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面花
澄城面花
面花俗稱花饃,自古以來,是澄城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手工藝術,根據有關資料分析,民間面花工藝技術,可追朔到漢朝初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所以從最初單一的祭品形式發展到目前的品種多、花樣全、技術含量高的藝術作品,無論是四時八節、婚喪嫁娶、生子慶壽,都足饋贈親友的佳品。澄城面花,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圖飾紋樣,與豐富的民俗風尚緊密結合,展示出人類生死繁衍,代代相傳的程式,蘊含著朋門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熱愛。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
.
澄城面花,俗稱花饃。自古以來,是澄城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手工藝術品,主要表達忠誠之意往往足婚喪大串,四時八節相互來往的最佳禮品,表達崇高的敬意。
.
澄城面花是民間農婦用特等麵粉藉助用針、梳、刀、剪等工具,靠捏、剪、修,綴成各種圖案形象,栩栩如生,絢麗多彩,豐富民間民俗文化生活,體現著勞動人民純樸意願,促進了歷史發展,
.
.
祝壽:一般都蒸兩個壽桃,每個約三斤灰面,用長條面盤一個“福”字一個“壽”字,貼在壽桃上面。
孩子滿月:一般親戚拿一對大餛飩,娘家去拿一對花雞或者“魚變娃”的大花饃,和一些小雞、小鳥、小老虎等小花饃百十個。“魚變娃”是娃娃頭,魚身,魚身上貼有各種小動物或花草,用五顏六色的顏料染的花花綠綠。
四時八節花饃:拜年,晚輩給長輩拜年拿一個約三斤灰面做成的包包饃,圓盤型,且高,上邊有五個叉,中間有個芯子,呈蓮花形,以表示敬重。正月十五,大人給小孩送鶼鶼饃,看忙罷(收麥后),娘給女兒送餛飩,古歷九月九,娘家給女兒送糕,結婚後第一年極為隆重。縣城以南民間送的糕有獅子引糕、人物花糕和小花糕共數十個,縣城以北送棗糕,底座象老碗大,一層面,一層棗,壘三、四層,上面做個小花頂,有的還在中間夾一層棗做成蓮花形、石榴形的花邊紋樣。八月十五,家家戶戶蒸蒸餅,做得象圓圓的月亮,一層一層疊起來,放上五香調料,既好看,又好吃,在親朋、鄰里之間也相互饋贈。
澄城面花的特點:一是造型生動,圖飾鮮活。民間藝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大膽的誇張手法,製作的各種花鳥蟲魚、動物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專業藝術家嘆為止觀。二是粗獷、厚實,色彩對比鮮明。澄城的面花象澄城人的性格,粗獷、豪爽實在,澄城喪葬的花奠饃可以說全國第一大,女兒納良蒸的包包饃,個人可吃三到四天,
.
麵粉、水、梳子、剪刀。黃、紅、藍、綠等各種顏色的食用顏料。
面花形象可愛,栩栩如生,再施上紅、綠、黃等鮮艷的食色良綴,既是觀賞的藝術品,又是食用的面製品,其類型婚壽送禮屯饃,喪葬祭奠花饃,嬰兒滿月花饃,節日陳設花饃等。
.
澄城面花在民間的紅白喜事、祝壽慶典,幾乎都能看到,但在製做過程上,傳統的民間面花很難看到,隨著民間藝人的生老病死,新學的年輕藝人在做法上很多應合了現代人的欣賞角度,製作的面花有的是仿製外地的,有的是參考美術書上的,傳統的民間面花頻危狀況嚴重,希望能得到很好的保護。
澄城縣澄城縣位於陝西省渭北黃土台塬東北部,幅員一千一百一十二平方公里,北接黃龍山,西依洛水河,四條大溝把全縣分割成三梁一塬,境內溝塬相間,地貌特徵複雜多樣,形成北部低山,山前沖積扇、丘陵溝壑、黃土梁塬、黃土台塬五種地貌單元。
.
