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木犀

清平樂·木犀

《清平樂·木犀》是宋代陳與義的一首小詞。文章有中秋南國風光想到朝廷南遷國家遺恨,是首憂國憂民之作。

作品原文


清平樂·木犀
【宋】陳與義
黃衫相倚。翠像層層底。八月江南風日美。異彩山腰水尾。
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無住庵中新事,一被喚起幽禪。

作者簡介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他生於宋哲宗元祜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陳與義在北宋做過地方府學教授、太學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愛國詩人,其主要貢獻還是在詩歌方面,給後世留下不少憂國憂國的愛國詩篇。
陳與義自幼聰明好學,能詩文,為同輩所敬重。《宋史》本傳說他“天資卓偉,為兒時已能作文,致名譽,流.輩斂衽,莫敢與抗”。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登上舍甲科,被授於開德府(今河南濮陽)教授,累遷太學博士,進升為符寶郎,掌皇帝八寶及國之符節,不久被貶為陳留郡(今河南杞縣境)酒稅監。

詞牌簡介


又名《憶蘿月》、《醉東風》。《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併入“越調”。《尊前集》載有詞四首,恐不可信。茲以詞為準。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詞牌格律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
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