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渡縣

雲南省大理州下轄縣

彌渡縣,地處雲南高原西部、大理州東南部,東與祥雲、南華縣接壤,南與景東、南澗縣毗鄰,西靠巍山縣,北連大理市。東距省會昆明320公里,北離州府下關61公里,南距漫灣電站144公里。常住人口261205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它是紅河發源地之一和瀾滄江中游經濟帶的腹帶,古稱“六詔咽喉”,是聞名全國的花燈之鄉和民歌之鄉,花燈名曲《彌渡山歌》、《綉荷包》、《十大姐》,被譽為東方小夜曲的民歌《小河淌水》出自彌渡。2010年雲南省彌渡縣的彌渡民歌,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音樂項目類別,序號6。

2020年5月17日,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歷史沿革


彌渡古名勃弄川。《蠻書·六賧第五》有“白崖城在勃弄川……大曆七年(772)閣羅鳳新築也……川東西二十餘里,南北百餘里”的記載。
西漢屬益州郡雲南縣地。東漢屬益州永昌郡雲南縣地。三國蜀漢屬益州雲南郡雲南縣地。西晉至南朝梁屬寧州雲南郡雲南縣地。北朝周屬南寧州。隋屬南寧州總管府。唐初屬劍南道姚州。唐開元二十六年(738),今彌渡屬南詔國勃弄賧,治地白岩。后歷經“大長和國”、“天興國”、“大義寧國”,今彌渡建置因襲南詔稱勃弄賧。後晉天福二年(937),今彌渡屬大理國天水郡(郡治今大理鳳儀鎮)。
元憲宗三年(1253),彌渡隸屬大理下萬戶府趙賧千戶所。至元十一年(1273)改置建寧縣,治地白岩,屬大理路趙州。至元二十五年(1288)革建寧縣省入趙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彌渡地方置定西嶺巡檢司,迷渡市(即彌渡街)設巡檢司,屬大理府趙州所轄。清沿明置,彌渡地方設白崖巡檢司、彌渡市巡檢司,今彌渡分隸於大理府趙州、雲南縣、蒙化廳。雍正九年(1731),裁白崖巡檢,移大理府南關分府通判駐彌渡,為彌渡市督捕通判,署址彌城西街。
民國元年(1912)5月,設立彌渡縣,以趙州九里全境,蒙化三約六約,祥云云白川地計11127戶,66755人建置彌渡縣,改通判署為縣公署,屬蒙化廳轄。民國2年(1913),彌渡縣屬滇西道。民國3年(1914)屬騰越道。民國18年(1929),彌渡縣直屬省。民國37年(1948),屬雲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駐大理縣)。民國38年(1949),屬雲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駐姚安縣)。
1949年4月18日,彌渡解放。同年成立彌渡縣臨時政務委員會,行使縣政權力。1950年1月1日彌渡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滇西人民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1950年3月1日,屬大理專區。1956年,屬大理州。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03次會議通過:撤銷賓川、彌渡2縣,將原賓川、彌渡2縣的行政區域並歸祥雲縣(1958年撤併),祥雲縣屬大理州管轄。1962年3月27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15次會議決定:恢復彌渡縣,以合併於祥雲縣的原彌渡縣行政區域為彌渡縣的行政區域,彌渡縣屬大理州管轄。1968年3月,彌渡縣人民委員會改為“彌渡縣革命委員會”。1981年3月,恢復彌渡縣人民政府。

地理環境


位置

彌渡縣
彌渡縣
彌渡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東南部,地跨東經100°19'~100°47',北緯24°47'~24°'之間。東至水木山頂與祥雲縣交界;西至隆慶關(鳥道雄關)丫口與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分疆;北至九頂山巔與大理市,祥雲縣相接;南至牛街鄉太平頂與景東彝族自治縣毗鄰,東西寬26公里,南北長82公里。縣城彌城鎮距省會昆明市332公里,距州府下關61公里。

