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永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塗永強,男,漢族,1958年生,貴州遵義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1985年和1989年在蘭州大學分別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93年1月至1995年11月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作博士后研究員,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在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作徠訪問教授。在2000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05年獲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基金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等。2001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首批“有機化學創新研究群體”資助,任學術帶頭人;2012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十二五”重大項目。2014年被聘為上海交通大學雙聘院士

塗永強在具有生物活性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合成方法學(反應)、結構及生物活性研究等領域開展了系統性和創新性的研究。

個人簡介


塗永強
塗永強
塗永強,男,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漢族,1958年生,貴州遵義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有機化學專業,1989年獲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3年1月至1995年11月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作博士后研究員。原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主要從事複雜結構天然有機化合物的全合成及合成方法研究。建立了一種合成多手性中心、多環結構的新方法。在構築季碳結構、碳-碳鍵及碳-雜原子鍵方面形成了新特點。設計合成了20多個結構複雜並具重要生物活性的分子。其中抗老年痴呆症藥物“加蘭他敏”合成的專利路線具有產業化價值。此外,發現了40餘種新結構倍半萜,建立了仿生合成路線,為萜類抗癌藥物的研究提供了一種先導模型。曾獲香港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等。
現任甘肅省化學會理事長和英國皇家化學會著名期刊Chem.Commun.副主編。1982年、1985年和1989年在蘭州大學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3年至1995年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作博士后研究員。曾獲“中國化學會優秀青年化學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香港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甘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獎項。1996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00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001年獲首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有機化學創新群體”基金並任學術帶頭人且獲得連續三期資助,2004年獲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具有生物活性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合成方法學(反應)、結構及生物活性研究等領域開展了系統性和創新性的研究,並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hem.Rev.,Angew.Chem.Int.Ed.,J.Am.Chem.Soc.等發表論文二百餘篇。主持國家科技部“973”項目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重點、國際合作項目以及國家外專局和教育部聯合資助的“藥物化學”創新引智等多項科研項目。
蘭州大學有機化學家塗永強院士近日受聘於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艦期刊ChemComm的審稿主編。塗教授作為ChemComm的審稿主編,說明中國有機化學的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同時標誌著中國有機化學達到國際水平。有機化學的發展與中國有機化學家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他們卓越的貢獻,讓我們看到今天取得的成績。祝賀塗教授,代表中國有機來指導ChemComm的發展。同時感謝中國化學家對英國皇家化學會化學期刊的貢獻。
1958年,塗永強出生於貴州省遵義縣團溪區仁壽公社張家林。
1966年,成為仁壽小學一年級的學生。
1972年,考入肇興初中。
1975年秋天,被推薦進團溪區中學學習。
1977年7月,畢業后回歸農門,幫家裡掙工分;12月,參加高考。
1978年—1982年,就讀於蘭州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2年—1985年,就讀於蘭州大學化學系,師從黃文魁教授,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1985年—1986年,擔任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助教。
1986年—1989年,就讀於蘭州大學化學系,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1993年1月—1995年11月,擔任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博士后研究員。
1995年,擔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1996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
1996年—1998年,擔任蘭州大學化學系副主任。
2000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1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首批“有機化學創新研究群體”資助,擔任學術帶頭人,且獲得連續三期資助。
2001年—2010年,擔任功能有機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4年10月—2005年4月,擔任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訪問教授。
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職務


曾任蘭州大學化學系副主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系主任。蘭州大學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化學會理事,甘肅省化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有機化學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此外,還擔任《中國藥物化學雜誌》、《石化技術與應用》、《藥物分析》雜誌編委,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四面體/四面體快報)雜誌特約審稿人。
自1995年底歸國后,塗永強教授致力於探討天然產物全合成及有機合成方法學,並在合成有機化學領域做出了非常優秀的、具有開拓性的工作。

研究方向


塗永強
塗永強
1.具有抗艾滋病活性的海洋天然產物的不對稱合成;
2.具有生物活性生物鹼和倍半萜的合成;
3.雜環丙烷重排/還原串聯反應及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
4.環境友好反應體系中的化學反應研究;
5、新穎的C-H鍵活化、C-C鍵連接反應研究。