目前資金投入情況:
澄城民間面花,由於分佈在全縣廣大的民間,給管理工作帶來了一些困難,。加之當地經濟發展慢,政府每年很少有資金投入該項目管理,文化館在經費非常緊張的情況下,近幾年來共投入資金15000元,主要用於收集建檔;進行民間藝術普查;多次參加全國、全省和地區組織的展覽。
.
1、民間面花普查,對民間面花的藝人,統一登記造冊,建立個人檔案。
2、召開了民間面花能手座談會,向民間藝人宣講政策;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論證藝術升華。鼓勵他們搞好傳幫帶,同時互相 交流技藝,觀賞作品,不斷提高藝術水平。
3、辦起了民間藝術展廳,把民間面花陳列展出,廣泛宣傳。
首先要保護好民間藝人,對他們的生活條件、身體狀況,要盡量給於照顧,對民間藝術品的的製做技藝,要用錄音、錄像、光碟、磁帶等現代化的保護手段,加以保護。
十年保護目標:
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構,落實管理措施,做好編輯完成面花製作技藝的文字資料,影像資料,做到傳統文化遺產傳承的全面性、完整性。
五年保護工作計劃:
時間2009年
保護措施:組織有關專家召開專題研討會,對該項目進行歷史沿革、文化內涵以及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進行探討挖掘。
預期目標:建立文字檔案
時間2010至2012年
保護措施:通過舉辦培訓班和老年人的傳、幫、帶培養出一批比專業藝術人才。對該項目進行拉網式的普查。同時徵集流散在民間有保護價值的藝術品。通過製作光碟、圖片、錄音、錄像等形式建立健全檔案管理資料庫。做好民間藝術博物館的前期資金準備工作。
預期目標:建立個人藝術檔案。培養出更多的專業藝術人才。
時間2013年
保護措施:建立澄城縣民間藝術展示中心,使其成為展示澄城傳統優秀文化的窗口。開發民間藝術產品,形成民間藝術產業鏈。
預期目標:建立民間藝術展示中心,把民間面花藝術推向全國各地。
1、對民間藝人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
2、對散落在民間藝術珍品繼續收集,統一管理。
3、在民間藝術方面,要進行學術討論,進一步探討它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4、培養面花藝術人才,通過辦培訓班,老年人傳、幫、帶,培養出一批面花藝術人才。
5、建立起有圖片、光碟等資料的藝術檔案,實現現代化科學管理。
建立民間自發的代代傳承和政府自覺保護相結合的機制,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政策,正式出台有關保護條例。
澄城"面花"作為陝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入選作品,在上海世博會陝西館展出,引起轟動。本次赴上海世博會展出活動由陝西世博辦和渭南市人民政府組織舉辦。
澄城"面花"代表性傳承人王巧愛系澄城縣馮原鎮馮原村村民,本次其手工製作的參展民間民俗花饃共四套八個大饃,表現形式有婚喪嫁娶、孩子滿月、祝壽慶典、四時八節、戲劇、故事人物(郭愛拜壽、王祥卧冰、安安送米、梁秋燕、西遊記)、花、鳥、蟲、魚等,還有各種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小動物面花五十多個,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這些花饃突出了澄城"面花"粗獷渾厚、圖飾鮮活、造型生動、寓意深刻、絢麗多彩、文化內涵豐富、色彩搭配和諧、鮮艷等諸多特點,體現著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純樸意願。它們想象豐富,構思新穎,匠心獨具,技藝精湛,風格獨特,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和真心祝福。
陝西館里,澄城"面花"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的眼球,受到了世界各國人士的讚賞和關注,他們交口稱讚,拍照、採訪的人絡繹不絕,精湛的面花製作技藝讓許多專業雕塑家都嘆為觀止。據了解,當日觀看的遊客高達十多萬人次。世博會上,王巧愛老藝人與有關專家、學者共同切磋技藝,謀求發展,不僅開闊了視野,而且提高了技藝。
澄城"面花"入選世博,是澄城人的光榮和自豪,也為澄城民間藝術的發展樹立了品牌,開闢了新徑。衷心祝願這朵民俗奇葩在今後的發展中更加鮮艷奪目,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