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羊場鎮

雲南省宣威市下轄鎮

羊場鎮位於宣威市東南部。面積276.44平方千米,人口45055人(2017年)。轄1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雞場。貴昆鐵路羊場支線過境,設有小箐、基長、大松樹站。

歷史沿革


羊場鎮是宣威市“一區四基地”之一的磷化工工業基地。
名稱來歷1965年省批准設鎮於羊場煤礦,故名羊場。1984年體制改革后沿用羊場鎮名。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04°11′~104°21′,北緯25°56′~26°02′。地處宣威市東南部,東與海岱鎮交錯,南與富源縣后所鎮接壤,西和沾益縣播樂鄉、宣威市板橋鎮相連,北與東山鎮毗鄰。人民政府駐雞場村北,距宣威市區42千米,郵政編碼655412。
政區沿革東晉時為寧州轄地。元、明時為沾益州轄地。清初屬順德里。清同治年間屬共和區。民國時屬東南區、第六區。1948年屬清水擴大鄉。1949年屬宣威新三區。1950年屬清水區。1953年後屬海岱區(公社)。1965年設立羊場鎮,管理礦區居民,僅一小鄉之地。1984年體制改革,從海岱區南部劃出12個大隊,東山區劃出1個大隊和羊煤居民辦事處組成羊場鎮。
政區劃分2011年末轄多貝戛、鎮興、大松樹、雞場、兔場、茨營、陳灣、英角、普瓦、宗德、大田壩、小箐、清水13個行政村和1個居民委員會,下設108個村民小組。
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掀起辦新學之高潮。羊場開始創辦初級小學校。第二年(民國元年),猴街子(雞場)、清水塘、大松樹、兔場創辦初級小學,招收四年制小學生入學,以讀四書五經為主,教授文言文。1919年,“五.動”爆發,已經在全國開展兩年的新文化運動的浪潮終於傳到了羊場,羊場各初級小學和僅存的私塾一律改用現代白話文(國文)上課。為規範管理,1922年羊場境內的雞場設立教育委員會,其董事會為學區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實現了出資辦學者與管理者相統一的格局。
1928年7月,奉雲南省署嚴令,取締羊場境內所有私塾,學生一律進國民學校就讀。民國27年(1938年)雞場設為學區,轄基長、兔場、清水、宗德、陳茨聯小、打鎖坡、新德、多貝戛、水西營9所小學。1940年,推行教育部《國民教育實施綱要》,今羊場的兔場、清水設中心學校一所,鄉長、保長、壯丁隊長兼任校長,實現了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國民教育初見端倪。從此到1950年羊場解放,羊場境內教育基本穩定。
1950年底,現羊場轄區基本解放。為了從思想上讓和平解放地區的人民完全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宣威軍事管理委員會相繼接管學校,在黨的組織活動做得比較好的學校大力宣傳革命思想,逐步讓宣威的學子接受新思想。4月,宣威縣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學校,改國民中心學校為高級小學校,保國民學校為初級小學校。每區設一名文教助理員管理教育。此時,現羊場有兔場、雞場兩所高級小學,有清水、水西營、宗德、大松樹、多貝戛、大田壩、英角、陳茨聯小、打鎖坡、普瓦10所初級小學。從此揭開了新社會教育的新篇章。從1950年解放到1955年年末,現羊場育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比學習比為社會做奉獻的風氣蔚然成風。然而好景不長,1956年6月,全縣中小學投入肅反審干運動,中學教師23人小學教師121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理,家庭出身“不好”的教師心有悸,害怕受連,產生動搖,學校出現鬆軟現象。
1957年按照毛澤東主席的指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羊場教育同全國一樣,按照毛主席的號召,走上了與工農相結合,與階級鬥爭相結合,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辦學路子。1958年3月,按曲靖地委“四月學校化”的指示精神,各村各社都辦起了學校。之後,男女老幼齊上學,人人都可做老師的辦學模式形成,羊場教育畸形發展。學習先進文化,提高綜合素質的辦學宗旨被淡化,一代人才被貽誤。
1966年,文化大革開始,各校投入破“四舊”,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焚毀了古籍、文物,教師被批鬥,小學處於半停課狀態。公社、大隊成立“貧下中農管理委員會”,接管各小學。
1967年至1984年建鎮前,各完小相繼設立附中點,有二年和三年兩種學制,教師由小學老師升格為初中老師,教學質量較差。
