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泡手
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
烏泡手(學名:Rubus parkeri Hance)是薔薇科,懸鉤子屬,木莓組,長葉亞組的落葉灌木,莖直立、具腺毛,葉互生,邊緣鋸齒,有葉柄;托葉與葉柄合生,不分裂,宿存,離生,較寬大,花兩性,聚傘狀花序、花萼;萼片直立或反折,果時宿存;花瓣稀缺,白色或紅色;雄蕊多數,心皮多數,有時僅數枚,果實為由小核果集生於花托上而成聚合果,種子下垂,種皮膜質,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產陝西、湖北、江蘇、四川、雲南、貴州、湖南。生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疏密林中陰濕處或溪旁及山谷岩石上。
攀援灌木;枝細長,密被灰色長柔毛,疏生紫紅色腺毛和微彎皮刺。單葉,徠卵狀披針形 或卵狀長圓形,長7一16厘米,寬3.5—6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彎曲較寬而淺,兩耳 短而不相靠近,上面伏生長柔毛,沿葉脈較多,下面密被灰色絨毛,沿葉脈被長柔毛,側脈 5—6對,在下面突起,沿中脈疏生小皮刺,邊緣有細鋸齒和淺裂片;葉柄通常長0.5—1厘 米,極稀達2厘米,密被長柔毛,疏生腺毛和小皮刺;托葉脫落,長達1厘米,常掌狀條裂,裂片線形,被長柔毛。大型圓錐花序頂生,稀腋生,總花梗、花梗和花萼密被長柔毛和長短 不等的紫紅色腺毛,具稀疏小皮刺;花梗長約1厘米;苞片與托葉相似,有長柔毛和腺毛;花直徑約8毫米;花萼帶紫紅色;萼片卵狀披針形,長5—10毫米,頂端短漸尖,全緣,裡面 有灰白色絨毛;花瓣白色,但常無花瓣;雄蕊多數,花絲線形;雌蕊少數,無毛。果實球形,直徑約4—6毫米,紫黑色,無毛。花期5-6月,果期7一8月。
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疏密林中陰濕處或 溪旁及山谷岩石上。
產自陝西、湖北、江蘇、四川、雲南、貴州。
烏泡手雖然莖葉多毛刺,但卻為山羊和黃牛所喜食這些牲畜對其嫩枝梢和葉表現出貪食的特性,當放牧過程中,遇到這種植物時,常停留較久,盡量采其嫩枝葉。在冬季,烏泡手的葉未枯落時,常為山羊和黃牛所喜食,水牛偶爾也採食。烏泡手的聚合果成熟後為一些鳥類所喜食,有的農民稱人也可食用。烏泡手嫩枝和葉的化學成分如表129所示,從中可看出烏泡手的粗蛋白質含量達11.04%,比南方一般禾本科草為高,如白茅僅6.17%,芒僅5.09%,扭黃茅僅6.58%,矛葉藎草僅6.20%,細柄草為8.30%,細毛鴨嘴草僅4.94%,刺芒野古草僅5.38%,桔草為6.42%,金茅僅4.40%,而只有五節芒(10.10%)、狗牙根(11.16%)、鵝觀草(10.53%)、圓果雀稗(11.36%)、扁穗牛鞭草(11.18%)等的粗蛋白質含量接近或稍高於烏泡手。南方的山羊和黃牛等牲畜直采烏泡手及其他豆科和薔薇科灌木的嫩枝葉,正好彌補了南方禾草蛋白質含量低之不足。
[使用部位]薔薇科烏藨紫Rubus parkeri Hance,以根入葯。
[性味]咸,涼。
[功能主治]行血,調經。主治月經不調,閉經,血崩,齲齒。
本種的枝、花梗與花萼上均被疏密及長短不等的紫紅色腺毛, Focke曾把湖北西部宜 昌附近的類群定為兩個變種: var。Brevisetosus Focke 與 var.longisetosus Focke , 據標本觀察,發現在同一花序或同一花萼上,腺毛的長短也有變異,長者竟超過短者十倍或更長,若僅據此特徵,種下等級難於劃分,因此予以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