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諸葛鎮的結果 展開

諸葛鎮

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轄鎮

沂水縣諸葛鎮是山東省人民政府命名的中心鎮,山東省最具成長性鄉鎮,臨沂市民營經濟明星鄉鎮、林果之鄉,位於沂水縣西北部,與淄博市的沂源縣、濰坊市的臨朐縣毗鄰。全鎮72個行政村,64102人(2017),總面積212.82平方公里,境內有山東省第三大水庫——跋山水庫。

歷史沿革


大事件

革命老區
諸葛鎮是著名革命老區。下衚衕峪村人李清漪,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在村裡辦平民學校,在境內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1927年被反動軍閥殺害。紅石崖村人武善桐,1939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紅石崖村黨支部書記、夏蔚區委委員。1942年11月,在日軍大“掃蕩”中,為從敵人手中搶救群眾,生死關頭,挺身而出,將日軍引上紅石崮頂,搏鬥中與敵墜落懸崖同歸於盡。
抗日戰爭時期,境內曾爆發著名的歪頭崮戰鬥、葛庄戰鬥等。其中葛庄戰鬥,共殲日偽軍1300餘名,是八路軍在運動中打殲滅戰的一次著名戰例。

行政區劃


名稱電話區號名稱電話區號
葛庄村0539紅石崖村0539
李家營村0539劉家河北村0539
郝仙院村0539武家河北村0539
大崮前村0539馬家河北村0539
上古村0539武家莊村0539
下古村0539李家河北村0539
馬場峪村0539河南村0539
正峪官莊村0539大諸葛村0539
李家新莊村0539上華庄村0539
丁家旺村0539下華庄村0539
東河西村0539范家旺村0539
南門樓村0539略疃村0539
北門樓村0539大暖峪村0539
馬家旺1村0539小暖峪村0539
紅花峪村0539新莊村0539
姜家官莊村0539馬崮峪村0539
山前官莊村0539大崖頭村0539
上峪1村0539安家圈村0539
魏家溝村0539七溝村0539
上峪東溝村0539鳳凰峪村0539
大峪1村0539下窪子村0539
小峪村0539前溝子村0539
西於家河村0539蟠牛場村0539
東於家河村0539大崮后村0539
下小諸葛村0539東王峪村0539
大圈村0539石龍口村0539
上小諸葛村0539后峪村0539
西坡庄村0539耿家王峪村0539
上衚衕峪村0539張耿村0539
下衚衕峪村0539河西庄村0539
前河西村0539張家萬村0539
后河西村0539山叢村0539
上梭峪村0539中梁子村0539
下梭峪村0539桃樹萬村0539
孔家林村0539新民官莊村0539
於家旺村0539店子村0539
秀峪村0539前文村一村0539
張家旺村0539前文村二村0539
武將峪村0539前文村三村0539
常庄村0539後文村0539
西埠前村0539連旺村0539
東埠前村0539會仙院村0539
司家溝村0539安門頭村0539
龐家河村0539北黃家莊村0539
文家峪村0539鳳落院村0539
東卞山村0539石埠子村0539
西卞山村0539徐家峪村0539
坡庄一村0539羅家場村0539
坡庄二村0539大崮峪村0539
坡庄三村0539

