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醬姜
永新醬姜
永新醬姜是江西省永新縣的傳統蜜餞。據《中國土特產大全》載:永新醬姜“生產歷史悠久,明朝時曾作為貢品進獻皇宮。1938年就出口美國”。醬姜表面有一層豐厚白霜,無薑絲,味甜辣,香醇郁,具有調理脾胃,鎮吐祛痰,益氣提神的功效。用以烹制雞湯、鴨湯、排骨湯,味醇厚鮮美。既是食療佳品,又是名貴茶點,風味獨特,全國僅有,口味:甜,稍辣。
白砂越厚,質地越好。醬姜的肉層略呈紅糖色,紅里透黃,味咸、甜,稍辣,具有暖胃、補腦、提神等功效,治頭昏、頭痛尤神奇。永新有“晨起吃醬姜,勝似喝參湯”的說法。永新醬姜是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永新四珍“之一,還有醬蘿蔔,醬茄子,陳皮等。其實還有一項美味小吃:梨乾。永新醬姜歷史悠久,其中以永新縣裡田鎮梘田村醬姜最為正宗。村子里做醬姜為傳統,代代相傳。採用秘制配方,素來只有此地的醬姜最為美味爽口。
醬姜只宜早晨吃,萬不能晚上吃。古俗語有云:早上吃薑,勝過吃參湯;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秋季也不宜吃醬。因為生薑,它含揮髮油,可加速血液循環;同時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薑還含有姜酚,可減少膽結石的發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民間也因此留下了"上床蘿蔔下床姜"一說,說明姜可吃,但不可多吃。特別是秋天,最好別吃,因為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在古代醫書中也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看來,秋天不食或少食生薑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視,這是很有道理的。
每年五月的端午節前後開始起醬,挑選優質糯米,淘凈,放在器皿中蒸(不能煮)熟成糯飯。糯飯放涼以後,把糯飯均勻鋪開在潔凈的木製器皿或竹制器皿中密封發酵。過5---7天,糯飯就會長出一層生物酶糖菌,這就叫醬。這時就可以兌醬:把醬放於陶制或瓷制(千萬不能放在鐵制、鋁製或塑料制的器皿中,因為生物酶糖會腐蝕這些器皿,否則會導致壞醬。)的器皿(我們這裡叫“醬缽”)中,取潔凈的陰涼的深井水(開水、自來水或有污染的井水會導致壞醬。這正是俗話所說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放少量的食鹽(因為先醬咸蘿蔔,蘿蔔中有鹽分,如果先醬姜就要多放點食鹽),把醬和勻,放在太陽底下爆曬3----5天,曬的過程中要不停的翻動,讓醬受熱均勻。
醬曬好后可以開始醬蘿蔔了:把咸蘿蔔中的鹽份洗至平時炒菜的鹹度,曬乾水分放於醬中,讓醬把蘿蔔蓋住(目的是讓蘿蔔充分吸收醬中的糖份)。把醬缽放到太陽底下爆曬7天左右。曬的過程中要不停地翻動,讓醬和蘿蔔受熱均勻。7天後就可以取出蘿蔔,把蘿蔔表面的醬弄乾凈,放在太陽底下曬5天左右,頭兩天可以讓蘿蔔曬3---4小時,曬的過場中要經常翻動蘿蔔,讓蘿蔔受熱均勻,後幾天每天只能曬一個小時左右,曬久了會把生物酶糖菌曬死,蘿蔔不起砂(生物酶糖,我們這裡叫砂)。蘿蔔在曬的過程中,表面會長出生物酶糖,生物酶糖越多,蘿蔔的質量越好(看起來表面像苦瓜那樣凹凸不平就是最上乘的醬蘿蔔了。)。蘿蔔曬好后,然後密封陶罐中。
取出蘿蔔后開始醬姜。取優質的生薑(不是所有的生薑都可以醬姜,有的姜看起來很好,但醬制的過程中不吸收醬中的生物酶糖,這樣的生薑不能用來醬姜。生薑的好壞靠經驗去判別。)去皮,洗凈,放在鍋中煮熟,煮到生薑中的絲斷(這也得靠經驗判別),取出放在太陽下曬乾水分置於醬中。這時曬的過程跟醬蘿蔔一樣,就不再贅述。
醬制的器皿和環境要絕對的潔凈衛生,無污染,無灰塵。所以我們這裡的醬制戶都在農村。因為農村用的是井水,水質清涼甘甜。空氣無灰塵,無污染,十分適合醬製品生產。特別是梘田村有上千年的醬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