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西安市臨潼區韓峪鄉的洪慶堡、洪慶溝村與灞橋區洪慶鎮的洪慶坊、街子村一帶,有一塊平坦的谷地,人稱“洪慶溝”。據考證,這裡就是當年秦始皇“焚書”而引發的“坑儒”事件的地點“坑儒谷”。
《太平寰宇記》:“唐天寶年間玄宗詔為旌儒鄉,立廟,命賈至為碑文。”今唐刻旌儒廟碑已毀,僅存殘破的唐刻儒生石像。
碑背面
“
坑儒”是秦始皇對不滿其“焚書”的方士儒生們採取的制裁措施,然而他還為自己的殘忍之舉精心設計了一個過程。相傳,秦始皇有了坑儒之心后,便派人在
驪山腳下的一塊谷地種上
甜瓜,利用
溫泉水澆灌,並進行特殊的管理,最終在冬天結出一個個甜瓜來。秦始皇遂將方士儒生帶到谷地,並讓他們品嘗甜瓜。眾儒生看到冬天結出的甜瓜感到不可思議,一邊品嘗,一邊犯疑:冬天怎麼能結出甜瓜來?這時,只聽秦始皇厲聲斥道:“你等張口天地,
閉口文章,豈不知天有變,道亦有變!正如甜瓜,本是夏秋之物,而今人力為之,便能長在冬天。難道它也是不順天道嗎?看來,有違天道者,正是你等儒生。”說著,大喝一聲,只見伏兵四起,山上沙石俱下,460餘名方士儒生全部被砸死埋在沙石之下。
有人就將這裡叫做“坑儒谷”。
漢代在這裡建“
愍儒鄉”,以表對儒生的愍懷。
唐明皇又改為“旌儒鄉”,以示旌表,並建有
旌儒廟,立碑一通以為祭祀。后廟毀碑失,宋代又據原來碑文,重新刻碑作序。碑序中載:“坑儒谷在臨潼縣西南二十里,驪山平原橫坑村。”
今“洪慶溝”附近有名為“
街子”的村莊。據史籍記載,在“焚書坑儒”事件發生后,該村改名為“洪坑村”,唐改名“橫坑村”,明代改成“洪慶街”,簡稱“街子”,清嘉慶《
咸寧縣誌》稱為洪慶村,從中可見其與“坑儒”事件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