMASYaarr)號和“帕拉瑪塔”(HMASPaarrmatta)號驅逐艦,於1910年11月抵達澳大利亞。1911年7月10日,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正式將該艦隊更名為“皇家澳大利亞海軍”(RAN)。
沃瑞格號驅逐艦
沃瑞格號驅逐艦
1912年6月,該艦隊第三艘艦艇“沃瑞格”(HMASWarrego)號驅逐艦在悉尼服役,1913年“澳大利亞”號戰列巡洋艦和“墨爾本”號和“悉尼”號輕巡洋艦到達澳大利亞海域。1913年10月4日,澳大利亞艦隊首次進駐悉尼港,同年10月,這些艦艇的控制權正式移交給澳大利亞海軍,標誌著英國皇室對澳大利亞海軍力量的直接控制宣告結束,在此期間,為了培養海軍軍官,澳大利亞海軍在季隆(澳大利亞東南部港口城市)成立了皇家澳大利亞海軍學院,1915年該學院遷移到傑維斯灣。

早期規模

澳大利亞號戰列巡洋艦
澳大利亞號戰列巡洋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澳大利亞海軍艦隊現役軍人共有3800人,有1艘戰列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2艘潛艇和相當數量的保障及輔助船艇。一戰中,澳大利亞海軍的艦艇和人員已經成為英國皇家艦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在英國海軍的所有戰區都可以見到澳大利亞海軍的艦艇和人員。戰爭結束時澳大利亞海軍現役軍人人數達到5263人,此外在澳大利亞本土還有預備役軍官76名,預備役士兵2350人,在海外有51名海軍預備役軍官和1775名預備役士兵。

一戰時期

AE2號潛艇
AE2號潛艇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在一戰時的主要任務是保護澳大利亞的港口、運輸船舶和貿易航道。澳大利亞海軍的艦艇在執行護航過程中,悉尼號輕巡洋艦發現並摧毀了德國的“大白鵝”(Emden)號輕巡洋艦,贏得了澳大利亞海軍的第一次勝利。澳大利亞海軍在加利波利戰役中也發揮了相當大的支持作用,該國的AE2號潛艇在這次戰役中成為盟軍第一艘穿越達達尼爾海峽的艦艇,但該艇最終還是於1914年9月14日被土耳其海軍艦艇擊沉。另一艘潛艇AE1號於1915年4月30日,在被逼入達達尼爾海峽的危險水域后,由其艇員鑿沉。這兩艘潛艇是澳大利亞海軍在一戰中損失的唯一一型艦艇。

海軍假日

1918年停戰之後,按照1922年簽署的《華盛頓條約》的要求,澳大利亞號戰列巡洋艦於1924年在悉尼被鑿沉。然而戰後澳大利亞海軍的戰鬥序列中卻增加了6艘潛艇和5艘驅逐艦,另外在戰鬥序列外還有1艘驅逐艦和一定數量的單桅帆船。所有這些艦艇都是從英國獲得的。1924年澳大利亞海軍決定採購兩艘10000噸的巡洋艦和2艘潛艇,後來又決定在悉尼的科考圖船廠建造1艘水上飛機母艦。1928年兩艘1萬噸的巡洋艦服役,分別命名為“澳大利亞”號和“堪培拉”號。1929年,兩艘潛艇“奧克斯利”(HMASOxley)號和“奧特韋”(HMASOtway)號也開到了澳大利亞海域。水上飛機母艦於1929年服役,命名為信天翁(HMASAlbatross)號。
澳大利亞號重型巡洋艦
澳大利亞號重型巡洋艦
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由於資金短缺,澳大利亞海軍不得不壓縮規模,海軍學院被迫從傑維斯灣遷走,合併到位於維多利亞港的海軍基地內。海軍力量銳減到3117人,外加131名海軍輔助維修人員,海軍預備役人員為5446人,同年,“奧克斯利”號和“奧特韋”號潛艇返回英國。1933年,澳大利亞海軍新增加了5艘驅逐艦,以取代老舊的艦艇。這些艦艇也不是新艦艇,都是一戰期間英國海軍建造的。在隨後的和平年代里,澳大利亞海軍艦隊又增加了3艘輕巡洋艦。“信天翁”號水上飛機母艦轉讓給英國海軍,在悉尼又建造了另外2艘單桅帆船。

