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簡書
殷商時期用於承載文字的載體
自上古結繩記事,便有了人類文明的歷史印跡。隨後,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金鼎、竹木、絹帛,以及紙張上薪火相傳,歷史的脈絡也漸為清晰的展現出來。而其中的竹木簡牘,作為紙張普及之前文字傳承的主導形式,綿延了殷商直至魏晉的千餘年歷史。在中國文字承載形式的更迭演變中,佔據了長達一半以上的悠長歲月。
簡牘的出現,使人類告別了甲骨金銘上的刀耕石刻,更因其無論在取材還是使用上的優越性,使得文明的教化空前普及於社會大眾,中華民族進而步入了輝煌的歷史新時期。因為簡牘,有了諸子百家、爭芳鬥豔,有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因為簡牘,有了韋編三絕的勤奮,有了學富五車的博學;因為簡牘,有了風騷盡領的詩經楚辭,有了千古流芳的史家絕唱;因為簡牘,才有了今日中華的全面復興!
時至今日,對於簡牘的價值研究,已涉及到歷史、考古、文字、文獻學等諸多領域。歷史簡牘的不斷出土,不僅真實的填補了歷史空白,更重要的意義還在於,為我們客觀的還原和修正了歷史,實現了人類對自我的重新認知,從而使我們做到更為準確的以史為鑒,把握人生!
縱觀世界歷史長河,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延續中,惟有中華文明,以其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生生不息,傳延至今。古老的中國,歷經滄桑與磨難,依然巍巍屹立於今天的世界東方。這讓國人引以為豪,更讓世界為之震撼。而這其中,簡牘的作用無可取代,載負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將中華民族的博大文化與偉大精神共同彰顯。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在當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全面復興的中國,華簡心懷赤子之誠,致力於為華夏文明的復興承擔己任。旨借歷史賦予簡牘的教化力量,喚起國人的精神記憶,從而使更多的人樂於接受和學習先人智慧,以發揚大國學,推動全人類的和諧大發展。而最能夠承擔此任的,便是中華簡牘,即為華簡。
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於擁有著啟迪智慧的無窮力量。其集中體現在哲性的思考與詩性的判別,這是一種取法自然,源於心靈的感悟,具有著無可比擬的精神力量。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走過西方國家數以百年,二百年的道路,不能不感謝中國文化的啟智性。因為智慧足以使我們學為己用,並在此基礎上再創輝煌。華簡殷切希望的,就是能夠將中國文化以獨特形式更好更快的傳承發揚,以興我中華、強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