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關鎮

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轄鎮

青銅關鎮隸屬於商洛市鎮安縣,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09°09′、北緯33°14′,地處縣城南部乾佑河畔,東鄰西口回族鎮,南與旬陽縣小河鎮毗鄰,西與柴坪鎮接壤,東北與高峰鎮相連,北與永樂鎮毗鄰。總面積278平方公里,下轄19個村、9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9338人(2018年)。鎮人民政府駐青銅街,距縣城33千米。

2011年,財政總收入23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2.9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22.7元。農業總產值2011年達到7375萬元,佔GDP的35%,工業總產值4281萬元,佔GDP的20.3%,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750萬元。

截至2020年6月,青銅關鎮下轄12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青銅關鎮戶籍人口19338人。2011年,青銅關鎮農業總產值達到7375萬元,工業增加值4281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750萬元。

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相傳早年此地有一棵碗口粗的青藤,名青藤關。清代后稱青銅關。
1949年11月,設銅關鄉。
1958年,改銅關管理區。
1961年,成立銅關公社。
1984年,復設鄉。
1997年5月,撤銷梅花鄉、銅關鄉、東坪鄉,合併設青銅關鎮。
2001年11月,月西鄉併入。
2011年6月,龍勝鄉併入。
青銅關鎮
青銅關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轄青梅、鄉中、前灣、柏勝、銅關、張家坪、營豐、冷水河、陽山、月星、東坪、豐收、白樹、悅愛、茨溝、早陽興隆、龍勝18個行政村;下設9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青銅關鎮下轄12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青銅街。
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1025108200121銅關村
611025108202220青梅村
611025108203220鄉中村
611025108206122前灣村
611025108213220冷水河村
611025108215220營豐村
611025108217220東坪村
611025108219220豐收村
611025108226220月星村
611025108229220陽山村
611025108230220興隆村
611025108231220旬河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銅關鎮地處鎮安縣南部乾佑河畔,東與西口鎮為鄰,南與安康市旬陽市小河鎮毗鄰,西與柴坪鎮接壤,北與永樂街道毗鄰,東北與高峰鎮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4千米,總面積277.5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青銅關鎮境內地勢陡峭,溝壑縱橫,以山地為主。主要山脈有塔雲山、北陽山,最高點位於北陽山,海拔1920.5米;最低點位於旬河村石家溝口,海拔344米,亦為鎮安縣的最低點。

氣候特徵

青銅關鎮多年平均氣溫14.6℃。年平均日照時數1947.8小時,無霜期年平均220天。年平均降水量812.4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10月,10月最多。

水系水文

青銅關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主要河流乾佑河,由北向南流經豐收、東坪、冷水河、張家坪、銅關、前灣、鄉中、青梅8個村,境內流長20.5千米。

自然災害

青銅關鎮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山體滑坡、泥石流、崩塌、旱澇等。

自然資源


青銅關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鉛鋅、硫鐵、鐵、重晶石、錳等。其中鉛鋅儲量4.2萬噸,硫鐵儲量240萬噸。現已開發的有鉛鋅礦,年產量360噸。農業耕地面積3.4萬畝,經濟林園面積5.5萬畝,其中核桃園面積1.4萬畝,板栗園面積4.1萬畝。
青銅關鎮
青銅關鎮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轄區總人口1981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145人,城鎮化率41.1%。總人口中,男性10872人,佔54.9%;女性8945人,佔45.1%;14歲以下2576人,佔13%;15—64歲13673人,佔69%;65歲以上3568人,佔18%。2011年,青銅關鎮人口出生率5.4‰,人口死亡率7.8‰,人口自然增長率-2.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1人。
截至2018年末,青銅關鎮戶籍人口19338人。
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15117人。
青銅關鎮
青銅關鎮

