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營村

河北省霸州市南孟鎮下轄村

李家營村,地處在遼闊的河北平原北部,位於霸州市以北7.2公里。南面與披甲營相鄰,北面與馬坊村遙遙相對,東鄰崔各庄,西鄰安家營。總面積3500畝,耕地1600畝,全村280戶,總人口1200人,以漢族為主,農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

建制沿革


該村建於宋朝,當時此地曾為宋軍紮營之處。因此,帳中是舉辦禮儀、典禮、商議軍機的地方,便稱此營為禮營。原有八戶李姓人家來此居住,便沿用諧同音改名為李家營至今。
李家營村以張、王、孫、周、郝、梁、陳、修、齊、孟、冉、楊、馬、高等姓氏居此。李家營村明朝時隸屬永清13個衛屯營之中。民國時期,先後屬霸縣第四區第三十五鄉,抗日政府霸縣四區,1949年屬天津專區霸縣五區。1953年屬霸縣三區李家營鄉,為鄉址駐地。1957年6月屬南孟鄉,1958年10月屬南孟(紅旗)公社李家營管理區。1963年11月屬南孟公社。1984年1月屬南孟鄉,同年4月屬南孟鎮。

知名人士


郝殿甲,國民黨員,中校軍銜,曾在國民黨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部隊任團長,后隨馮玉祥將軍起義。1958年曾探親回家。解放后,馮玉祥將軍的夫人原水利部部長李德全女士來信尋找此人。晚年曾任河南省鄭州市政協委員,文化大革命時期去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曾湧現出八位烈士。李文玉,任八路軍43大隊大隊長,1943年在永清上莊子戰鬥中光榮犧牲。郝教日,八路軍二大隊戰士,1946年在張家口戰鬥中犧牲。劉義元,曾在120師師長賀龍手下任機槍手,后在戰鬥中犧牲。還有五位烈士,他們是:張振良、李文元、劉振生、張興、劉百合。解放后,又有許多革命幹部工作生活在外地。劉樹青曾任河北省電力廳副廳長,1963年調到家鄉任縣委副書記。1947年,李香、李文全組織“河北梆子”戲會,成員來自本村,至今流傳。另有苗秀花老人的剪紙藝術,能剪出各式各樣的圖案,在霸州境內有名。關帝廟始建年代不詳,座落在村小學的前面,1947年拆除,至今遺址全無。

主要成績


近年來,李家營村蒸蒸日上,各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業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齊飛,養殖業、扶持養殖專業戶20家。從事運輸戶12家,建築業在本村佔主導地位,從事建築行業的人員有好幾百人。1958年至今,共打機井30多眼,架設動力線路10000米,改造了照明和水利線路,買變壓器8台,更換新變壓器5台,投資10萬餘元,鋪設磚道6000餘米,為建“兩室”蓋村委會辦公室4間,建立了櫥窗式公開欄。

村莊大事記


民國元年“國民”小學在村裡落成
1941年 成立了抗日游擊隊
1942年 成立了兒童團,李慶林、劉孝榮先後任兒童團團長
1949年“國民”小學改名為李家營完全小學,第一任校長賈士芬
1953年 種棉能手劉輝被評為河北省“勞動模範”光榮稱號
1978年 村裡安裝了自來水
1982年 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1年 村裡又新打了一眼深水井
2000年 新蓋村委會辦公室四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