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旱獺
嚙齒目、松鼠科動物
喜馬拉雅旱獺(學名:Marmota himalayana)別名哈拉、雪豬,屬於嚙齒目、松鼠科、旱獺屬的一種大型地棲嚙齒類哺乳動物,體呈棕黃褐色,並具散在黑色斑紋,體型粗壯而肥胖,尾短。喜馬拉雅旱獺為穴居、群居動物,洞巢成家族型,是青藏高原特有徠種,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以及與中國接壤的尼泊爾等國的青藏高原邊緣山地,為該區域內鼠疫的主要儲存宿主,是青藏高原區域鼠疫預防的重點監控對象。
喜馬拉雅旱獺
自鼻端經兩眉間到兩耳前方之間有似三角形的黑色毛區,即“黑三角”,此黑三角愈近鼻端愈窄,色調愈黑。嘴四周為黃白色、淡棕黃色或橘黃色。眼眶黑色,面部兩頰到耳外側基部呈淡黃褐色或棕黃色。明顯有別於“黑三角”。耳殼呈深棕黃色或深黃色。頸背和體背部同色,呈沙黃色。毛基黑褐色,中段草黃色或淺黃色,毛尖黑色。背部至臀部黑色毛尖多顯著,常形成不規則的黑色細斑紋。體側黑色,肛門和外陰周圍染深棕色或深棕黃色。四肢和足上面呈淡棕黃色或沙黃色,下面與體腹面同色。足掌和爪黑色。尾背面毛色同背部,毛端約1/4為黑色或黑褐色;尾腹面近基部1/2為棕黃色或褐黃色,端部1/2為黑褐色。毛色隨年歲、地區不同而變異。幼體毛色多較成體灰黃或暗,有少數白化個體。
頭骨粗壯結實,略似三角形,眶上突發達,向下方微彎,眶間區凹陷較淺而平坦,顴骨後部明顯擴張,鱗骨前下緣的眶后突甚小、不顯現,矢狀脊較低。枕骨大孔前緣呈半橢圓形。齶弓狹長,其後緣超過頜骨后緣。下頜骨的喙狀突后緣近乎垂直,不顯著向後彎曲,喙狀突與關節突之間的切跡深而較窄。齒式為22枚,上門齒大,唇面無縱溝。
合併圖冊
喜馬拉雅旱獺主要以採食草本植物來維持基本的生存,對洞口附近的草較少取食。在自然界中,對於放到洞口的多類食品(包括青草)均不取食。喜食帶有露珠的嫩草莖葉、嫩枝。偶爾也會捕捉一些昆蟲與小型嚙齒動物作為食物,有時也會到農作區附近偷食青稞、燕麥、油菜、洋芋等作物的禾苗、莖葉。初春時候,青草尚未發芽,喜馬拉雅旱獺也會挖食草根。
徠喜馬拉雅旱獺為群居動物,洞巢為家族型。每一個家族都是由一對異性親獺與一二齡仔獸組成。有時數個家族聚居,曾在一洞中發現冬眠旱獺24隻。在夏季也有一洞一獸情況。它們共同居住於一個洞系之中,幼崽性成熟后離開。
旱獺洞典型,分為臨時洞和棲居洞,棲居洞又分為冬洞和夏洞兩種類型。冬洞的內部結構比較複雜,有幾個洞口,洞口前面有土丘。洞口又被分為外洞口與內洞口,外洞口的直徑是40厘米左右,內洞口的直徑在20厘米左右。洞道的形狀類似於大半圓,由洞口開始慢慢向下傾斜,逐漸和地面平行。洞穴內墊著厚厚的乾草。洞內溫度比較穩定,窩巢內四季的溫度均保持在0℃以上,但不超過10℃。喜馬拉雅旱獺一般只會築一個窩巢。冬洞與夏洞都可以作為繁殖與休息的場所。臨時洞內部構造比較簡單,只有室而無窩巢。洞道的長度不超過2米,大約有1—2個洞口,多分佈在棲息洞和覓食場所周圍,作躲避天敵之用,亦可作為夏季中午的歇涼地。凡是有旱獺棲居的洞穴,洞口寬廣結實,光滑油潤,無草,出入踐踏的足跡明顯,有強烈的鼠臭味,入口處有新鮮的糞便,夏季有蠅出入;廢棄洞陳舊而半塌陷,洞口生有雜草或被蛛絲所封;臨時洞洞口較小,洞壁上的爪痕明顯,出入處有足跡,有時亦有糞便。