經濟


綜述

2011年,青銅關鎮財政總收入230萬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2.9萬元,比上年增長11.5%。
2011年,青銅關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782元,比上年增長27.1%。
2018年,青銅關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上企業2個。
2018年,青銅關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5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青銅關鎮農業總產值達到7375萬元,比上年增長13%。
青銅關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青銅關鎮糧食生產5795噸,其中玉米2298噸、小麥1489噸。
青銅關鎮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蠶桑、蔬菜等。2011年,青銅關鎮烤煙種植面積6042畝,產量810噸;桑園面積718畝,產蠶繭42噸;蔬菜種植面積3760畝,產量3770噸,主要品種有青菜、辣椒、豆角。
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累計造林7.2萬畝,其中防護林2.34萬畝,經濟林4.86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6萬株,林木覆蓋率76%,活立木蓄積量3.2萬立方米。2011年,青銅關鎮水果種植面積1300畝,產量1144噸,其中核桃880噸,板栗239噸,橘子25噸。
青銅關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青銅關鎮生豬飼養量1.6萬頭,年末存欄6018頭;羊飼養量1.3萬隻,年末存欄5645隻;牛飼養量809頭,年末存欄655頭;家禽飼養量4萬羽,上市家禽1萬羽。2011年,青銅關鎮生產肉類958噸,其中豬肉753噸,牛肉20噸,羊肉123噸;禽蛋481噸;畜牧業總產值4389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9.5%。
2011年,青銅關鎮農業機械馬力14210千瓦。

第二產業

2011年,青銅關鎮工業增加值4281萬元,比上年增長8.7%,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0.3%。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有商業網點386個,從業人員395人。2011年,青銅關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750萬元,比上年增長23.2%。
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30千米,投遞點4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8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3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2000件,征訂報紙6000份、期刊3000冊,業務收入8.9萬元。
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200門,固定電話用戶2000戶,比上年增加300戶;行動電話用戶1000戶,比上年增加200戶;光纜線路總長30千米,主幹電纜100對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400個,其中已佔用埠總數300個,寬頻接入用戶400戶,比上年增加1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20萬元。
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340萬元,比上年增長18%;人均儲蓄4208元;各項貸款餘額54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
青銅關鎮
青銅關鎮

交通


青銅關鎮已形成由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2011年,青銅關鎮客運總量76萬人次。鐵路西康線過境,境內長20千米。包茂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21千米,雙向4車道,有東坪1個出口,通往102省道。102省道過境,境內長26千米,雙向4車道。有縣級公路2條,總長34.2千米。有村級招呼站3個,日均發送6輛客車,日客運量260人次。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鎮區道路總長度0.54千米;道路鋪裝面積3780平方米。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有鎮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55平方米;農家書屋18個,建築面積360平方米,藏書2.6萬餘冊。事業文化單位從業人員5人。
1973年3月,境內開通青銅有線廣播站,到鄉鎮33桿千米,鄉鎮到村320桿千米,村以下320桿千米。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有線電視用戶5203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1800小時。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有幼兒園(所)3所,在園幼兒86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12所,在校生1183人,專任教師7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97人,專任教師5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2011年,青銅關鎮教育經費達660萬元。
青銅關鎮
青銅關鎮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10張,固定資產總值62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4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青銅關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43萬人次,出院病人1100人次。
2011年,青銅關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9212人,參合率96.9%;孕產婦死亡率0.1/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1‰、0.1‰、0.1‰。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有體育場地1個,體育社團2個,社會體育指導員2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學校體育運動會、鄉鎮籃球賽。2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1%。

社會保障

2011年,青銅關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戶,人數41人,支出8.9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180.9元;城市醫療救助3人次,比上年增長5.3%;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9人次,支出9500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07戶,人數2683人,支出369.7萬元,比上年增長6.5%,月人均114.8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8人,支出12.3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15人,支出40.9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963人次,共支出9.4萬元,比上年增長5.3%;農村臨時救濟29人次,支出4.5萬元,比上年增長20%。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508人,緊急轉移安置157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000畝,倒塌房屋130間,直接經濟損失26萬元,救災支出63萬元,比上年增長49%。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0.1萬元,比上年增長20%。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個,鋪設幹線水管3.56千米,生產能力367噸/日,年生活用水1.9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0.2千米。
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鎮區擁主變壓器1台,總容量26.2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0.6千米,用電負荷2652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31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3%,供電可靠率99.6%。
截至2011年末,青銅關鎮鎮區有公共綠地面積0.2公頃。
青銅關鎮
青銅關鎮

代表人物


晏安瀾
晏安瀾,(1851—1919年),鎮安縣北陽山廟坪(今青銅關鎮悅愛村)人。本名晏文采,字海澄,號丹右,別號虛舟。“早歲好談兵,覃精古今兵家言”,清光緒三年(1877年)殿試進士。歷任戶部山東司主事、升員外郎,度支管榷司郎中兼司長,佑參議丞、鹽務處提調、鹽政院院丞,會典館、禮制館、憲政編查館、資政纂修、監修、顧問。咨議,四川鹽運使等職。
青銅關鎮
青銅關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