經濟發展


2010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8.5億元,增長17.1%;境內總稅收2.7億元,增長48%;地方財政收入8862萬元,增長30.1%;農村人均純收入7843元,增長14.7%。各項重點工作圓滿完成了目標任務,取得了令人鼓舞、催人奮進的成績。招商引資、財政收入、信訪工作、平安沂水建設、環境綜合整治、礦產資源開發管理、板材生產、畜牧業生產、果品生產、荒山綠化、烤煙生產、農村金融創新、服務業發展、環境保護、計劃生育、迎淮和創模等18項重點工作受到縣委、縣政府的表彰獎勵。
2010年,全鎮共引進過億元項目4個,過5000萬元項目1個,到位資金13.1億元,同比增長35%,完成計劃的319.5%。工業經濟全力攻堅,逐步做大做強,新培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累計達到40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已達到8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63.2億元,利稅7.3億元,同比增長21.8%和22.9%。工業技改力度增大,到位資金達到15.1億元,同比增長54%,完成計劃的718%。民營經濟百花齊放,新發展私營企業20家,個體工商戶351戶,新上板材生產線23條。招商引資和工業民營經濟有利支撐了財稅工作,通過加大礦產資源開發與管理,積極排查和培植稅源,調整優化稅收結構,加大稽查徵收力度,超額完成了財稅承諾目標。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現代農業蓬勃發展,農業結構不斷優化。通過合法流轉土地,共建成10畝以上的標準化養殖小區7個,發展養殖專業村2個;發展精品果園2600畝,完成全年任務的216%,創建農業部國家級標準果園1處,中藥材、小雜糧、矮砧密植蘋果園等特色農業園區5處;工商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4個,成立資金互助組織5家;發展楊樹豐產林2800畝,完成全年任務的140%;落實黃煙面積1500畝,交售煙葉35萬斤,貢獻稅收55萬元;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投資180餘萬元,完成了8處庫區基礎設施項目,新建蓄水池3處,攔水壩6道,攔沙壩43道,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7平方公里;推廣清潔環保生活方式,沼氣入戶230家,改廁360家;繼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致力於村莊“五化”達標建設。搞好綠化工程,抓好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完成荒山綠化面積62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8.6%;對省道、縣鄉公路進行全面維護,對夾子山以東連續拐彎路段進行取直改造;對全鎮60餘公里的幹線公路進行了全面綜合整治,對鎮駐地主輔路面進行了瀝青罩面,更換路燈150餘盞,更換大理石路沿石9000餘米,極大地提升了小城鎮建設的檔次。嚴格規劃,做好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工作。嚴格審批立項程序,順利實施了桃樹萬和西埠前的土地整理項目,啟動成片建設住宅村10個。全鎮共騰退建設用地136畝,完成了節點任務。堅決遏制各類違法建設,立案查處各類違法佔地30餘起,全部予以拆除。
投入208.2萬元,嚴格落實優生優育、獎勵扶助、優質服務等各項計劃生育措施,合法生育率達到97.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嚴格執行了農民負擔一票否決制,健全完善了減輕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長效機制,確保了農民負擔不反彈。認真落實了上級的各項惠農政策,共計發放糧農補貼208萬元,辦理家電下鄉補貼2400件,補貼54.9萬元,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1686件,補貼198.3萬元。重視老年人、婦女兒童的健康保健工作,發放優待撫恤資金230萬元,五保戶生活補助7萬元,救濟受災群眾12萬元,低保戶補助120萬元,為11447位60周歲以上的老人發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189萬元。積極支持殘疾人事業,辦理殘疾人證170餘個,改造殘疾人危房戶5家。科技、文化、體育、廣播等事業也都有了長足發展。

產業發展

林果、礦產、機械加工、旅遊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日益顯示出強勁的發展態勢。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6億元,實現境內總稅收7567.6萬元,地方財政收入2641.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138元,全鎮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政通人和。
工業經濟初具規模。依託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豐富兩大優勢,初步形成了以礦產資源開發、花鍵軸、服裝加工、果品加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鉀、鈉長石玄武岩、鐵礦石探明儲量分別達到1.5億、3.5億、1億立方米,以此為依託建成的加工企業達30多家,規模較大的有魯南礦業有限公司60萬噸球團廠、沂水縣運行福利球團廠等。花鍵軸加工企業已有20餘家,勞動密集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從業人員已達9000餘人,全鎮私營企業達到48家,有10家企業被列為縣級重點調度企業。
諸葛鎮農業發展
諸葛鎮農業發展
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程度高。已形成了林果、蔬菜、黃煙、中藥材、畜牧漁、林業育苗等主導產業。以蘋果、杏、梨、桃、葡萄、柿子為主的果品面積達5.8萬畝,產量大、品質優;訂單蔬菜遠銷日本、韓國;林業育苗、優質中藥材、黃煙種植都已形成規模;以羊、牛、豬為主的畜牧養殖發展迅速,總存欄量達160萬(頭)只。“暖陽”牌仲秋富士蘋果、豐甜榛杏、紅香椿已通過省農業廳無公害認定。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境內交通便利,省道沂博路、韓萊路縱穿南北、東西,縣鄉路、農村公路四通八達,村村通硬化路。青萊高速公路橫穿全境,出口距鎮駐地僅3公里,至泰安車程在1小時內,至濟南、青島車程均在1.5小時以內。工業園區和小城鎮建設日趨完善,小城鎮內水、電力充足,學校、醫院、賓館等公益設施功能齊備,基礎設施配套齊全。