喜馬拉雅旱獺有冬眠習性,自春未即開始積脂供越冬生理上的需要。出入蟄時間取決於當地的物候,一般從9月份開始入蟄,至10月中旬入蟄完畢,翌年4月至4月底開始出蟄。入、出蟄時間基本上取決於牧草枯黃與返青時間。
毛在出蟄后發灰,且針毛尖磨折較為顯著。每年換毛一次。春末夏初開始換毛,毛先從背部開始換,后擴展到兩側和臀部,再及頭部、尾部和四肢,至秋初入蟄前新毛全部長成。
喜馬拉雅旱獺
喜馬拉雅旱獺
喜馬拉雅旱獺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種,主要分佈於中國的青海高原、西藏高原、甘肅祁連山地、甘南、新疆、滇西北,以及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中國以外分佈於喜馬拉雅及喀喇昆崙山南坡的克什米爾、尼泊爾、不丹和印度北部。
喜馬拉雅旱獺毛皮品質好,皮板堅實柔韌,富有彈性,針毛平齊、絨毛豐厚,適宜做衣帽;尾毛和針毛剛性好,是製作高級畫筆的上等原料;旱獺肉質細嫩鮮美,蛋白質含量高,油的味道近似豬油,既可食用,也可製成高級潤滑油。
喜馬拉雅旱獺肉、油、骨均可作藥用:
1.旱獺肉:治風濕痹痛、腳膝腫痛、痔瘺;
2.旱獺油:治風濕痹痛,腳生癢瘡、痒疹、體癬、臁瘡久爛;
3.旱獺骨:取四肢骨,晾乾備用,除風濕,治筋骨疼痛及四肢麻木。
旱獺最大的危害是傳染疫病,它們是鼠疫等病原體的自然宿主,其體外寄生蟲是鼠疫的傳播者,直接危害人類健康。旱獺在密度不高時,對草場危害並不大,只有數量較多時才能造成危害,與牲畜爭草,每隻旱獺活動期(即非冬眠期)總共可食牧草25kg;它們的挖掘活動破壞草場,洞口附近挖出的土,形成較大的土丘,由於挖洞較深,常把碎沙石塊翻出地表覆蓋草場。
獵脯期:為了獵取合乎要求的皮革毛,應於出蟄至5月下旬或8月中旬至於入蟄期間進行。
消滅期:整個旱獺活動期都可進行,但熏蒸法只不過適用於夏季氣溫較高的時期。
旱獺利害兼顧,因此,應根據具體情況權衡利弊,因地制宜地採取不同措施。旱獺的皮毛和油脂價值很高。故多採用消滅與利用相結合的辦法。它不吃人工投放的各種毒餌,故不能用毒餌法消滅。原則上旱獺分佈區內所有的均應加以消滅。但事實上這樣做有很多困難。因此,首先應當注意旱獺最喜歡棲居的地段是山麓平原和山地陽坡下緣高密度地區,而這裡也是冬春牧場需要特別加以保護的地區,採取不斷消滅的辦法以便繼續消滅新遷居進的個體,然後再根據人力和物力擴展到其它地段進行消滅。
捕殺:使用最多的有大型弓形夾和多股細鐵絲製成的圈套。弓形夾較笨重,較貴,但捕獲率高。一般在密度高的未開發地區,用圈套較好;而在密度低的地區,或在反覆滅獺后,用弓形夾較好。旱獺對洞口環境的改變甚為敏感,使用工具捕殺時須注意偽裝。
槍殺:用小口徑步槍和各種獵槍射擊。
熏殺:可用氯化苦、溴甲烷、磷化鋁、磷化鈣、氰化鈣及牛糞煙劑熏殺。由於洞道長而複雜,容積大,熏蒸劑的用量也大,如氯化苦每洞50~100克、氰化鈣每洞50克。主要用於處理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