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長江大橋

跨越長江的關鍵性工程

池州長江公路大橋是安徽省“四縱八橫”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縱三”(濟祁高速)跨越長江的關鍵性工程。路線起自銅陵市樅陽縣會宮,接建設中的北沿江高速公路,過江後下穿正在建設的寧安城際鐵路,再跨越秋浦河,徠止於池州市殷家匯,接南沿江高速公路,全長約41.026公里。其中,主橋長5.818公里,主通航孔橋採用主跨828米的不對稱混合梁雙塔斜拉橋方案。過江大橋、引橋及接線採用雙向六車道,其餘路段為雙向四車道,設計車速100公里/小時。項目概算投資60.19億元,建設工期4年。

2014年12月30日,池州長江大橋正式開工建設。2019年8月31日,第一跨度的池州長江公路大橋正式通車運營。

大橋簡介


池州長江大橋效果圖
池州長江大橋效果圖
池州長江公路大橋是國家高速公路北京至台北并行線德州至上饒跨越長江的關鍵性工程,是安徽高速公路網規劃中濟祁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於2009年由國家發改委批複立項。專家組推薦的路線方案起點位於樅陽縣會宮鎮,接規劃中的北沿江高速公路,沿白盪湖西、阮家店,在石磯頭東約2.2公里處跨長江,過江后經高嶺、與正在建設中的寧安城際鐵路交叉后跨秋浦河,經烏頭湖西側,在殷家匯與南沿江高速公路相交,建設里程約41.22公里。
大橋全長8347米,其中主橋1448米,主橋型式為828米斜拉橋,長江大橋引橋及接線均採用雙面六車道。主跨長度、橋面寬度均刷新長江大橋記錄。據估算,工程造價66.1億元,其中大橋造價33.7億元。共設互通立交4處,其中樅陽範圍內設樅陽東互通、預留會宮樞紐互通,另在樅陽東互通附近設置養護工區1處,在白盪湖K10+000處設置服務區1處。另據了解,濟祁高速桐城雨亭至樅陽會宮段正在規劃論證之中。

建設前景


池州長江大橋
池州長江大橋
長江公路大橋項目是貫徹落實國家促進“中部崛起”、安徽省“東向發展”、“皖江開發開放”和“皖江城市帶建設”重大決策的需要,是充分發揮池州市與樅陽縣資源和區位優勢,促進兩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池州長江大橋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安徽省高速公路網和過江橋樑布局,區域交通更為便捷,有助於進一步加強長江兩岸特別是池州、樅陽、銅陵的經濟社會聯繫,對促進區域自然資源與旅遊資源開發及經濟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正在緊張地進行施工圖設計等工作。工程施工期為4年,預計年內開工,2017年建成通車。

