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郎機
火炮
佛郎機是15世紀後期至16世紀初期流行於歐洲的一種火炮,佛郎機炮來源於鷹炮,15世紀的鷹炮(falconetto)[意],其名源於老鷹(falcone)[意]。佛郎機,能連續開火,彈出如火蛇,又被稱為速射炮。當時是由葡萄牙人傳入中國的,明代稱葡萄牙為佛郎機,所以就將此炮命名為佛郎機炮。
佛郎機
明人對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稱謂。本是近代以前土耳其人﹑阿拉伯人以及其他東方民族泛指歐洲人所用的名稱。印度斯坦語作Farangi﹐波斯語作 Firangi﹐均為法蘭克(Frank)一詞的誤讀。法蘭克是6世紀征服法蘭西地方的一個日耳曼族部落集團。伊斯蘭教徒同他們早有接觸﹐故後世稱歐洲人 ﹐同時也稱西方的基督教徒為佛郎機。中國人稱葡萄牙為佛郎機則是從東南亞的伊斯蘭教徒口中傳來的。
佛郎機大炮有4大優點:
一.射速快。以重型佛郎機大炮“無敵大將軍”為例“每炮母炮載以炮車,配子炮3門,射時子炮裝入母炮,射畢取出。再裝填第二個子炮。”根據實際操演,前三炮射擊總共費時不到20秒,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
二.散熱快。由於后裝炮前後相通,空氣流通,且炮管較薄,易於散熱。散熱快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續射擊的能力,也減少了火藥自燃的可能性。
三。子炮的容量確定。容量決定了火藥的裝填量,因此不會發生因過填裝而導致的炸膛事故。
四。子炮是鐵鑄的,可以承擔一部分火藥壓力,使炮腹的壽命增長,此外子炮損壞了(多是出現裂縫)一個,不影響火炮的射擊性能。
無敵大將軍炮(大將軍炮改製為佛郎機型)
1514年,明正德九年,葡萄牙人乘船來到中國廣東沿海,開始和明朝交往,當時人即稱之為佛郎機。
1554年,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殖民者賄買海道副使汪柏,獲得澳門的居住權,之後以每年向明朝政府繳納租金、商業稅費的方式獲得經商交易的許可。
1571年,明隆慶五年,西班牙人東來侵佔呂宋(今菲律賓),並以此為基地,向中國擴展侵略勢力。明朝人因對葡萄牙和西班牙區別不開,也把在呂宋的西班牙人稱為佛郎機。另外,佛郎機又是佛郎機炮的簡稱,清代還有把法蘭西也叫做佛郎機的。
1887年12月1日,至清朝統一中國后改成只繳納租金,葡萄牙強迫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割走澳門。
坤輿萬國圖部分
1608年《坤輿萬國全圖》中對弗朗機地理位置有明確的標註,同時當代法國位置標註為“弗朗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