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

漢語成語

星火徠燎原,漢語成語,拼音是xīng huǒ liáo yuán,常比喻新生事物開始時力量雖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無限。出自《書·盤庚上》。

簡介


徠【成語】:星火燎原
【拼音】:xīng huǒ liáo yuán
【簡拼】:xhly
【解釋】:一點兒小火星可以把整個原野燒起來。常比喻新生事物開始時力量雖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無限。
【出處】:《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
【示例】:‘~’的話,正是時局發展的適當的描寫。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語法】:作主語、謂語、定語;指新生事物
【英文】:a little trouble can develop into a big disaster
【德文】:Aus einem Funken kann ein Steppenbrand entstehen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1930年1月5日,毛澤東針對紅4軍第1縱隊司令員林彪的右傾悲觀思想寫的一封複信,這封信進一步發展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標誌著毛澤東關於”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理論的基本形成。

近義詞

星星之火[ xīng xīng zhī huǒ ]
一點點小火星。比喻開始時策小,但有遠大發展前途的新事物。
燎原之火[ liáo yuán zhī huǒ ]
比喻不斷壯大,不可抗拒革命力量。

成語典故


《書·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
《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其猶不可撲滅。”明·張居正《張文忠集·答雲南巡撫核萊山論夷情》:“究觀近年之事,皆起於不才武職,貪黷有司及四方無籍奸徒竄入其中者激而構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原來比喻有生命力的微小事物,發展前途非常廣闊。現在比喻革命力量或新生事物最初雖然微小或尚在萌芽時期,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
《左傳》君子曰:“《商書》所謂‘惡之易也,如火之燎於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者,其如蔡哀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