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袋鼠花的結果 展開

袋鼠花

苦苣苔科袋鼠花屬植物

袋鼠花(學名:Nematanthus gregarius D.L.Denham)是苦苣苔科,袋鼠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較短的根莖,株高可達120厘米,顏色視品種不同而著生,莖粗可達4厘米左右。葉片扁平且叢生,基生葉色暗綠,總狀花序,唇形花冠,因管狀外形上附著天鵝絨似的絨毛,酷似袋鼠爪而得名。花色繁多、絨毛狀,花期長,春天到夏天都能開花。

袋鼠花因其特有的型態和花色使它成為澳大利亞最具代表性的庭院植物,同時也是製作乾花的優良材料。

形態特徵


袋鼠花
袋鼠花
多年生草本,具有較短的根莖,株高40-120厘米,鬚根較細但很發達。莖上附著細絨毛,顏色視品種不同而著生,莖的粗度達0.4厘米左右。
葉扁平且叢生,線狀披針形,葉劍形,基生葉色暗綠。
花莖自葉間抽出,總狀花序,唇形花冠,因管狀外形上附著天鵝絨似的絨毛,酷似袋鼠爪而得名。花序碩長,有花達15-20朵之多。花色繁多、絨毛狀,分櫱性較強。

產地生境


原產澳大利亞,在西澳洲分佈廣泛。生於澳大利亞西南部冬季潮濕的沼澤地、沙質的平原、開闊的乾燥林地和海濱的中心地帶,更多地與寬闊開敞的桉樹林相伴。已廣植於熱帶國家。雲南騰衝亦有栽培。

生長習性


袋鼠花是一種壽命較短的植物,生長適溫為18℃-28℃,越冬溫度不得低於5℃。當溫度高於30℃或低於5℃時,植株生長速度減緩甚至停止生長。生長需要陽光充沛,稍耐蔭。喜肥。喜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繁殖方法


袋鼠花
袋鼠花
袋鼠花的繁殖方法為組培和分株,袋鼠花很難通過種子繁殖,商業種苗一般通過組培生產。組培生產出的植株常常表現為生長高度一致,花期花色基本相同,易於商品性生產和管理。由於袋鼠花具有分櫱性較強的特點,所以當植株生長過密時可以進行分株。分株時,根部切口需用800倍液的多菌靈或1000倍液的百菌清進行消毒。分株后澆透水,待新芽開始生長後進入常規管理。此繁殖方法可以保持母株當年開花,但繁殖係數低,分株后,植株恢復生長慢,不適於規模栽培。

栽培技術


光照

袋鼠花對光照敏感,如果夏秋季陽光直射時,葉會枯黃,甚至整株枯死。在冬季,由於陽光不強烈,可以讓吊蘭適當接受一些直射陽光。

溫度

袋鼠花的最適生長溫度為15-25℃,在廣東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溫度都適宜吊蘭的生長,但是如果冬季溫度低於5-7℃時就要注意防寒保溫。

澆水

袋鼠花喜水,在生長旺盛期要保持盆土完全濕潤。在冬季休眠期,待盆土表面約一厘米深處干后才進行再次澆水。如果泥土太干,會導致葉叢暫時褪色,再次澆水后才恢復原色,而葉尖則可能永久地變成棕褐色,因而大大降低觀賞價值。
袋鼠花也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所以在夏秋氣候乾燥時,要通過噴水等措施來增加植株周圍的空氣濕度,否則葉片頂端或邊緣也可能出現枯焦。

施肥

對已開始長出小植株的吊蘭,每半個月可以施一次以氮為主的追肥。

養護

袋鼠花室內培育應將盆株置於全天無陽光直射處,開花前可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袋鼠花對低溫較敏感,氣溫降至10℃以下葉色變黃,出現斑駁並脫落。忌暑熱,夏季仍應放在室內,注意通風遮蔭,經常保持濕潤。澆水應本著“寧濕勿干”的原則,春秋乾燥季節葉片水分蒸發旺盛,應增加澆水次數,但要注意不要過濕。12月至翌年1月,植株進入休眠期,為使來年花開繁茂,室溫宜控制在14-16℃之間,並控制水分的供給,保持適當乾燥。生長季節要注意保持高濕的環境,可採用噴霧法加濕,或經常用清水噴灑盆株及周圍地面。但當花蕾上色或進入開花期,噴霧即應停止,否則葉片產生黃斑。生長旺盛期每1-2周施肥一次,並多加磷肥,以利花蕾的形成。袋鼠花較耐修剪,久不修剪開花部位上移,可在花后對其主側枝進行輕短截,使之形成更多分枝。

病蟲防治


袋鼠花的主要病害是黑斑病,這種病害傳播很快,如不及時防治,可導致全株毀滅性災害。可用1000倍液的百菌清進行防治,每10天噴霧1次,效果較好。

主要價值


袋鼠花
袋鼠花
主要用於觀賞,適宜作中小型盆栽或室內懸吊、走廊綠飾用。
袋鼠花因花形奇特,花期又長,從春末開到秋季,茂密的黃綠色花枝密生絨毛,極像絨狀玩具,非常生動可愛。是國際花卉市場十分引人注目的切花和盆花材料,切花裝飾居室,呈現出新鮮、新款新奇的意趣盆花點綴窗檯陽台或小庭園,充滿活力更具情;在溫暖的公園、植物園中用於布置花壇或多年生花境,更趨自然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