工業經濟

諸葛鎮積極發揮優勢抓工業,大力實施工業突破戰略,積極培植骨幹企業,狠抓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一手抓量的擴張,一手抓質的提高,全鎮呈現出了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的可喜局面。有10家企業被列為縣重點調度企業,分別是魯南礦業有限公司、沂水縣運興福利球團廠、沂水縣華秦服裝有限公司、沂水縣萬順石材加工廠、臨沂福美崙果蔬有限公司、沂水縣興達軸業有限公司等。其中魯南礦業有限公司被列為全縣“雙十”企業之一。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鎮個體工商戶達到1736戶,私營企業達到45家。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1.3億元,增加值2.9億元,利稅1.28億元,分別增長36%、30%、40%。工商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97.8%。
一是立足礦產資源上項目。諸葛鎮境內礦產資源比較豐富,鐵礦石、玄武岩、鉀鈉長石探明儲量多達6億立方米,礦產儲量大,品位高,質量好,開採利用價值較高。先後引進了投資1.85億元的魯南礦業公司露采轉地采項目、投資5500萬元的60萬噸球團項目、投資1800萬元的運興球團廠、投資650萬元的萬順石材廠、投資600萬元的頁岩磚加工項目。年加工各類礦產品400餘萬噸。
二是發揮資產優勢,大力盤活閑置資產。針對鄉鎮合併之後,閑置資產、場所比較多的實際,採用租賃、拍賣等形式進行了處置,吸引了一批企業前來落戶。山東外貿服裝集團與沂水華琪服裝有限公司共同投資1200萬元,利用原下古村鄉政府大院建設了華秦服裝加工廠,安置農村勞動力近千人。魯南礦業有限公司利用原新民鄉政府大院建設了供暖設施。荷蘭阿里莎集團利用原果品冷庫福美崙果蔬公司。盤活了閑置資產,優化了資源配置。
三是發揮傳統加工優勢,發展壯大民營經濟。以花鍵軸加工為主的機械加工業一直是諸葛鎮的傳統優勢產業,產品曾獲“部優”稱號。鎮里充分利用這一傳統優勢,進行重點培植。同時,又利用南京躍進集團誕生地在諸葛的優勢,多次組織花鍵軸生產廠家前往躍進集團交流學習,並達成了合作意向。全鎮花鍵軸加工企業達到18家,從業人員1300多人,年加工花鍵軸380萬件(套),產品遠銷青島、長春、南京等大汽車生產廠家及全國各地,機械加工業已成為全鎮民營經濟的支柱產業。
四是發揮農產品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全鎮果品冷藏、深加工企業發展到11家,加工、運銷專業戶1300多戶,全鎮冷庫儲存量達1萬噸。臨沂福美崙果蔬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各類速凍蔬菜及水果產品深加工出口,年綜合加工能力達1萬噸。

社會


教育

諸葛鎮現有初中3處,小學15處。初中現有教學班38個,學生1845人,小學現有教學班115個,在校學生2785人,生均佔用校舍面積9平方米。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100%。不斷加大對教育的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2006年,教育事業投入500多萬元,調整學校布局12處,改造學校9處,完成2處小學搬遷;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的第一小學教學樓建成投入使用。在改善教學條件的同時,狠抓教育教學管理,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醫療衛生

全鎮現有衛生院2處,醫護人員106名,床位80張,X光機、B超心電圖機、CT、高壓氧艙等醫療設備齊全,醫療服務範圍覆蓋全鎮及周邊鄉鎮。
為了防止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2004年在全鎮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按照政府領導、集體扶持、預防為主、多方籌資、量力而行、科學管理、民主監督的方針,全鎮共投保2萬餘戶,參保率達90%,運轉正常,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農民一年交上幾塊錢,無病保平安,有病少花錢,萬一得了大病還可以得到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補償,參保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同時,鄉村一體化管理得到鞏固,鎮村兩級衛生機構的活力明顯增強。

計劃生育

設有計劃生育辦公室和計劃生育服務站,現有鎮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35人,其中中級職稱人員4人,技術員31人,村級專職人員209人。全鎮現有已婚育齡婦女1.5萬人。服務站配有功能齊全的三層樓一座,配有微機、空調、觸摸屏、乳腺診斷儀、乳腺治療儀、B超機、心電圖、微波治療儀、三氧消毒機、離心機等一系列儀器,能滿足不同育齡群眾的需要,達到了市級優質服務鄉鎮標準。計劃生育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自然增長率3.5‰左右,連年受到縣委、縣政府表彰。

村鎮建設

諸葛鎮
諸葛鎮
自2000年被確定為山東省中心鎮以來,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實施“小城鎮、大戰略”的發展策略,以“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分期實施”為指導,確立了“建設輻射帶動能力強、綜合服務功能完善,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富有活力的生態型城鎮”的目標,把中心鎮建設作為發展區域經濟、推動全鎮三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規範化管理,綜合性開發,帶動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城鎮建設上,累計投資740餘萬元,修建道路5條、橋涵2座,初步建成了“四縱三橫”道路框架。在暖陽河上修建了9道攔水壩,蓄水9萬立方米,形成了20萬平方米的水面,成為小城鎮區域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換路燈260盞,安裝水晶燈4盞,改造了鎮駐地綠化帶,完成了濱河路綠化、亮化工程,改造了鎮駐地自來水管道和高壓線路,完成了車站建設和集貿市場改造,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日趨完善。2006年小城鎮建設投入700多萬元,新建職工宿舍樓、計劃生育綜合服務樓、土地所辦公樓、敬老院、衛生院病房樓等樓房7棟,沿河商業街開發規劃設計已完成。