1984年3月,羊場鎮在大松樹原址成立,原屬老海岱的兔場、基長兩大校區所轄學校由新成立的羊場鎮管理。1985年,羊場鎮設基長、兔場、大松樹、清水4個校區,學校發展到36所小學,152個班,5762人,在4個校區駐地分別設4個附中點,14個班562人;教師220人,其中公辦教師78人,民師97人,代課教師45人。此時的小學是兔場完小、基長完小、大松樹、清水、大田壩完小、宗德完小、普瓦完小、英角完小、陳茨聯小、多貝戛完小、正興完小、東瓜村小、干洞小學、茶苔村小、岩腳村小、雙洞村小、新德村小、小乾田村小、馬桑樹村小、碩德村小、卡以頭村小、雞場上村村小、大硐村小、河以頭村小、半坡村小、小荒地村小、宗德大村村小、大田壩村小、紅石岩村小、蝙蝠洞村小、水西營村小、大坪子村小、牌坊村小、舍米樂村小、塘子邊村小、格早岩村小、挖灰沖村小、戛家村小學。
1987年在羊場集鎮駐地創建宣威縣第二十六中學(現羊場鎮一中),1995年在雞場草花村原雲鑄一廠搬遷的原址上創建羊場鎮二中。至此,羊場中小學建制基本完成,一個布局合理,適應現代羊場人民需求的科學合理的中小學結構基本形成。
羊場鎮教育發展經歷了私塾辦學的漫長歷史,終於在辛亥革命的衝擊下,自民國元年至民國5年,羊場教育出現了第一個辦學高潮,初級小學雖然大多在祠堂、古寺辦學,但改變了只有少數大戶名門望族才能上學的局面,開羊場國民教育之先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共兩黨的合作,人們意識到落後就要被打,拯救國家,要從教育孩子做起。在抗日救亡的呼聲中,羊場出現了第二次辦學高潮。宗德保國民小學、新德保國民小學、打鎖坡保國民小學、陳茨保國民聯小、古瓦保國民小學在這年建成。1950年,軍管會接管羊場小學后,新成立的政府改國民中心學校為高級小學校,保國民學校為初級小學校。新政府新的辦學思路,羊場出現了第三次辦學高潮。大松樹初級小學、大田壩新店子初級小學、陳灣雙洞小學、水西營村小學、英角小學相繼成立。1995至2005年的10年間,在羊場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窮不能窮了教育”的認識,從“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出發,爭項目,跑資金,動員社會力量慷慨解囊,羊場出現了第四次辦學高潮。投資上千萬元,新建鎮二中,填平鎮一中大破溝,陳灣完小、多貝戛完小、大田壩完小等15所小學重建,完善鎮一中、鎮二中、基長完小等13所小學的基礎設設施建設。協調私人老闆投資新建了定偉希望小學、葉川希望小學、彩維希望小學、仕升希望小學。協調明德基金在清水、基場投資辦學。羊場中小學新貌換舊顏,羊場中小學教育出現新氣象。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之源,教師為本”。羊場中小學教師,是羊場教育的主體。其結構的變化,反映羊場教育的興衰成敗。私塾時期,教書先生大多由落地的寒門讀書人或者當地識文字的讀書人擔任。先生兩袖清風,終身依附豪門旺族。禮儀仁孝,四書五經,伴其教書一世。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1978年後,《教師法》的頒布,要求中小學教師具有國家統一認證的教師資格證,教師持證上崗,統一規範行業管理。教師的政治地位、經濟待遇逐年提高,教師職業成為農村人嚮往的職業之一。大部分民辦教師、代課教師通過學歷達標,綜合考核等途徑轉入公辦教師,不適應教學新形式的小部分教師被淘汰出教師行列。2002年,5名民辦教師轉成公辦老師,全鎮結束民辦教師歷史。2003年8月,辭退49名代課教師,羊場結束代課教師歷史。至此,羊場實現了全部由專業、正規教師執教的新篇章。
名師出高徒,名校出人才。造就名師名校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學校管理。1949年3月15日,宣威解放委員會成立,臨時政府接管基長、兔場等學校,校長、教師由民眾推選。羊場學校管理民主的新模式開始出現。之後,一些由舊勢力控制的小學相繼由軍管會接管。1950年1月,軍管會接管大松樹小學后,羊場所有小學皆由新成立的政府管理。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老百姓留下有文化、學問高的教師教育管理自已的孩子。羊場教育出現發展的小高潮。1993年,羊場鎮黨委政府在人民的呼聲中創羊場教育管理新思路。羊場鎮人民政府以政發〔1993〕14號文下發了《關於羊場鎮教育管理有關意見的通知》,羊場教育分類別按地區實行規範化管理。黨委政府每年從財政中拿出重金重獎在教育教學一線和教研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羊場鎮教育教學成績年年穩中有升,每年都有優秀畢業生到曲靖一中等重點高中深造。
羊場鎮教育從1984年成立到現在的21年間,發展迅猛,2005年發展到初級中學2所,1所幼兒園,13所完小,1所子弟學校,23個教學點,25個學前班,學校佔地面積254.6畝,建築面積45425平方米,其中中學佔地面積132畝,建築面積15983平方米;小學佔地面積122.6畝,建築面積36601平方米,初中36個班2389人,小學195個班5767人(含學前班);有教職工438人,其中專職教師408人,後勤工人30人,專職教師中,本科學歷44人,專科學歷200人,中師學歷157人,高中及以下學歷7人。
2010年,投資302.3萬元,完善羊場中學食堂、教學樓、科技樓、廁所、圍牆、地板硬化等附屬設施。投資180萬元,新建大硐小學。投資110萬元新建鎮興完小教學樓。2010年參加高中以上招生考試571人,上高中線266人,上線率46.6%,比2009年提高14個百分點。