主要成就


具有抗HIV活性複雜天然產物Didemnaketal的合成研究;
二氫沉香呋喃倍半萜的合成方法研究,該方法被2002年Chem.Soc.Rev.雜誌(IF9.2)所評述,同行專家予以高度評價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作博士后研究員;
新的雜環丙烷醇重排/還原串聯反應研究及其在複雜天然產物合成中的應用。該系列方法獲得2002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環境友好反應體系中的化學反應研究。關於硅膠固載不對稱氫轉移反應的工作被GreenChemistry雜誌(2004年)作為Highlight文章進行綜述評價。
塗永強教授現已主持包括“傑出青年基金”、“創新群體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十五’重大項目基金”、“跨世紀人才基金”等近二十項基金課題,現已發表學術論文112篇,其中SCI論文100篇,研究工作主要發表在Angew.Chem.Int.Ed.,Chem.Eur.J.,Chem.Commun.,Org.Lett.,J.Org.Chem.等國際重要刊物上,並得到國內外同行的應用及高度評價。此外還獲得發明專利2項。獲得的主要獎項有:1992年“中國化學會優秀青年化學獎”、1993年度“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2000年獲得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頒發的“傑出青年學者獎”、2002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2000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05年獲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對複雜天然有機化合物的成就
塗永強
塗永強
塗永強教授長期堅持從事複雜天然有機化合物的全合成及相關合成方法學研究,特別是在藥用天然生物鹼的設計合成、高效串聯反應和方法的創建等研究領域作出了系統和創新性的成就,主要有:化學學習考研複試調劑,提供免費真題筆記課件教材等,為化學工作者提供學習和科研、工作等的網路交流平台。
建立了9種基於碳正離子重排的串聯反應,由此發展了高效構建具有挑戰性季碳結構的新方法,從而為合成系列含季碳生物鹼建立了新的方法和策略;發展了醇?-位C-H活化形成碳-碳鍵的新反應,是對sp3碳直接C-H活化領域的重要突破和貢獻。
應用上述自己發展的反應和方法,系統地設計、發展了合成多類重要天然產物的新策略,完成了20多個分子的全合成。其中抗老年痴呆症藥物加蘭他敏的專利路線是繼歐美和日本之後的一條全新的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合成路線,並已投入產業化實驗。
發現了40餘種新結構多環倍半萜及20多個活性物質,提出並實現了其仿生合成路線,為新型萜類抗癌藥物的研究提供了關鍵的先導模型。
對國家的貢獻
塗永強教授所帶領的國家有機化學創新研究群體連續獲得了三期國家資助,通過提升和引進人才,群體成員由7人發展到15人,先後有多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或獲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在他擔任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9年間,雖然面臨新老交替、人才匱乏等諸多難題,但通過他的不懈努力,實驗室學術隊伍不斷壯大,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平台建設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實驗室發展開創了嶄新的局面,在兩次國家評估中都得到了專家的一致好評。
塗永強教授已發表論文150多篇,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獲香港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和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根據2021年5月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顯示,塗永強主要從事生物活性天然產物及藥物合成、涉及C—C鍵重組的有機合成方法學、不對稱有機化學反應研究。
徠學術論著
根據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網站顯示,塗永強先後在中國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已發表SCI論文200餘篇。
承擔項目
根據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網站顯示,塗永強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基金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等。2012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十二五”重大項目。
科研成果獎勵
2019年6月,塗永強先後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6年);發明專利5項。
獲獎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93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6年甘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5年基於化學鍵重排的季碳合成方法與天然產物合成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一) 
2016年碳碳鍵重組構建新方法與天然產物合成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 
人才培養
教育思想
塗永強經常告誡學生,要訓練科學、準確和高效的實驗技能,要訓練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在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漫不經心。一旦學生稍有馬虎,他都會讓學生重做一遍,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嚴謹性。“自然科學不是做文章,可以揮揮灑酒。有時需要嚴謹的設計和規範的操作,但有時又需要非理性的設想和大膽的試驗,善於開拓與創新始終是我們提倡的。”
指導學生
塗永強總結過指導研究生的三段論:年輕時親自帶著做,年老時旁邊看著做,力不從心、無暇顧及時聽著做。直到2003年塗永強45歲時,他都在實驗室帶著學生一起做實驗,這使得研究室的工作推進很快。之後,隨著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工作增多、體力漸漸欠佳,徐永強只得偶爾看著學生做,更多的則是聽學生彙報后提出工作建議。塗永強深知,這樣的方法,工作進度和學生的收穫就不如他親自到現場帶學生那樣理想。
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榮譽表彰授予單位
1991年中國化學會優秀青年化學獎中國化學會
2000年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
2005年禮來科研成就獎美國禮來公司
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2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2012年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化學通訊(ChemicalCommunication)》副主編 
2014年上海交通大學雙聘院士、致遠講席教授 
中國化學會理事
甘肅省化學會理事長
教育部科技委委員

個人生活


家世背景
塗永強的爺爺民國時在遵義衙門當師爺。他的父親是小學校長,本來是教書,之後兼做公社會計;他上面有一個大姐,下面有幾個弟弟。
健康狀況
1998年,塗永強40歲時,堅持動手術切掉了膽結石和膽囊

人物評價


從當初青澀的本科生,到蜚聲國際的化學家,塗永強用真誠與激情,書寫了一個貴州農家弟子的人生篇章。(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評)
塗永強在藥用天然生物鹼的設計合成、高效串聯反應和方法的創建等研究領域作出了系統和創新性的貢獻。(中國科學院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