氣候

彌渡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只有乾季,雨季之別,年平均氣溫17.3℃;降雨量824.4毫米。立體氣候明顯,河谷熱,壩子暖,高山寒。

地形

彌渡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呈狹長地形。地貌分構造剝蝕山地、切割中山峽谷山地、溶蝕中山峽谷山塊、山間斷陷盆地四大類型。最高點為縣域西北部的九頂山山峰,海拔3117.9米,最低點為縣域東南部金寶山東麓的禮社江心,海拔1223米,縣城海拔1672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止到2013年彌渡縣已探明有鉑、鈀、鐵、鉬、銅、鉛、鋅、鎳、金、石膏、石灰石、高嶺土等10多個礦種、28個礦床點。銅礦總儲量為2348.5萬噸,石膏儲量上億噸。九頂山礦床探明銅金屬量15萬噸,鉬金屬量7萬噸,其中鉬儲量佔全省儲量的78%;金寶山礦床探明鉑鈀金屬量45.25噸,稀貴金屬鋨、銠、釕含量3.56噸,銅金屬量4.9萬噸,鎳金屬量5.5萬噸,其中鉑鈀金屬佔全省儲量的55%,是全國第二大鉑鈀礦床。隨著九頂山銅鉬礦和金寶山鉑鈀礦的開發,我縣重點工業項目拉動效應逐步顯現,重點工業項目將成為發展壯大礦產業和打造大理滇西中心城市重要衛星城的堅實基礎和重要依託。

生物資源

彌渡境內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日照、雨水充足,霜期短,適合多種植物生長,農業耕種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生物資源豐富。境內有林地146.24.萬畝,有雲南山茶、大樹杜鵑、雲南梧桐等10餘種珍稀植物;有天麻、牛黃、細辛等286種中藥材;盛產大蒜、芋頭、香酥梨、南瓜等果菜共150多個品種。

地熱資源

彌渡縣白總旗溫泉流量大,水溫65℃左右,有益礦物質豐富,用地範圍山體高程1789.5米;火龍廟溫泉水溫高且水中富含十餘種有益人體的礦物質成分,有三個溫泉熱水池,每小時的溫泉出水量可達27.5噸,初始水溫可達76℃,溫泉水屬中性軟水,PH值為7.45。

行政區劃


截止到2013年彌渡縣轄5鎮3鄉,即彌城鎮、新街鎮、紅岩鎮、寅街鎮、苴力鎮、密祉鄉、德苴鄉、牛街彝族鄉,共有89個行政村,1056個自然村。
縣域南北長82公里,東西寬26公里,國土總面積1523.43平方公里,其中壩區面積357公頃
即彌城鎮新街鎮紅岩鎮
寅街鎮苴力鎮
密祉鄉德苴鄉牛街彝族鄉

人口民族


彌渡縣2002年末總人口30.7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38萬人。縣域內居住有漢、彝、白、回、傈僳、佤、納西、傣、哈尼、拉祜、壯、苗、蒙古、布郎、瑤、普米、布依等22個民族。
2021年6月,大理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彌渡縣常住人口261205人。

政治


現任領導
中共彌渡縣委委員、常委、書記:舒進

經濟


2011年彌渡縣生產總值完成28.4億元,增長15.1%;完成財政總收入27108萬元,增長35.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7416萬元,增長33.6%;一般預算支出108321萬元,增長26.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3億元,增長30.6%;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億元,增長20.6%。
2020年5月17日,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第一產業

