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鏈

為機槍等槍支供彈的裝置

彈鏈是為機槍或各種全自動速射武器持續供彈的供彈具,可分為”可散式彈鏈“和”不可散式彈鏈“。

概述


彈鏈(belt)是把大量子彈以串聯方式連接彈藥,主要提供給全自動速射武器供彈以達到持續火力的效果的槍械零件,可以詳細分類為可散式彈鏈進而不可散式彈鏈。

設計及歷史


彈鏈的發明人是馬克沁,他在發明全自動速射武器(馬克沁機槍)的時候為解決其持續供彈的問題而設計出的彈鏈由帆布和金屬片製成,為不可散式彈鏈,二戰時美軍的機槍多是不可散式彈鏈,但由於供彈不穩定,由越戰時的M60機槍己改用金屬制M13可散式彈鏈,其後大部份國家的機槍亦跟隨潮流,可見可散式彈鏈在戰場上使用較為方便,備受信賴。而蘇聯等華約國家和部分西方國家偏愛不可散式彈鏈(比如RPD、PK、KPV、DshK、NSV等機槍使用不可散式彈鏈,德國HK-21E機槍也使用不可散式彈鏈),這一類彈鏈可以重複使用,成本較低並且可以在裝好的彈鏈打光時迅速以手工將零散槍彈裝入彈鏈繼續射擊。
彈鏈的主要目的是令機槍可無間斷地持續發射連串子彈,近代的機槍由於射速較高,標準彈匣無法做到持續火力效果,而大容量彈匣亦經常出現卡彈問題,原因是彈匣供彈過快令機匣導氣量不足。彈鏈通常存放在彈鏈攜行箱(又稱彈箱)內,可掛於機槍側面或底部,令裝備輕型機槍、中型機槍或通用機槍的士兵作戰時可攜帶大量彈藥。
可散式彈鏈首創於一次大戰時法國的哈希開斯機槍,比原有隻能裝20發的保彈鈑性能大幅提高。FN Minimi/M249、IMI Negev等的輕機槍除可使用彈鏈外,亦可在緊急時以30發彈匣供彈,但不太常見。
彈鏈供彈比彈匣/彈鼓供彈在更換彈藥的時候需要花費更多的裝填時間。

常見類型


● M1彈鏈
● M13彈鏈
● M27彈鏈

參見


● 彈匣
● 彈夾
● 彈夾條(Stripper clip)
● 子彈帶(Bandol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