大事記


池州長江大橋建設工地
池州長江大橋建設工地
2004年7月,池州長江公路大橋被列入國家發改委長江幹流過江通道規劃。
2005年4月,省交通廳確定省公路局為臨時業主,委託省公路勘測設計院編製了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5年12月,省交通廳委託省公路學會對預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了預審;
2006年安徽省政府正式確定省高速公路總公司為項目業主單位;
2007年3月,省發改委委託省工程諮詢院進行了初審;
2007年6月,省發改委將池州長江公路大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上報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部;
2008年7月,項目預可報告通過了中國國際諮詢公司的諮詢評估;
2008年10月,項目預可報告通過了交通運輸部的審查;
2009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立項批複。
2009年12月,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於通過了省交通運輸廳評審。
2010年3月樅陽縣提出在大橋北岸接線處規劃核電廠址,要求池州長江公路大橋路線方案予以避讓,未同意出具池州長江公路大橋規劃選址意見書,導致省發改委無法評審上報國家有關部委。按照協調確定的路線方案情況,在保證池州長江公路大橋推薦橋址不變,路線滿足高速公路設計標準的前提下,池州長江公路大橋北岸接線較原工可方案向西平移約300米左右,路線平移長度約3公里,路線變更長度約8公里。按照路線方案變更結果,涉及到池州長江公路大橋工可相關專題將作局部調整。
池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池州長江公路大橋接線穿越飲用水源保護區意見的函(池政秘[2010]72號)。
2012年9月中旬,池州市發改委聯合安慶市發改委將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上報省發改委。目前,省交通、住建等部門已審查同意池州長江公路大橋工程選線方案,並核發相應意見書。
2012年11月21日,池州長江公路大橋《通航安全影響論證報告》初審會在武漢召開。會上,池州長江公路大橋《通航安全影響論證報告》通過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專家評審。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彙報介紹了橋樑設計概況,長江航道規劃設計研究院彙報《通航安全影響論證報告》編製過程及相關情況。專家聽取報告后發表意見,認為該報告資料翔實、內容豐富,研究方法正確,結論可信,同意橋位、橋墩及橋跨布置,左家墩橋位為推薦橋位。會後,長航規劃設計院將按照專家組意見修改完善該報告。
2013年2月,省發改委將《池州長江公路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上報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
2013年2月5日,安徽省環保廳對《安徽省池州長江公路大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作出審批意見。為保證審批意見的嚴肅性和公正性,自即日起將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
2013年6月8日,《池州長江公路大橋通航論證報告》通過交通運輸部審查
2013年8月15日取得《池州長江公路大橋通航論證報告》批複文件。
2013年8月14至16日《池州長江公路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了交通運輸部組織的行業審查,
2013年8月28至30日,受國家發改委委託,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組織了諮詢評估,
2013年9月24日,根據專家意見修改後的工可報告上報交通運輸部和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水利部關於池州長江公路大橋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批複(水保函[2013]32號)
2013年6月7日,安徽省交通廳對池州長江大橋勘察設計、技術諮詢招進行投標
2013年8月3日,中鐵大橋勘察設計院等五家單位中標。
2013年8月,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已開展初步設計文件編製工作。
2013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委託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在池州市組織召開了池州長江公路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現場調研評估會。
2014年1月6日,池州長江公路大橋試樁工程正式開工。
2014年6月,國家發改委對池州長江大橋可行性研究報告批複。
2014年7月26日至27日,池州長江公路大橋初步設計方案順利通過由交通運輸部7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審查,經專家組綜合考慮,同意施工單位設計推薦的主跨828m等高塔雙索麵單側混合梁斜拉橋方案,主塔採用花瓶形混凝土索塔。
2014年9月,交通部對初步設計批複。
2014年10月14日,池州市池州長江公路大橋項目建設指揮部召開成立后的第一次全體會議,市長趙馨群任指揮長並主持會議和講話。
2014年11月,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在合肥主持召開池州長江大橋技術設計審查會。9位國內橋樑界知名專家應邀參加參加會議,並對大橋技術設計進行了詳細審查,同意大橋技術設計通過審查,建議進一步優化設計。
徠2014年12月30日,池州長江公路大橋正式開工建設。
2019年8月31日,安徽省第一跨度的池州長江公路大橋正式通車運營通車后,長江兩岸樅陽到池州的路程時間將縮短一個小時,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開發。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整體布局
池州長江大橋分別由水上主橋、兩岸引橋、兩座花瓶型橋塔、及其兩岸各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東南至西北方向布置。
池州長江大橋
池州長江大橋
● 設計理念
池州長江大橋結合池州佛珠文化特色,在橋塔外表設裝飾鋼珠,整體造型生動,在花瓶型主塔的基礎上融入佛手、佛珠、佛光的概念,塔柱猶如合十的雙手,鋼橫樑外包琉璃黃色鋼球如佛珠,集束呈放射狀的拉索寓意佛光,整體造型生動,實現了橋樑與美學、人文的融合統一。
池州長江大橋
池州長江大橋
設計特點
結構特色
總體池州長江大橋主通航孔橋採用雙塔斜拉橋方案,主梁縱向採用飄浮體系,橋墩和橋塔設置豎向支撐,在橋塔處設置橫向抗風支座,塔梁間設置縱向阻尼器。主梁採用非對稱的鋼及混混合梁結構,混凝土梁採用單箱六室結構,鋼樑採用扁平流線型箱梁。
主梁主梁採用混合梁結構,鋼箱梁採用整體性及抗風性能較好的扁平流線型斷面,橋面為正交異性鋼橋面板,除風嘴部分採用板式加勁肋進行加勁外,其餘部分均採用倒置的U形閉口肋進行加勁,主梁橫隔板除兩端因剪力較大採用實腹板結構外,中間部分採用空腹式桁架結構。混凝土主梁與鋼主梁外形一致,採用單箱六室結構。
橋塔橋塔採用花瓶形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分別由下、中、上塔柱及下、上橫樑等部分組成,上、中塔柱為單箱單室截面,下塔柱為單箱雙室截面。橋塔下橫樑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單箱雙室結構,橫樑採用鋼箱結構形式,鋼橫樑外部設置起裝飾作用的鋼珠結構,將整個鋼橫樑包裹在內。
斜拉索採用無粘結鍍鋅鋼絞線斜拉索,每股鋼絞線均有獨立的PE護套,增加了索的耐久性,斜拉索在主樑上的錨固方式有錨拉板式、錨管式以及錨箱式。錨拉板焊接於箱梁頂面,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錨拉板的兩側焊於錨管外側;下部直接用焊縫與主梁橋面板焊接;中部除了需安裝錨具外,尚需連接上、下兩部分,為了補償開孔部分對錨拉板截面的削弱以及增強其橫向的剛度,在板的兩側焊接加勁板。
墩基橋塔基礎採用大直徑樁基礎,承台均採用圓端形。