彌渡縣
彌渡縣
2009年彌渡縣農業總產值達95258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9億元,同比增8%。農民人均純收入1950元,同比增6.13%,烤煙優勢繼續提升,彌渡縣種植烤煙6萬畝,收購煙葉755萬公斤,均價12.25元/公斤,實現煙葉稅2097萬元、煙農收入1.1億元;完成4.4萬畝無公害蔬菜物理防蟲網建設、2個無公害蔬菜產品認證;6萬畝大蒜喜獲豐收,實現產值2.3億元;奶牛發展到8351頭,生豬存欄21.7萬頭,肉牛存欄5.16萬頭,核桃、蠶桑基地不斷壯大,分別達到11.7萬畝和3.3萬畝。
2011年彌渡縣完成農業總產值18.2億元,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3655元,增長24.5%。實現糧食總產14.7萬噸,比2009年增長6.1%。收購煙葉18.1萬擔,實現煙農收入2億元、煙葉稅3579萬元。全年種植無公害蔬菜15萬畝,實現蔬菜產值4.8億元。彌渡縣共發展出欄3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大戶119戶,存欄2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大戶3戶。生豬存欄26.1萬頭、出欄40.7萬頭,肉牛存欄7.8萬頭、出欄3.3萬頭,奶牛存欄1.5萬頭,鮮奶產量3.8萬噸,實現畜牧業產值7.1億元。積極發展水產養殖業,注重優質苗種選擇和養殖技術培訓,實現產值9466萬元。新植核桃8.8萬畝,彌渡縣核桃種植面積發展到53.9萬畝。

第二產業

2009年彌渡縣完成工業總產值9.6億元、增加值2.9億元,分別增長19.8%、0.1%。九頂山礦業生產能力逐步恢復,實現產值6000多萬元,上繳稅金818萬元;金寶山鉑鈀礦開發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5億元;年產200萬噸水泥生產項目完成投資6900萬元;投資1406萬元的老土罐年產3.5萬噸腌製品生產線項目一期工程、投資800萬元的年產100萬標準張水泥石棉瓦生產線項目已建成投產;年產300噸彌渡卷蹄系列風味食品生產項目已開工建設。採取一企一策的辦法,加強服務協調,華瑞辣子廠等12個技改擴建、新建項目有力推進;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不斷健全,為6戶企業擔保貸款900萬元。工業園區可研及總體規劃通過省級評審,制定了園區管理辦法和園區優惠政策,建立了園區管理機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3000多萬元。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登記在冊各類企業352戶,註冊資金4.7億元;個體工商戶5697戶,註冊資金1.1億元。

第三產業

彌渡縣第二完全中學
彌渡縣第二完全中學
2007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926萬元,比上年增長13.8%。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5442萬元,比上年增長13.3%;餐飲業零售額7170萬元,比上年增長18.9%;住宿業零售額268萬元,比上年增長4.7%。其它行業零售額1046萬元,比上年增長6%。分地區看,縣城消費品零售額26427萬元,比上年增長13%;農村消費品零售額27499萬元,比上年增長14.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5905萬元,比上年增長25.2%;集體經濟2306萬元,比上年增長16.5%;其它經濟類型45715萬元,比上年增長14.5%。
2007年彌渡縣財政總收入10776萬元,比上年增長27.2%,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688萬元,比上年增長23%。一般預算支出35267萬元,比上年增長26.5%。200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144090萬元,比上年增長14.9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達到61763萬元,比上年增長9.59%。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到102776萬元,比上年末增加13623萬元,增長15.28%。2007年,保費收入2587.9萬元,比上年增長21.44%,賠款支出679萬元。
2011年彌渡縣個體工商戶發展到7027戶,新增1541戶,增長23.8%;私營企業發展到234戶,新增64戶,增長33.7%。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4.4億元,增長21.6%;各項貸款餘額15.7億元,增長15.5%,

文化


地方特產

.特產大芋頭、白皮大蒜、豬卷蹄、紅曲、香酥梨、彌渡卷蹄。

交通


國道214線、320線交匯境內,廣大鐵路、昆瑞高速公路和祥臨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縣城彌城鎮距省會昆明市332公里,距州府下關61公里。
2007年大理至寧洱高等級公路正在籌劃、祥臨公路穿境而過、果河公路二期工程竣工通車。

