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上青的結果 展開

上青

泰寧縣鄉村

上青鄉(shangqin)位於泰寧縣境北部,北界邵武市,南連杉城鎮,東接朱口鎮,西靠新橋鄉,距縣城23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互通口19公里。樹木茂密鬱郁蒼蒼

基本介紹


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到了元宵佳節每家每戶開始準備過節了。在中國千年文化中板凳龍獨具特色。板凳龍主要是流傳在江西和福建等客家地區。上青橋燈起源於大唐開元盛世,為的是為戰死的人祈禱。但這些年下來慢慢成了歡慶節日了。上青橋燈前有龍頭後有龍尾中間是龍身,過去龍身都是板凳做的。上面鋪上燈籠幾十節或上百節連在一起好似長龍,板凳龍因此得名。
春節期間鬧龍燈的習俗在福建傳承了近上千年。鬧龍燈都在傍晚進行的,天一擦黑村民們就扛著龍身出門了。板凳龍長1.5到2米,中間有插鎖連接。龍頭龍尾由村裡統一製作,龍身有各家各戶自己製作。人多多出一段,人少少出一段,為的是多沾喜氣。由於參與人數眾多最長可達3、4百米。橋燈製作工藝並不複雜,要的材料都是當地特有的毛竹紗布,不用投入太多就能過的年味十足。村裡六七十歲老人都會商量怎麼裝扮,老人們很早就開始製作橋燈。去樹林里砍一棵毛竹來編龍頭的框架。綁龍頭虎架三四個人也要忙個半天,龍頭裝扮也要忙個一整天。眼睛、眉毛、牙齒、龍鬚、鱗片每個細節都要仔細認真,這樣才會顯得龍頭精氣神足。
橋燈一般會環村而行,這時村民們都會準備煙花爆竹來迎接橋燈(有時覺得放太多了),大人小孩也會在一旁夾道觀賞。舞橋燈只有兩個晚上,到了第二個晚上各村的橋燈會彙集到一起到學校為教育祈禱。橋燈前面一般會有老龍掩護,雖叫老龍但其實是有孩子們唱主角,老龍一般是元宵節前五天就開始了。有時候大人會限制孩子活動範圍,有的也很調皮,不讓去時總有人生氣不理解還有的有“罷工”。年輕人會因為搶龍頭髮生爭執,這時村裡道高望重的老人會出面調節。每個人舞上一段最好的多來一段。橋燈巡遊一直要到深夜十二點以後,最後最精彩的晚高峰來了。各村的橋燈在學校里纏鬥,斗的是驚險場面十分壯觀。高高舉起的橋燈碰撞在一起,在遠了看更像騰飛的巨龍。地面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煙花點綴著這村落的美好譜寫了小城的魅力。這個古老的習俗展現了民間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