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坐落在江蘇省茅山鎮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坐落在江蘇省 句容城東南二十五公里處的茅山鎮。茅山是江蘇省省級風景名勝區。現在的新館,佔地面積為一萬六千多平方米,展廳建築面積三千五百多平方米,展館分五個部分。展出各種珍貴文物和歷史資料二千多件,用聲、光、電、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再現了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業績和光輝形象,再現了當年新四軍與蘇南人民浴血奮戰的悲壯場面。
2020年9月1日,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展館外觀
館舍重建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於1998年在原館址的基礎上進行了新館的重建工作,整個工程歷經一年半緊張設計,修建與布置之一,於1999年3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開館以來,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新四軍老戰士,原中顧委委員會江渭清同志於1998年坐著輪椅仔細地看完了全館的陳列內容后,感慨地說道:"這個陳列館已達到了新四軍紀念館中的一流水平,可以說是華東第一家。"
整個陳列史料翔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真實地反映了以茅山為中心蘇南抗日根據地的光輝歷程,生動地再現了新四軍和蘇南人民抗日鬥爭的歷史風貌。開館十多年來,每年接待國內外觀眾平均20萬人次左右,已成為南京、常州、鎮江等一些大專院校、部隊院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德育教育基地。92年以來先後被省、市有關方面列為“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中、小學德育教育基地”、“全民國防教育基地”等。96年以來被評為鎮江市“文明單位”。2001年4月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博物館”,6月被中宣部命名為第二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2月被批准為“省級文明單位”。
館內還先後接待了中央以及省、市、部隊等高級領導幹部,新四軍老幹部,老戰士達一萬人次;根據有關部門的安排,原新四軍領導吳仲超、王必成、段煥競、江渭清的骨灰均安葬在紀念館院內。近年來被省、市有關方面列為"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傳統德育基地"、"中小學生德育基地"等。
從1985年開館以來,每年平均接待20萬人次左右的國內外觀眾,許多大中小學、部隊院校和企事業單位與紀念館結成德育基地共建單位。紀念館先後獲得“鎮江市文明單位”“江蘇省優秀學校德育基地”“江蘇省優秀博物館”“江蘇省文化系統先進集體”等多種榮譽稱號。
2005年10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一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19年11月12日,國家民委公布“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鎮江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位列其中。
2020年9月1日,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2020年12月,入選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
2021年6月22日,茅山新四軍紀念館黨支部被中共江蘇省委授予“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步入新四軍紀念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別緻,氣勢雄偉的主體展館,館外佔地達數百畝的廣場,雪松環繞,綠茵似毯,平整的草壇之上分別陳列著當年新四軍在茅山抗戰期間使用和繳獲的各類飛機,大炮等大型武器。館內展廳建築立面以茅山三山為造型,整座建築莊重大方,展廳共有兩層,樓下門廳中屹立著陳毅同志身著戎裝,手持望遠鏡的古銅色全身塑像,在他身後的展廳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蘇南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軍,主要介紹蘆溝橋事變,國共全作,淞滬抗戰,日軍在蘇南的暴行,以及蘇南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動和抗日自衛武裝揭竿而起等史實,讓我們對新四軍挺進茅山以前的歷史背景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第二部分是茅山抗日根據地的開闢,主要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挺進茅山後,靠勝利的戰鬥,模範的群眾紀律和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各階層群眾,廣泛抗日游擊戰爭,組建地方黨和各種抗日團體,發動和組織廣大人民投入抗日鬥爭洪流,在茅山取得立足點,開闢茅山根據地的史實。
展廳
第四部分是蘇南抗日根據地的艱苦堅持,主要介紹1940年11月至1943年10月期間,黨領導的蘇南抗日根據地軍民在敵,偽,頑長期反覆夾擊的嚴重形勢下,以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投入到尖銳殘酷而艱巨複雜的鬥爭中,取得反掃蕩,反摩擦,反清鄉,反清剿的勝利,牢牢地堅守了蘇南抗戰陣地,並獲得新的發展的史實。
第五部分是蘇南人民奪取抗日鬥爭的勝利,主要介紹1943年11月到1945年10月期間,新四軍第16旅先後發動溧高,長興,周城等戰役和戰鬥,解放了宣長公路以北廣大新淪陷區,並與南下的新四軍第一師合編,成立蘇浙軍區,勝利進行天目山三反戰役,收復大片失地,迎來抗日戰爭最後勝利的史實。
茅山抗日抗日根據地一般是指茅山山脈所在的句容、丹徒(鎮江)、丹陽、金壇及其相鄰的溧水、溧陽、江寧、宜興、高淳等縣(市)的部分地區。廣義上則指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
1938年5月,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長白山、五台山、太行山、泰山、燕山、茅山等地山區抗日根據地“將是抗日游擊戰爭戰爭最能長期支持的場所,是抗日戰爭的重要堡壘” 。5月4日,毛澤東在《發展華中敵後游擊戰爭》的電文中指出:“在茅山根據地大體建立起來之後,還應該準備分兵一部進入蘇州、鎮江、吳淞三角地區去,再分一部度江進入江北地區”。根據黨中央、毛澤東指示精神,1938年夏,粟裕、陳毅、張鼎丞等先後率新四軍先遣支隊和第一、第二支隊到達茅山地區,發動群眾,廣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並以茅山為基地東進、北上,開闢蘇南東路和蘇北揚泰地區。從此,茅山抗日根據地成為新四軍東進、北上、南下的前進基地和戰略通道。皖南事變后,抗日鬥爭形勢嚴峻,茅山抗日根據地歷經艱苦堅持、鞏固建設和數度向外擴展階段直至抗戰勝利。
1938年夏,陳毅、粟裕等同志率領新四軍東進抗日,創建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它是中國共產黨在華中敵後最早創建的根據地之一,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199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經省市批准,在距紀念館東300餘米的望母山頂建成一座高36米的“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1997年冬,發現“紀念碑前放鞭炮,紀念碑下聽軍號”的奇觀,參觀瞻仰的人更是絡繹不絕,根據這個物理現象,當地的人們編造了一個關於一名新四軍小號手的故事,認為這是新四軍小號手顯靈,看見革命勝利了,吹起軍號歡慶勝利;為了紀念這位小號手,後來又建了一座小號手的雕像。
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4285件/套。珍貴文物70件/套。
展覽6個,教育活動110次,參觀人物172.05萬人次。
2020年12月21日,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
1、工作日免費開放時間調整為8:30—17:00
2、星期一為閉館日(如遇國家法定節假日,則正常開放)。