二戰時期

堪培拉號重型巡洋艦
堪培拉號重型巡洋艦
在1939年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澳大利亞海軍又一次發揮了巨大作用,為保衛澳大利亞的海上交通線和支援盟國海軍作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澳大利亞面臨著遭受直接打擊的危險,海軍艦艇成為該國第一道防線。在戰爭爆發時,澳大利亞海軍現役部隊人員有5010人,擁有2艘重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5艘驅逐艦、3艘單桅帆船,以及大量的保障和輔助船艇。而且澳大利亞本身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間比美國要早得多,作為英聯邦國家在1939年9月3日就已經對德國宣戰.
珀斯號輕型巡洋艦
珀斯號輕型巡洋艦
二戰中,澳大利亞海軍和盟國海軍一起參加了在爪哇海、巽他海峽、珊瑚海、薩沃島和仁牙因灣的海戰。在戰爭中,澳大利亞海軍遭受了巨大損失,重巡洋艦“堪培拉”號、輕巡洋艦“悉尼”號和“珀斯”(HMASPerth)號沉沒,此外還喪失了4艘驅逐艦、2艘單桅帆船和約30艘其他艦艇。約2170名澳大利亞海軍官兵喪生。到1945年7月戰爭結束時人員已擴充到接近37000人,並派出10艘艦艇參加日本投降儀式。

戰後時期

澳海軍的美製查爾斯·亞當斯級驅逐艦
澳海軍的美製查爾斯·亞當斯級驅逐艦
二戰結束以後,澳大利亞海軍參加了在朝鮮、印度尼西亞、越南,以及1991年在海灣地區發生的戰爭.近年來澳大利亞海軍在遍布全球的聯合國維和行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索馬利亞、柬埔寨、盧安達東帝汶等到處都有澳大利亞海軍人員的身影。艦艇方面,50年代皇家澳大利亞海軍通過接收兩艘英制尊嚴級航空母艦,命名為悉尼號和墨爾本號,建立了海軍艦隊航空兵部隊。在之後的數十年中的冷戰期間,澳海軍中的主戰艦艇基本都以英美製艦艇為主,例如英國大膽級驅逐艦、江河級護衛艦、美國查爾斯·亞當斯級驅逐艦、佩里級護衛艦等。
堪培拉級戰略投送艦
堪培拉級戰略投送艦
八十年代後期,澳大利亞深刻認識到自身在造艦工業上的不足,沒有自主研製大噸位主戰水面艦艇的能力,隨即展開一項名為“新水面作戰艦艇”(New Surface Combatant,NSC)的計劃,旨在通過積極採購西方軍火市場上現有的設計,搭配澳大利亞自行開發的作戰系統,並根據澳大利亞的需求來選擇裝備,最後再轉移到本土建造,提高本土造艦能力,在這一計劃下,澳新軍團級護衛艦這一新時代主戰艦艇便應運而生。之後霍巴特級驅逐艦、堪培拉級戰略投送艦的誕生也是澳方積極與西方造艦業合作的產物。皇家澳大利亞海軍的艦艇戰技水平得到長足提升。

組織架構


庫塔巴爾海軍基地一隅
庫塔巴爾海軍基地一隅
現行澳大利亞組織架構為司令部艦隊負責制,最高指揮機構為海軍司令部(Naval Headquarters,NHQ),海軍司令部內最高長官為首席海軍司令官(ChiefofNavy,三星上將軍銜),首席海軍司令官向國防部長負責;海軍司令部下轄兩個指揮分部,分別是艦隊司令部和戰略司令部,其中艦隊司令部主要對各艦隊行使指揮和管轄權,戰略司令部主要進行後勤、物資、工程和教育培訓等方面的工作;艦隊司令部下轄庫塔巴爾海軍基地、斯特林海軍基地、凱恩斯海軍基地、庫納瓦拉海軍基地和沃特瀚海軍基地,澳海軍大部分艦艇均隸屬於這五個基地的艦隊。