文化


文物古迹

南窪洞
位於范家旺村西南山距地面100米處。洞口南向,深14米,系水平溶洞。洞內泥土堆積中裹有打制石器,鹿角化石和破碎哺乳動物化石。從鹿角化石看,與北京人洞穴中鹿化石相同,應是葛氏斑鹿。葛氏斑鹿為華北中更新世典型動物,距今已有二三十萬年,和沂源猿人屬於同一時期。
宿山
宿山,海拔481米,位於沂水縣城北20公里處,北靠沂山,南鄰跋山水庫,東西兩側順天河、暖陽河環繞。相傳有一南方人在金牛官莊發現一金牛藏在地下,便找人來挖,挖到金牛後用一根麻線拴住。金牛趁南方人進店吃飯之機掙斷麻線,跑到這座山上住了一宿,從此這座山便被稱為宿山。南方人發現金牛逃跑后,便沿著金牛跑的腳印追到宿山。金牛便跑到老貓窩(現名正峪官莊)變成老貓,又跑到卞山變成一隻飛燕飛到七溝。
法雲寺
在宿山前懷半腰間,有隋唐以來的殘碑數塊,為法雲寺舊址。每年春夏季節的黎明時分,時有霧氣從山腰冒出,籠罩在整個山中,太陽升起后化為雲彩。當地老百姓有“宿山帶帽定大調,不是下雨便放炮(打雷)”之說。據傳此寺為一游僧所建,取名法雲寺。後來,駐寺禪師決定重修法雲寺,便到南京化緣,在一家有錢人家的林地里發現一參天大樹,禪師想用此木來做重修法雲寺的棟樑,這家主人答應后,禪師找人將樹殺倒放入井中,井中的木頭便從地下自運到了宿山的井中。
在法雲寺舊址西側有一石碑,上寫“大明正德二年二月四日,××禪師之塔”字樣,這便是鎮妖塔舊址。相傳明正德二年二月間,山上的至空禪師應邀去埠前村為人治病,臨行前囑咐弟子不要動后寺院那口鍋。禪師走後,弟子好奇將鍋掀開,只見水柱衝天,一條小龍開始興風作浪。禪師在山下發現山中有變,便急忙回寺,只見山洪順流而下,眼看就要殃及百姓,禪師奮不顧身抓起那口鍋蓋在水柱上,作法鎮住妖龍。禪師死後弟子為之修塔紀念,取名鎮妖塔。
宿山的西側有一座形似膝蓋的小山。相傳,至空禪師誦經念佛之餘,帶領弟子墾荒種田,經常接濟貧苦人家。有一年,一群潑皮無賴上山搶糧,正當他們裝滿口袋走到膝蓋山時,至空喊了一聲“跪”,所有搶糧的人全部扛著糧食跪在山上,直至搶糧的人悔過後方能起身。從此,人們便把這座小山叫膝蓋山。
石馬子緊傍宿山的小宿山上有一匹無頭的石馬。傳說有一匹馬到東河西村一位王姓人家,偷吃了這家做豆腐的豆糊,跑到小宿山頭變成石馬,后被人將馬頭盜走。

特產美食

綜述
有花椒、水果等;跋山水庫為本市著名的魚類養殖地。
花椒生產已成為諸葛鎮山區林果開發的重點項目之一,總面積已達1.1萬畝,其中專用花椒園4000畝,地堰花椒7000畝;五年生以上的7000畝,2001年新栽植2200畝,是全縣花椒生產基地之一。
花椒
諸葛鎮的花椒生產分部比較集中,重點分佈在秀峪流域、華庄流域、徐家峪流域、王峪流域、文峰山流域、七溝流域、衚衕峪流域,年產鮮花椒1500多噸以上,其中秀峪村、下華庄村年產鮮花椒都在150噸以上。其主要品種有大粒紅袍、小粒紅袍。
花椒被廣泛地應用於藥品和食品調料等優質原料。畝栽110株,4-5年生花椒樹畝產干皮200斤,畝收入2200元,且種子含油量較高,可以榨油,也是雞的好飼料,市場價每斤種子0.8-1.0元左右,每畝產花種300斤,一般每畝花椒收入2500元左右,經濟效益比較可觀,並且銷路連年擴大,市場供不應求。
名優水果
諸葛鎮水果生產品種齊全,幾乎所有的溫帶水果在此都有規模化生產。其中著名的有:國內外引進的各種優質蘋果;從本省引進的中華壽桃黃金梨;本地選育的沂水豐甜榛杏、沂蒙大雪棗;還有烏克蘭系列大櫻桃及葡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