行政區劃


羊場鎮下轄以下地區:
代碼名稱
530381104雞場村
530381104鎮興村
530381104大松樹村
530381104清水村
530381104小箐村
530381104普瓦村
530381104宗德村
530381104英角村
530381104兔場村
530381104陳灣村
530381104茨營村
530381104多貝嘎村
530381104大田壩村

經濟


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工農業總產值、農村經濟總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財政收入等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按照“工業強鎮、商貿富鎮”的發展戰略,2005年,羊場鎮多籌並舉,狠抓經濟建設,全年完成工業現價總產值7400萬元,比2004年增長5%,農業總產值1.3萬元,比2004年增收1416萬元,增長10.8%;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4603萬元,比2004年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1745元,比2004年人均增收214元,增長14%;全年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87萬元,比2004年的517萬元增長12%,全鎮上下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
農業穩鎮,農作物種植及養殖業發展成果喜人
按照農業穩鎮的發展戰略,2005年羊場鎮一是加大解決“三農”問題的力度,強化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較好地實現了農業結構穩步調整,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穩步增加:全年種植烤煙12000畝,完成中上等煙收購132.56萬公斤,產值1638萬元,比2004年增147萬元,增長9.8%;糧食種植95600畝,總產量2640萬公斤,比2004年增收2.6%;種植馬鈴薯54000畝,產量達3萬多噸,產值900餘萬元,比2004年增收120萬元,增長7.5%;從提質增效上,較好地促進了群眾增收致富。二是緊緊抓住實施“雙百”工程的大好機遇,大力發展養殖業。全年全鎮共出欄肥豬63686頭,肉類總產7731噸,完成畜牧業收入6563萬元,從發展養殖業上,較好地促進了全鎮的經濟發展。

社會


教育事業

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捐資辦學,投資200餘萬元,興建了雞場上村仕升希望小學、陳灣完小、小箐完小、大松樹完小四所學校,新增鎮一中學生宿舍300平方米,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育人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全鎮兩所中學共有在校生2236人,13所完小共有在校學生5770人,兒童入學率達99.2%,在2005年的中考中316名初中生升入高中學習,升學率達65.7%,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醫療衛生

為全面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身體素質,2005年,羊場鎮切實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在逐步改善醫療條件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衛生院共有醫務人員23人,病床22張,基本能夠滿足群眾的醫療需要,但設備簡陋,醫療條件差,為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羊場鎮黨委政府通過多方努力,投資140萬元進行衛生院綜合樓建設,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上,較好地促進了衛生事業的發展。

文化事業

2005年,羊場鎮以鞏固和提高“文化先進”鄉鎮為目標,
以實施文化精品工程為動力,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載體,為豐富廣大幹部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鎮文化中心圖書室、閱覽室、活動室,每周一、三、五晚8時至10時定時開放,為幹部職工學習提高和娛樂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全鎮共組建25支體育代表隊,16支演出隊,從隊伍建設上較好地促進了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的開展。