主要艦艇


圖片艦名/級數量服役時間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堪培拉級戰略投送艦
(Canberraclass)
22014年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澳新軍團級護衛艦
(Anzacclass)
81996年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阿德萊德級護衛艦
(Adelaideclass)
31985年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柯林斯級潛艇
(Collinsclass)
62000年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阿米代爾級巡邏艇
(Armidaleclass)
132005年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休恩級獵雷艇
(Huonclass)
61997年
盧因角級海洋調查船
(Leeuwinclass)
62000年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帕魯瑪級海洋調查船
(Palumaclass)
21989年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喬勒斯號船塢運輸艦
(HMASChoules)
42011年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成功號補給艦
(HMASSuccess)
11986年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天狼星號補給艦
(HMASSirius)
12006年

軍服軍銜


軍服式樣

現皇家澳大利亞海軍的軍服與英國皇家海軍的軍服一脈相承,很多地方非常相似,細節方面融入澳大利亞的本土特色,在分類上大體分為三種,即軍官服、士官(資深水手)服和士兵(初級水手)服,每種有正裝、禮服、常服和作戰服等小類。
軍官服
軍官夏季正裝帶佩劍
軍官夏季正裝帶佩劍
軍官冬季正裝帶佩劍
軍官冬季正裝帶佩劍
軍官夏季禮服
軍官夏季禮服
軍官冬季禮服
軍官冬季禮服
軍官冬季常服
軍官冬季常服
軍官夏季常服
軍官夏季常服
士官服
士官夏季正裝
士官夏季正裝
士官冬季正裝
士官冬季正裝
士官冬季宴會禮服
士官冬季宴會禮服
士官夏季宴會禮服
士官夏季宴會禮服
士官冬季常服
士官冬季常服
士官夏季常服
士官夏季常服
士兵服
士兵夏季正裝
士兵夏季正裝
士兵冬季正裝
士兵冬季正裝
士兵冬季禮服
士兵冬季禮服
士兵夏季禮服
士兵夏季禮服
士兵夏季常服
士兵夏季常服
士兵夏季常服
士兵夏季常服
作戰服
艦上作戰服
艦上作戰服
陸上/特種作戰服
陸上/特種作戰服
寒帶作戰服
寒帶作戰服

軍銜式樣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軍銜分為十二個等級制度,最高等級為榮譽皇室等級,只授予過菲利普親王,因此實際上只有十一個。
如下圖,從左到右分別是海軍軍官學員、海軍准尉、海軍少尉、海軍中尉、海軍上尉、海軍少校、海軍中校、海軍上校、海軍少將、海軍中將、海軍上將。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未來展望


舾裝中的堪培拉級
舾裝中的堪培拉級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在本世紀前十年正處在裝備大換代的時期,旨在達到澳大利亞國防部2009年度國防白皮書《新時代保衛澳大利亞:力量2030》中提出到2030年代澳大利亞海軍將要建成一支強大的藍水海軍之目標。為此,澳大利亞接連推出了一系列的新艦艇與裝備替換計劃,包括已經服役的堪培拉級戰略投送艦(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外銷版本)、正在建造即將服役的霍巴特級驅逐艦(西班牙阿爾瓦羅·巴贊級護衛艦外銷升級版本)。
準備下水的霍巴特級驅逐艦
準備下水的霍巴特級驅逐艦
此外正在實施的新艦艇與裝備替換計劃包括SEA142/39項目(科林斯級潛艇升級和新型重型魚雷採購)、SEA1000項目(科林斯級潛艇替換)、SEA1654項目(成功號補給艦替換)、SEA5000項目(澳新軍團級護衛艦替換規劃)、JP2048項目(澳大利亞海軍登陸艇替換)、AIR9000項目(澳大利亞海軍航空兵直升機替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