設計參數

池州長江大橋全長5.818千米,採用(3×48+96+828+280+100)米跨徑布置,橋樑北岸接線長16.153千米,南岸接線長19.055千米;主梁總長1448米,其中混凝土梁長147米,鋼樑長1301米,橋面板全寬39.0米,標準節段長15米,橋樑中心線處梁高3.5米,北塔237米,南塔243;兩塔柱間的橫向中心間距在塔頂為12.0米,在塔橫向最寬處約為53.7米,在塔底為38米和34.86米。全橋共216根斜拉索,斜拉索的鋼絞線公稱直徑為15.2毫米,標準強度1860兆帕,鋼絞線股數為31至73股。
技術標準
公路等級高速公路
設計速度100千米/千米
車道設置雙向六車道
荷載標準汽車—超20級,掛車—120
航道等級Ⅰ-(1)級
通航凈空610米(凈寬)x24米(凈高)
通航水位+15.840米
通航噸位萬噸級船隊和5000噸級
抗震等級VIII級

運營情況


● 票價票制
2019年8月31日,池州長江大橋通車運營,其收費按安徽省交通運輸廳、省物價局皖交財〔2010〕391號發布的標準實施。
車類車型收費標準(元/噸·車次)
一類車客車≤7座、貨車≤2噸20
二類車客車8座至19座、貨車5-10噸(含)40
三類車客車20座至39座、20英尺集裝箱60
四類車客車≥40座、40英尺集裝80
五類車五類車貨車>15噸、40英尺集裝100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 施工難題
池州長江大橋的主要施工難題為:
1、主塔塔柱功能層採用一種新型的白色纖維高性能混凝土,對混凝土抗裂性、耐久性及觀賞性能指標要求較高,在橋樑工程領域可借鑒施工案例較少,施工配比及試驗檢測難度較大。
2、主塔塔柱採用功能層與結構層兩種不同類型的混凝土,不僅需要解決兩種混凝土的隔離作用還要解決融合作用,且對施工工藝要求較高。
3、主塔梯度功能混凝土採用兩套拌和、泵送及澆築設備,高空同步作業,施工組織難度較大。
● 建設技術
池州長江大橋主要的技術創新為:
池州長江大橋主塔採用一種新型的“皮膚功能混凝土”結構體系,即索塔外表面採用36厘米厚白色纖維耐久混凝土,內側採用普通C50混凝土;根據仿生學“皮膚效應”理念,引入功能、結構一體化設計概念,採用材料複合技術,連續改變材料組分和結構,以消除內部組分界面和緩和界面應力,形成性質和功能梯度變化的新型非均質複合混凝土材料,從而提高索塔塔柱混凝土結構的抗裂性、耐久性和觀賞性,使結構功能性和經濟性達到最優。

科研成果

科研名稱所獲獎項
系列根式基礎研究2017年中國公路學會特等獎

價值意義


池州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樅陽至池州原本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將縮短至半小時,池州至合肥最快1個小時可到達,對完善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加速池州融入長三角,加快皖江地區
池州長江大橋
池州長江大橋
開發開放和東向發展,加快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加快池州與銅陵南北溝通、聯動發展,促進池州資源開發利用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