建設事業

(1)交通狀況全面改善
一是於2005年11月,全面完成了投資1340萬元的宣富公路羊場段18公里的四級通鄉公路建設,為把羊場建設成為沾益富源、宣威兩縣一市的商品集散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於2005年12月,全面完成了從雞田公路清水叉口至水西營公路建設的測設和立項工作。三是從雞田公路大松樹叉口至楊家井長2836米、寬6.5米的水泥路建設穩步推進。
(2)城鎮化水平全面提升
2005年3月投資170萬元硬化從雞田公路叉口至鐵路橋長420米、寬18米的街道;改造擴寬集鎮街道與雞田路連接兩路口,增加硬化面積2000平方米,綠化帶300平方米,栽植綠化行道樹350棵,安裝街燈41盞。較好地增強了集鎮的輻射功能,城鎮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3)工業強鎮穩步推進
按照曲靖市“一帶三園七基地”和宣威市“一區三基”的工業發展布局,努力營造親商、愛商、扶商、富商氛圍,全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05年,在投資23億元的宣威磷電一體化項目順利落戶羊場的基礎上,已吸引非公經濟6000多萬元到羊場投資辦廠,10餘家中小企業得以順利興建並快速發展,全年轉移勞動力4000餘人,工業強鎮得到穩步推進。

紅石岩水庫

紅石岩水庫位於雲南省宣威市,工程是省政府確定的2008年新開工建設的7件重點水利工程之一,水庫設計總庫容3608萬立方米,設計年供水量4860萬立方米,工程估算總投資2.82億元,建設工期3年。水庫工程項目以農業灌溉、人畜飲水為主併兼顧工業用水,建成后可為振興宣威經濟、改善宣威農業基礎設施、增強農業發展後勁、改變宣威市羊場鎮、海岱鎮和田壩鎮乾旱缺水現狀提供有力保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大事紀要

