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鎮

黑龍江省林甸縣紅旗鎮

紅旗鎮,隸屬於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2018年,區域面積294.7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4057人。 

清宣統二年(1910年),名霍地房子,屬安達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改名第四區。1959年2月,改名紅旗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1985年,鄉改鎮。 截至2019年10月,紅旗鎮下轄7個行政村和1個牧場生活區。 

2018年,紅旗鎮有工業企業3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1個。

行政沿革


1910年(清宣統二年),吉林農民霍廣財來此開荒立屯,故名“霍地房子”,隸屬安達廳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后,1914年11月,劃歸林甸設治局,隸屬西鄉管轄。1917年7月,“改局升縣”,分隸林甸縣第三區和第六區管轄。東北淪陷后,1936年設霍地保,1938年改設霍地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3月,設置霍地區。1947年6月,改為第四區。1956年3月,撤區劃鄉,設置霍地鄉。1958年9月,將霍地、黃花崗、新發3個鄉合併,成立豐收人民公社。1959年2月末,改稱紅旗公社。1984年改為紅旗鄉。1985年8月,改設紅旗鎮。
紅旗鎮
紅旗鎮

自然情況


全鎮面積39.2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4.3萬畝,草原面積7萬畝。全鎮總戶數6,868戶,其中農業戶6,466戶,總人口23,602人,其中農業人口22,173人,全鎮共有17個黨支部,529名黨員。

經濟情況


紅旗鎮2005年社會總產值1,46億元,其中畜牧業產值達1,06億元,佔總產值的72,6個體私營經濟產值2,200萬元,勞務輸出創產值500萬元,種植業創產值1,300萬元,實現人均收入3,041元。

畜牧情況


紅旗鎮是全市五個萬頭奶牛鄉鎮 之一,畜牧產值達1,06億元,其中奶牛業產值達8500萬元,人均牧業產值2,500元。大牲畜存欄達19,432頭,其中奶牛存欄18,006頭,戶均3頭,山綿羊15,722 只,黃牛存欄1,135頭,生豬存欄3,835頭,雞、鴨、鵝存欄66,449隻。鎮現有標準化奶站22處,村畜牧綜合服務室3個,獸醫門診37處,鄉村從業人員62人,其中包括專職獸醫員37人,專職防疫員7 人,繁育員15 人,動檢人員3人。服務網點覆蓋村屯,為該鎮畜牧業大發展,實現在全市爭排頭、在全縣爭第一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轉移情況


紅旗鎮始終把勞動力轉移工作作為“富裕社會,促進增收”的主要產業來抓,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使勞動力轉移工作呈現出良好勢頭。全鎮共有勞動力13,045人,佔總人口的55.3%.全鎮共轉移勞動力8,300人,內部轉移勞動力7,000人,占勞動力總數的53.7%,創產值4,950萬元;其中從事以奶牛業為主的養殖業有4,700人,創產值3,500萬元;從事以綠色、特色種植為主的種植業有800人,創產值300萬元;從事商、飲、服、建築、運輸、販運等行業的有1,500人,創產值500萬元,分別占勞動力總數的36%、6.1%、11.6%,外部轉移勞動力1,300人,占勞動力總數的10%,年創產值650萬元,他們主要是到北京、深圳、大連、威海、大慶等地從事商、飲、服、保安、建築等行業。從事純農業生產4,307人,占勞動力總數的33%,剩餘勞動力438人,占勞動力總數的3.3%,培訓農民工628人次,占勞動力總數的4.8%。

發展情況


紅旗鎮現有磚廠五家,年可創產值145萬元;冷飲廠一個;變壓器廠一個;預製板廠一個。鎮黨委和政府大力發展個體私營企業,延長產業鏈條。把紅旗冷飲廠和晨鶴變壓器廠等初具規模的私營企業做大做強,增加稅收。

