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東江鎮

水東江鎮

水東江鎮地處衡邵婁交界,邵東市東部,西北距縣城36公里,全鎮轄51村1個居委會,面積98.7平方公里,人口5.2萬,北臨團山鎮,南依堡面前,西接楊橋佘田橋,東連衡陽縣金蘭鎮。

邵東市重要的邊貿交易和物資集散之地,是邵東縣第一批農民新村建設試點鄉鎮,是邵東縣發展農業,招商引資的重點鄉鎮,是邵東對外形象窗口,素有邵東乃至邵陽市“東大門”之稱,凸顯的區位優勢使水東江鎮成為了邵東發展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下轄地區


水東居委會;芽塘、芽江、茶林、新吉、永興、益華、群建、大喜、同興、江山、 石虹、小嶺、將軍、仙娥、高塘沖、寶台、藕塘、香花、峽山、廟山、 孟公、坪底、石牛、龍豐、長扶、大勝、千功、萬祝、牛山、光大、 澄江、中勝、躍進、蓮藕、敬愛、雙龍、寨嶺、曉梧、古城、滿足、 羅圍、文竹、鳳形、蘭加、石泉、橋邊、成家、泉塘、桃樹、增加、 南塘51個村委會。

景點


太平橋位於水東江鎮水東居委會,橫跨蒸水河,是水東江鎮的一條重要通道。該橋建於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初九,原本是五孔橋,經過歷年來的修復、改造,成為現在的八孔橋,橋頭及橋側都雕有龍鳳、麒麟等吉祥物,橋的兩端還各有一對栩栩如生的石獅,經歷百年風雨,石獅依然巍然挺立。當地居民對太平橋尤其對橋頭的四隻石獅很有感情,每年的七月初七都會在橋上舉行大規模祭祀活動。1997年,太平橋被縣人民政府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區位交通


衡邵高速、省道315線、衡寶路橫穿水東江境內,距邵陽市1小時車程,到衡陽市1個半小時車程。境內交通便捷,潤土沃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物產豐富,農業發達、商業網點眾多,市場繁榮,物資充裕,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文化流彙集其中,為實施“興工旺商,富民強鎮”戰略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水東江鎮
水東江鎮

基礎設施


水東江鎮
水東江鎮
十一五期間,國家補助鎮農村公路建設資金達1600萬元,硬化農村公路總里程140.2KM,通暢 率為100%,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全鎮形成的公路路網,位居全縣第一。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政府辦公樓整體搬遷工作進展順利;鎮衛生院住院樓、汪塘社會客運車站投入運營;35KV變電站、開發區自來水廠竣工在即,村級活動場所建設、農村集中安全飲水工程、生態能源沼氣池建設穩步推進,中小學建設完成了水東中學創建合格學校與汪塘中學宿舍樓建設,全鎮的教育設施硬體和軟體都達到中上等水平。

現代農業


水東江鎮屬典型農業大鎮,歷年都是縣糧食工作先進單位。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科學發展觀,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堅持與時俱進,大膽開拓創新。充分挖掘農業資源比較優勢,立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成立養雞、養鴿協會、養豬、養牛、養兔協會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黃花、油菜、草籽、油茶、楠竹等特色產品生產基地,形成農業產業合理布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觀光農業。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擺脫傳統農業模式,培育專業大戶和新型農民,推進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全鎮農業逐步向著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管理方向邁進。

行政村合併


全鎮51村1個居委會經過合併后,變為21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具體如下:
水東江居委會(原水東江居委會、江山村、大喜村合併)
開發村(原增加村、桃樹村、泉塘村、南塘村合併)
橋邊塘村(原橋邊塘村、成家村合併)
孟公村(原孟公村、廟山村、峽山村合併)
石佳村(原石泉村、蘭加村合併)
仙鵝村(原仙鵝村、將軍村合併)
同心村(原同興村、群建村合併)
芽江村(原芽江村、芽塘村合併)
新華村(原新吉村、益華村合併)
永興村(原永興村、茶林村合併)
高塘村(原高塘村、香花村合併)
文竹村(原文竹村、鳳形村合併)
小嶺村(原小嶺村、石虹村合併)
藕台村(原藕塘村、寶台村合併)
汪塘村(原曉梧村、中勝村、羅圍村合併)
澄江村(原澄江村、千功村合併)
萬祝村(原萬祝村、牛山村、光大村合併)
長勝村(原龍豐村、長扶村、大勝村合併)
敬愛村(原敬愛村、躍進村、蓮藕村合併)
古城村(原古城村、滿足村合併)
雙龍村(原雙龍村、寨嶺村合併)
石牛村(原石牛村、坪底村合併)

歷任黨政領導


歷任黨委書記
劉軍(-2007)、王智剛(2007.10-2012.09)、左永根、趙昭生(2016.01-2020.09)、楊益良(2020.10-) 。
歷任鎮長
唐福宏(-2007)、賀曉明(2006.01-2007.10)、李宏峰(2007.11-2011.01)、王衛兵(2011.01-2013.01)、肖葉飛(2013.01-2016.04)、劉智偉(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