社會


科技事業

2006年彌渡縣開展“科技三下鄉”、科技活動周、“9-27”科普活動日等宣傳活動,共展出展板295塊;發放科技科普宣傳材料12000餘份;發放避孕藥具4331盒;播發電視廣播66次,接待義診健康諮詢10875人次;懸掛粘貼宣傳標語42條;出科技宣傳欄57期;開展實用技術培訓17期;受益人員達10萬餘人(次)。
2006年共開辦農函大養牛、獸醫、烤煙等7個專業教育班20個,招生1040人,結業率達100%;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講座70場(次),培訓6704人,使農村農民技術人員成為當地科技致富的帶頭人。

教育事業

彌渡縣大壩水庫
彌渡縣大壩水庫
2007年在校學生44429人,比上年增長2.3%。其中職業中學在校學生1324人,比上年增長22.3%;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4103人,比上年增長2.5%;普通小學在校學生29002人,比上年增長1.45%。幼兒園在園幼兒981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61%。
2011年投資6500多萬元,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建設;彌渡一中、二中、職中和寅街、密祉、牛街等初級中學所安排建設項目按時完成,教學條件不斷改善;紅岩等5所幼兒園即將開工建設;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發放補助資金4000多萬元;2011年普通高考上線率居全州第一名,創歷史最好成績;職中“三校生”上線率連續6年居全州第一;彌渡一中晉陞省一級三等高完中順利通過省級專家評審。

衛生事業

2011年彌渡縣新農合參合率提高到95.6%,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120元提高到200元,縣、鄉住院補償比例分別達75%、85%,12種特殊慢性病門診醫療費納入新農合補償範圍,全年補助資金4729萬元,83.6萬人次受益;縣醫院整體搬遷工程即將建成投入使用;新引進的民營德濟醫院已開診。
2007年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彌渡縣擁有衛生機構15個,有病床369張,有衛生技術人員405人,其中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21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278809人,參合率達93.58%。

宗教

彌渡縣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四大教。已依法登記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23處(含基督教臨時活動點1處)
佛教:彌城西王母閣、靜虛寺,寅街鎮大王廟、白雲寺、紅岩鎮谷女寺、觀音寺、苴力鎮五台大寺、德苴青雲回龍閣。
道教:彌城東天生橋、密祉太極頂、彌城東嶽宮。
伊斯蘭教:彌城清真寺、新街鎮祁家營清真寺、紅岩鎮大東村清真寺、班局村清真寺、紅岩街清真寺、下村清真寺。
基督教:彌城基督教堂、新街海壩庄基督教堂、大馬房基督教堂、寅街鎮基督教堂、苴力鎮白邑阿孔核臨時活動點。

旅遊


密祉景區

彌渡縣東山國家森林公園
彌渡縣東山國家森林公園
密祉鄉位於雲南省中西部,東北與本縣苴力、寅街兩鎮接壤,西南與巍山、南澗兩縣毗鄰。國土面積140平方公里。轄6個村委會、36個自然村、40個村民小組,2007年末總人口16236人,距縣城30公里,海拔1800—3064米,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4.5℃—15.3℃,年降雨量850毫米,森林覆蓋率達72.08%,居全州之首。

天生橋

天生橋位於彌渡縣城東約4公里,距祥臨高速公路1.5公里的萬花溪中。天生橋景區地域614畝,整個景區由天生橋、東峙壁、西峙壁和龍潭構成。天生橋橋全長60米、高50米、橋孔最寬處23.5米,最高點11.5米,橋壁平均厚度13米。

鐵柱廟

鐵柱廟因“南詔鐵柱”而得名。“南詔鐵柱”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彌渡先民留存下來的珍貴遺產,是我國唐、南詔時期唯一留存下來的古鐵柱實物。

歷史遺跡

截止到2013年共發現、調查、落實和清理各類文物項目475項(處、件)。其中,古城遺址5處,現有遺存2處,石棺葬6處,火葬群8處,名人墓5處,古建築41處,碑刻84塊,館藏文物169件,古字畫169件。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詔鐵柱”,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文學彝族農民起義遺址”、永增玉皇閣、白崖城遺址、金殿窩遺址等。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16日,雲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彌渡縣已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現批准退出貧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