整修情況


以文明鄉鎮、村屯建設為依託,拓寬工作思路和融資渠道,加快鎮村建設步伐。一是要努力爭取國家村鎮建設的資金扶持,力爭完成環鎮路永勝村經黃花崗村至先進村23公里的鋪磚硬化任務;二是盤活鎮區的國有土地,通過公開轉讓等形式實現資金籌措;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優惠的政策更多3人,其中從事純農業生產4,307人,其中種植以玉米、大豆、谷糜等為主的糧食作物7.3萬畝;種植以綠豆、馬鈴薯、葵花、瓜菜等為主的經濟作物4.2萬畝;種植以青貯飼料、玉米、高粱等為主的飼料作物2.8萬畝,全鎮的糧經飼比例為5:3:2。

歷史沿革


清宣統二年(1910年),名霍地房子,屬安達廳。
民國三年(1914年11月),劃歸林甸設治局,屬西鄉。
民國六年(1917年7月),屬林甸縣第三、六2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設霍地保。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設霍地村。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設霍地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改名第四區。
1956年,改為霍地鄉。
1958年,與黃花崗、新發2鄉合併為豐收公社。
1959年2月,改名紅旗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1985年,鄉改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紅旗鎮轄先鋒、紅旗、先進、陽光、永勝7個行政村;下設7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9年10月,紅旗鎮下轄7個行政村和1個牧場生活區。 
陽光村黃花崗村紅旗村
永勝村先進村銀光牧場生活區
紅光村先鋒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紅旗鎮,地處林甸縣西南部,東與林甸鎮相鄰,南與大慶市讓胡路區星火牧場接壤,西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泰康鎮交界,北與巨浪牧場相連,區域面積294.72平方千米。 
紅旗鎮
紅旗鎮
氣候
紅旗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西南風,氣候乾燥;夏季炎熱多雨,但少見冰雹;秋季天高氣爽,日照充足;冬季乾冷多雪,多西北風。 
自然資源
紅旗鎮境內有地熱資源;野生動物有野雞、山兔等;藥用植物有防風車前子、蒲公英、桔梗、艾葉等10多種。 
自然災害
紅旗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大風、早霜、蟲害;旱災、風災經常發生,有十年九旱的特點;蟲災時有發生,幾年一次。

人口


2011年末,紅旗鎮轄區總人口28011人。 
2017年,紅旗鎮常住人口21122人。 
2018年,紅旗鎮戶籍人口24057人。

經濟


2011年,紅旗鎮農業總產值4.5億元,農業耕地面積16.8萬畝,人均6畝;糧食作物以玉米、大豆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7萬噸,經濟作物以雜豆、瓜菜為主;畜牧業以飼養奶牛、黃牛、山綿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奶牛存欄35120頭,黃牛存欄6430頭,山綿羊存欄15200隻,生豬存欄40120頭,家禽存欄35.4萬羽。 
2011年,紅旗鎮工業總產值216萬元;商業網點4個,職工42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3%;財政總收入833萬元。年末有儲蓄所2個,各類存款餘額20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21萬元。 
2018年,紅旗鎮有工業企業3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1個。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紅旗鎮有文化站1個,村圖書室9個,藏書1萬餘冊;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1964年鎮建廣播站,廣播入戶率100%;1993年建有線電視台,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7000戶,入戶率82%。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紅旗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10人,專任教師32人;小學10所,在校生1045人,專任教師13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6%;初中1所,在校生636人,專任教師4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紅旗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20張,專業衛生人員24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5人。 
社會保障
2011年,紅旗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2戶,人數235人,支出1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88人,支出20.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3.3萬元,社會福利費3.5萬元;年末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8500人,參合率7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紅旗鎮有郵政局I所,投遞線路總長度100多千米,投遞點24個,鄉村通郵率100%,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6648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71%;行動電話用戶2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94%, 寬頻接入用戶800餘戶。

交通


紅旗鎮已形成以公路運輸為主的交通運輸網路;201省道橫貫全境,總長38千米,通村公路總里程50多千米;2011年,客運總量1.1萬入次,貨運總量3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