1月17-19日,羊場鎮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召開,與會代表昕取、審議、通過了人大、政府、財政工作報告,並對鎮計生辦、文化站、煙葉站3個站所進行述職評議1月25時30日,鎮、材兩級組織慰問80歲以上老人13人、老幹部22人、特困黨員17人、離退體幹部14人,發放慰問金8(削元;慰問困難獨子戶6戶,發放慰問金600元;慰問重災戶、特困戶、五保戶73戶,發放慰問金1.07萬元、大米324袋。2月1日,曲靖市副市長趙建華到羊場看望貧困老人和困難下崗職工。2月,投資240萬元的集鎮飲水工程全面啟動。3月,投資170萬元硬化從雞田公路叉口至鐵路橋長420米、寬18米的街道。4月7-9日,市衛生監督執法大隊對羊場境內132個食品生產、加工、銷售點和42個美容美髮場所進行突擊檢查,搗毀1個制售假酒窩點,銷毀假酒1100千克,並對境內146名食品從業人員進行換證培訓。4月17日,鎮人大主度團組織市、鎮兩級人大代表46人對烤煙生產、"雙百"工程、集鎮建設、公路建設進行視察。4月24日,清水、小菁、雞場等村遭遇特大冰雹襲擊,245.59公頃烤煙地膜、480萬株煙苗和1227公頃玉米、865.33公頃馬鈴薯均不同程度受災。5月5日,原曲靖市老領導李文選深人到清水、小篝、大回壩等村視察烤煙生產工作。5月28日,集鎮環衛路兩旁35宗6204平方米國有土地通過公開拍賣。5月30日,投資629.1萬元,啟動宗德海壩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可改良土地220公頃。5月,技資30萬元的小篝除險加固擴容工程通過上級主管部門驗收。5月,民營企業家張仕升投資100萬元興建的上村仕升希望小學破土動工。6月10日,市委副書記張壽益,市良常委、市武裝部部長肖大亮,副市長陽開府,市政協副主度范光智到羊場視察宣富公路建設。7月15日,全面啟動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7個黨支部229名黨員參加第二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7月,通過民主測評及走訪調查,調整充實黨政辦、外宣辦及團委婦聯幹部9名,調整充實站所長16名,其中副站長9名。9月,投資40萬元改造集鎮至六七四分廠長440米、寬7米的道路建設。共完成路基土方開挖1600立方米,鋪墊路基毛石墊層1232立方米,砂石混合墊層450立方米,澆築路面蹌480立方米,增加路燈七盞,增加綠化面積200平方米。10月29日,清水水西營瞭望台通過驗收,有效管護面積為2.33萬公頃。11月,對集鎮總規進行修編,重新對集鎮功能定位,完成1:500數字化地形圖測繪控制面積3.86平方千米,埋設永久性控制點46個。11月,投資1340萬元的宣富公路羊場段18千米的四級通鄉公路竣工12月31日,宣富柏油公路羊場段通過上級交通主管部門驗收,為合格工程。12月,全面完成從雞田公路清水叉口至水西營公路建設的測設和立項工作。年內,投資200餘萬元,修繕雞場上村仕升希望小學、陳灣完小、小篝完小、大松樹完小4所學校。年內,新增鎮一中學生宿舍300平方米,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育人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年內,投資140萬元進行衛生院綜合樓建設,較好地促進了衛生事業的發展。年內,改造擴寬集鎮街道與雞田路連接兩路口,增加硬化面積2側平方米。年內,在投資23億元的宣威磷電一體化項目順利落戶羊場的基礎上,吸引非公經濟6(陽附多萬元到羊場投資辦廠.10餘家中小企業得以順利興建並快速發展,轉移勞動力棚餘人,工業強鎮得到穩步推進。年內,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實行崗位考核,定崗定人,簽訂任期合同,量化考核。機關事業單位11個82人,市人事局核編56人,競爭上崗的54人,設過渡崗28人,簽訂大小合同288份。年內,啟動53.33公頃中低產果園改造項目。年內,年產1.5億千克的新店子、宗德煤礦通過省計委立項審批,建成后,每年可為磷電公司提供3億千克以上原煤。年內,建成從雞田公路大松樹叉口到鎮興楊家井口長2836米、寬6.5米的水泥路。年內,全鎮完成人工造林26.67公頃,模擬飛播造林66.67公頃,封山育林266.67公頃,退耕還林2.8公頃,四旁義務植樹19.6萬株,完成沼氣池建設200口,節能改灶250眼。年內,修通茨營行政村繆家村至瓦窯材長2500米、寬5米的鄉村公路,並架長18米、寬4米的"積善橋"1座。年內,捐資16.7萬元,結對救助了400餘名中小學生,有效地防止了中小學生因貧輟學。年內,發放五保救濟金7.74萬元,救濟糧1.55萬千克;74戶126人納入低保對象,共發保障金11.7萬元。年內,完成11298戶糧食直補工作,兌現資金30.5萬元,受補面積29.4萬公頃。年內,在9個村扶持飼養母豬10頭以上的示範戶180戶,在4個村扶持年出欄肥豬20頭以上的示範戶100戶,在5個村扶持年出欄肥豬50頭以上的示範戶100戶;發放小額扶貧貼息貸款332.2萬元,扶持417戶養殖示範戶。年內,建成宣威第一家仔豬擴繁場(鎮興村興隆擴繁場),投入資金10萬元建成良種凍精改良基地2個。年內,累計投資8萬元,加大動物防疫免疫,防制口蹄疫禽流感豬鏈球菌等重大疫情。年內,完成集鎮供水工程水源點取水壩的擴建加固工作.水源點至水廠的輸水管道總長6千米己鋪設完畢並投人使用,並新建水廠500立方米容量的水池一座。年內,完成各類水利工程80件,總投資520萬元,其中集鎮供水工程220萬元,基本農田240萬元,其它水利建設40萬元;新建水池2創立方米,開挖土石方49.6萬立方米,鋪設管道37.3千米,灌樁995個,修復渠道1028米,河堤500米,清淤29.8方。

政治


領導人物
孔垂柱,男,漢族,1953年6月生,雲南曲靖市宣威人,1974年4月入黨,1978年7月正式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武警雲南森林總隊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
張耀武,1951年2月生,雲南宣威人。歷任中共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黨委書記。2002年12月任雲南省國土地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2010年1月免去雲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地震災害


1983年4月5日17點1分12秒,宣威縣羊場東南發生一次5級(M_L)地震(M_S=4.5),微觀震中為北緯26°05′,東經104°26′。在此之前,16點10分22秒發生了一次4.4級(M_L)地震。截止於4月6日共發生餘震四次,最大震級為3.3級(M_L)。據了解,這次地震造成當地輕度破壞。宣威縣城普遍有感,位於震中區的海岱、東山兩公社感覺強烈,個別土牆倒塌,多處磚牆開裂,房屋掉瓦、掉土,廚房煙囪斷裂、掉落,並出現滾石、地表多處開裂,人畜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