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觚

默觚

《默觚》是中國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作者的哲學思想。分《學篇》和《治篇》兩大部分。

作品簡介


中國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著作。"默"取之於魏源的字"默深",觚為古代木簡,所以取"默觚"為篇名。這部著作是魏源於清道光十五至十九年(1835~1839)居揚州"潔園"時所撰,其中包含了作者的哲學思想。分《學篇》和《治篇》兩大部分;學篇14篇,治篇16篇,編入《古微堂內集》。光緒四年(1878)淮南書局刻本《古微堂集》、宣統元年(1909)國學扶輪社印行的《魏默深文集》和197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魏源集》等書,均收錄。
《默觚》反對"生而知之"說,也反對脫離實際的"心性迂談"和"玄虛之理",認為人的知識是通過習行取得的。它說,"披五嶽之圖,以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談滄溟之廣,以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譜,以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這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認識論思想,但他未能正確解決感性經驗和理性認識的關係問題。《默觚》還突出地講到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變易進化的觀點。它說天下物無獨必有對,有對之中必一主一輔,則對而不失為獨。它認為,矛盾相剋,互相轉化,引起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氣化無一息不變者;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據此,作者得出結論說:"變古愈盡,便民愈甚"。這是他主張改革的主要理論依據。但是,他又認為,封建社會的 "道"是永遠不變的。
《默觚》哲學思想的基本觀點是唯心主義的。它誇大心的作用,認為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包容和支配宇宙萬物,萬物皆備於我。因此在認識上,"迴光返照,則為獨知獨覺;徹悟心源,萬物備我,則為大知大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